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随着天气回暖,冀南平原的冬小麦进入拔节的关键期。3月25日,在邢台市南和区贾宋镇宁营村的麦田里,随着“嗡、嗡、嗡”的轰鸣声,3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在技术人员的操控下为小麦喷洒防病、防虫的农药和叶面肥。
“只需要在手机上圈定地图范围,无人机就能自动打药,既节省人力又降低成本。”种粮大户宁永强说,使用无人机打药喷洒更均匀、更高效、防治效果更好。
在南和区河郭镇张相村,种粮大户郑山虎按下电源开关,自动化喷灌设备开始为1100亩小麦浇水。“以前,这片地要十几个人用半个多月才能浇一遍。现在有了自动化喷灌设备,只需要两个人,三四天就能浇完。”郑山虎说,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的大水漫灌每亩地至少要用水60立方米,现在减少到25立方米,节水又高效。
笔者来到南和区阎里乡阎里村金沙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只见绿油油的麦田成方连片。随着螺旋桨转动,一架无人机开始对麦田进行智慧巡检,随后借助AI数据分析,形成苗情报告和管理建议。
去年,这里的小麦、玉米相继获得大丰收,创造出全省大面积“吨半粮”高产新纪录。“今年我种了450亩小麦,目前来看长势良好,一二类苗超过90%。”该合作社职业农民张辉底气十足地说,得益于科技助力,种地越来越轻松。
张辉介绍,这片高标准农田不仅用上了水肥一体化滴灌、大型植保无人机等先进设备,还有农业部门帮助安装的土壤温湿度检测仪,根据检测数据实现精准浇水施肥。在这里的田间,当地农业部门还安装了高空昆虫控诱设备,用于病虫害防治;气象部门应用遥感技术手段监测小麦长势,利用遥感影像对比和精准气象条件分析,指导农户科学进行小麦田间管理;到了小麦管理后期,农业技术人员还会指导他们增加一次喷施叶面肥、杀虫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一喷三防”作业,延长小麦灌浆时间,增加灌浆强度,促进产量提高。
科技赋能,引领农业生产朝着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稳步迈进。近年来,南和区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推广农田种植管理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不断优化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设施农业,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还通过实施土地改造、完善水利灌溉工程等,打造高标准农田35.4万亩,促进农业提质升级,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王永晨、武国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03 20: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