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原来家门口的大安,正在建零碳走廊!”“第一次认真了解内蒙古五畜,家乡的文化藏着这么多惊喜!”在热闹的东北亚博览会上,两名在长春求学的大学生,因家乡展区收获了别样的感动与体验。
2002年出生的张哲,一进白城市展区就挪不开脚步。“场馆特别壮观,逛的时候先看了四川、内蒙古、西藏、新疆的展区,不管是自然风光还是工业发展,都能感受到国家的力量在壮大。”但最让她心动的,还是家乡吉林的“成绩单”——白城、大安的风力发电项目,洮儿河酒业的醇香,还有颗粒饱满的特色藜麦、杂粮杂豆,“这些都是吉林在农业、工业领域的贡献,以前没特意关注,今天一看特别骄傲。”
更让张哲意外的是家乡的“新面孔”。“我家离大安不远,却第一次感受到这里的新能源建设,展区里提到的零碳走廊规划,听得我特别振奋。”她坦言,以前对家乡的了解停留在日常所见,这次展区像一个“现代化缩影”,“如果真去现场看看,这种‘从渺小到宏观’的感受肯定更强烈。”走进展区前,她是来逛展的大学生;离开时,她多了一份对家乡发展的关注与期待。
一旁的周思岐,则在内蒙古展区找到了“童年味道”。2001年出生的她,看到展区里的牛肉干和奶制品,瞬间想起小时候的记忆,“这些都是从小吃到大的,看到就觉得亲切。”而展区里展示的“内蒙古五畜”的工艺品是她第一次见到,让她发现了家乡文化的“陌生面”——“之前完全没了解过,还是问了工作人员、又查了百度才知道,原来家乡还有这么有特色的文化符号。”
作为内蒙古人,周思岐最想给大家推荐家乡的风景。“内蒙古东西跨度特别大,风景差异特别明显。”她认真地分享,“七八月份去呼伦贝尔草原最合适,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那种开阔感特别治愈。”虽然觉得自己对家乡文化了解还不够,但她笑着说:“要是大家感兴趣,真的可以去当地走走,亲身感受比听我说更有意思。”
从吉林展区的新能源、特色农产,到内蒙古展区的传统美食、草原风光,两位大学生在博览会上“重新认识家乡”的经历,也成了展会里的一道温暖风景。正如张哲所说:“以前总觉得家乡的变化离自己很远,这次才发现,它一直在悄悄成长,变得更强大、更多元。”而周思岐也希望,能有更多人通过展区走进内蒙古,“不光吃美食、看草原,也能感受我们的文化和热情。”
如今,东北亚博览会仍在热闹进行中。或许还有更多人像张哲、周思岐一样,在某个展区与家乡的新模样相遇,在惊喜与感动里,读懂这片土地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吉刻新闻记者 李易书 文/图/摄
制作 明鑫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30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