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吴王李恪因血统未能继位,为何被国舅陷害而死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历史上,不乏新朝帝王以前朝公主为妻妾的例子,比如魏文帝受禅后,纳刘协二女为妾,宋武帝刘裕之子刘义符立前朝晋恭帝之女为后,按说这样的结合生下的孩子真可以说是贵不可言,但对于那个孩子来说,这么贵重的出身,未尝不是一个枷锁。

吴王李恪因血统未能继位,为何被国舅陷害而死

演员聂远饰演的李恪

唐朝的吴王李恪对此事的感受就不是一般的深,他的父亲是极富盛名的唐太宗李世民,外祖父是虽然雄才大略但又亡国被杀的隋明帝杨广,也就是说,他身上流淌着隋唐两朝的血液。他曾经引发了一场巨大的蝴蝶效应,亲王谋反、太子被废,弟弟被立为太子后,父皇又想立他为太子,可是因为一个人的出现,断送了他成为太子的可能,最终也断送了他的性命,一代贤王就这样陨落,但留给后人的思考却格外的多。隋帝外孙,唐宗爱子

李恪的母亲杨妃是隋明帝杨广的女儿,她在史书中的记载很少,乃至其生母、生卒年、与表哥兼丈夫李世民的关系都无从可考,只知在唐朝建国的第二年,即武德二年,李恪出生了,由此可以大致猜测,杨氏应该是在隋朝灭亡后成为了李世民的侧室。毕竟,隋朝灭亡前,杨氏这位大长公主(小皇帝杨侑的姑姑)再怎么着也不会为人妾室的。

吴王李恪因血统未能继位,为何被国舅陷害而死

演员周海媚饰演的杨妃

皇后之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为夫人,正一品。—《旧唐书▪后妃传》

李世民登基后册封后妃,杨妃的位分没有明确的记载,只知她位列四妃,但根据韦氏为贵妃、阴氏为德妃、燕氏为贤妃推测,杨妃的位分应该是位列四妃之次的淑妃。

李恪是李世民的三子,但其墓志铭称之为“第二子”是因为他的二哥李宽被过继给早夭的叔父楚王李智云,且其也早夭,故而没有列序,换句话说,李恪就是除了李承乾之外李世民最年长的儿子,这位皇子历封长沙郡王、汉中郡王、汉王、蜀王,最终定格为吴王。李恪还有一位同母弟,名李愔,后来被封为蜀王。

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类己。—《旧唐书▪诸王传》

李世民一生子嗣众多,除了嫡长子李承乾和老四李泰,最喜爱的就是老三李恪,李世民常对人说李恪很像自己,对这个儿子的终身大事,李世民是相当重视的。

吴王李恪因血统未能继位,为何被国舅陷害而死

《骊歌行》中的周王(原型吴王李恪)

在贞观五年,他选择了右卫副率杨誉的女儿为李恪的王妃,这位杨王妃出身不凡,祖父是隋朝的邢国公杨士贵(观王杨雄的亲弟弟),是隋文帝的亲族,按辈分来说,这位杨王妃和李恪是表兄妹。这位王妃的事迹几乎无载,但他的父亲名声却相当不好,父亲借着职务之便在宫中追逐宫女,而从她当王妃时,李恪没有任何子女出生来看,她极有可能还是个妒妇,自己生不了还不让别人生。

后来,李恪任安州都督,王妃随同赴任,大概在贞观中期,这位杨王妃死在了安州(今湖北安陆),并葬在了当地。杨王妃死后,李世民又为儿子选了一位萧王妃,因为李世民很重氏族,杨王妃出身弘农杨氏,这位萧王妃很有可能是兰陵萧氏、齐梁后裔,但因没有史料记载,只能说是一种猜测。萧王妃嫁来后,李恪的子女很快就一个个生了出来,可见生不出孩子可不是李恪的问题。

吴王李恪因血统未能继位,为何被国舅陷害而死

李恪的外祖父杨广

在贞观十一年,李恪第一次任职安州都督,结果因为游猎毁坏了农田,他爹李世民震怒,免去了李恪的官职,削减了他的封邑,还把他叫回了长安,须知,免职可以说是李世民处理儿子问题时最严厉的处分,后来齐王李祐在齐州胡为,引得李世民震怒都没有免职,可见李世民对李恪乃是“爱之深责之切”。

吴王李恪因血统未能继位,为何被国舅陷害而死

李恪的此次免官引发了李世民对吴王长史权万纪的不满,他认为权万纪没能劝阻吴王应当处死,幸好侍御史柳范以房玄龄尚不能劝阻天子游猎为由劝谏于李世民,李世民初听有些生气,但柳范说,主上贤明臣下敢言,李世民这才消气。不仅原谅了权万纪,不久后再度任命李恪为安州都督,并给李恪了一篇诫子书,自此李恪再没有胡为,而是专心治理当地,留下了一段佳话。蝴蝶效应,被国舅盯上的男人

会承基亦外连齐王,系狱当死,遂告其事。—《旧唐书▪诸王传》

吴王李恪因血统未能继位,为何被国舅陷害而死

《骊歌行》中的周王长史(原型权万纪)

李恪此事引发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李恪返回安州任职后,李世民将秉性刚直的吴王长史权万纪调去给齐王李祐当长史,结果二人不和接连生事,最终酿成了李祐谋反案,而李祐起事时,太子李承乾的卫士纥干承基竟然密联李祐,被发觉入狱,为了保命,他供出了太子李承乾曾想暗杀濮王李泰,并阴结侯君集等谋反,此事震动朝野。

承乾曰:"臣贵为太子,更何所求?但为泰所图,特与朝臣谋自安之道。不逞之人,遂教臣为不轨之事。今若以泰为太子,所谓落其度内。"—《旧唐书▪诸王传》

李承乾事败,李世民痛心疾首,而李承乾或许也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其实后来李世民并没有杀他),他大方承认了此事,并且劝谏父皇,自己身后如若李泰为太子,那么就正中了他的下怀。

吴王李恪因血统未能继位,为何被国舅陷害而死

《贞观之治》中的李世民和长孙皇后

李世民到底还是心疼这个宠爱多年的嫡长子,在经过思虑后,他也认为李承乾所言确实有理,于是在废黜李承乾之时也选择贬黜了李泰,而原本毫无优势的嫡三子晋王李治在国舅长孙无忌的支持下被立为皇太子。

纵观这一切,这似乎是一场巨大的蝴蝶效应,李恪其实也只是这个效应中的参与者之一,他肯定不会想到自己的一场游猎会让父皇把权万纪调走去辅佐李祐,也不会想到权、祐不和引发齐王之叛,更不会想到此事又间接导致了李承乾、李泰之败,而他更没想到的是,这个蝴蝶效应绕了一圈,又回到了他的身上。

李治成为太子后,李世民发现此子是仁爱有余而威德不足,性格过于仁懦,与自己是大相径庭,看看自己这些剩下的儿子中,最像自己且文武兼备的就是吴王李恪了,所以他动了再易皇储的念头。

吴王李恪因血统未能继位,为何被国舅陷害而死

演员王绘春饰演的长孙无忌

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长孙无忌既辅立高宗,深所忌嫉。—《旧唐书▪诸王传》

李世民找来了亲信重臣兼国舅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是何人?他可是国舅啊,李世民拿这个问题来问他可真是问错人了。长孙无忌的反对李世民心里应该是有预期的,毕竟长孙无忌和李治有一层血缘关系在,在《新唐书》中记载,李世民问了他一个问题,“你是不是因为吴王不是你的外甥才这么说?”这个问题正问到长孙无忌的心坎上了,但是呢,他又不能反驳皇帝的问题,于是他说“太子仁厚,是一位守成的良主,储君之位非同寻常不可轻动”,他避开了李世民提出的问题,转而去称赞李治的仁厚和储君之位不可轻动的客观事实,虽然有些答非所问,这话倒是实话。

李世民如果在李承乾被废时就想通了,直接立李恪为皇太子,可操作性都比现在强,如今再废一次太子,朝野上下又要物议沸腾,别说长孙无忌会反对,其他人也会反对,于是李世民也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而李恪也因此在长孙无忌心中留下了一个阴影。

吴王李恪因血统未能继位,为何被国舅陷害而死

《骊歌行》中的皇后(原型长孙皇后)

其实细究李恪没能即位的方,方面面,其实无外乎有三:

其一乃是嫡庶有别,自周以来形成的嫡长子继承制早就根深蒂固,如今嫡长子和嫡次子都已经败落,李治这个嫡三子名分最正,而且素日无过,李世民也找不出理由把李治也掀了;

其二乃是势力不足,在初唐时期,依旧是关陇贵族集团占据着朝廷的主要位置,李恪的母族杨家早已经随着隋朝的覆灭而土崩瓦解,李恪本人也没有结党,常年在外地镇守,朝中势力单薄,根本不能与李治的外家长孙无忌和高士廉(长孙无忌的舅舅)等相抗衡;

其三就是血缘忌惮,这是史书中未曾明言的一个理由,李恪的母亲是前朝公主,这虽然给了他极大的光环,但同样是枷锁,如果李恪即位,他会怎么看待隋朝的历史呢?他的母亲杨氏当上了太后,会不会做出一些反攻倒算之事呢?这都不好说。

吴王李恪因血统未能继位,为何被国舅陷害而死

《骊歌行》周王母子(原型杨妃和李恪)

李世民即使再喜欢李恪,也不得不为将来考虑,试想即使长孙无忌同意立李恪,但此事一旦拿到朝堂一定会有人拿李恪的身世说事,那些参与了隋唐之际混战的将军、文臣有几个不担心被清算呢?这就跟马嵬坡禁军杀杨国忠后逼唐玄宗杀杨贵妃的道理一样,即使你再怎么保证,再怎么显示自己的宽仁,这份隐藏心底的恐惧是绝对不会消失的。

所以,李恪不能即位几乎从他出生那天起就注定了。还有收人在后头

李世民驾崩后,李治即位,新皇帝对自己这个最年长的哥哥颇为尊崇,加崇了不少显赫高官,本来这日子还是能好好过下去的,怎料永徽四年爆发了房遗爱谋反案,李治命舅舅长孙无忌审理此案,长孙无忌终于找到了一个好机会,他在审理此案时暗示房遗爱可以效法当年的纥干承基,只要“交代”吴王李恪也参与了此案,就能饶他一命,房遗爱当然不想放过,于是这起骨肉相残的谋反案到底还是把无辜的吴王牵扯了进来。

吴王李恪因血统未能继位,为何被国舅陷害而死

唐高宗画像

长孙无忌既辅立高宗,深所忌嫉。永徽中,会房遗爱谋反,遂因事诛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旧唐书▪诸王传》

李恪被废为庶人随即赐死,死后以国公礼下葬,几个儿子皆被流放岭南,据史书记载,李恪在临死前怒骂长孙无忌专权擅政,日后必遭灭族之祸,这虽然有一些后人穿凿附会之意,但多少表达了时人对长孙无忌擅权的不满。《旧唐书》对于李恪之死,用了“海内冤之”四个字,足见李恪当时在宗室之中德望出众,李世民的诫子书没有白写。

长孙无忌万万没想到,摆平了一个杨氏后代,又来了一个杨氏后代,这个杨氏后代一举掀翻了他,在武皇后一番筹谋之下,中书令许敬宗诬告长孙无忌成功,一代名臣落得个自缢收场,竟不知是可悲还是可喜。

吴王李恪因血统未能继位,为何被国舅陷害而死

《武则天》中的李治和武则天夫妇

无忌、遂良衔不协之素,致千载之冤。永徽中,无忌、遂良忠而获罪,人皆哀之。殊不知诬陷刘洎、吴王恪于前,枉害道宗于后,天网不漏,不得其死也宜哉!—《旧唐书▪诸王传》

长孙无忌于唐朝是有大功的,所以他被诬身死也有很多人为他哀痛,但焉知不是报应呢?《旧唐书》的编纂者在史书上的义愤之言读来确实让人感到痛快,再大的功劳再高的权势,都不是长孙无忌能够借助权力发泄私怨的理由。新《三国》里汉献帝有句台词,“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这句话送给长孙无忌也是若合符节。

此事后,李治为哥哥初步平反,追赠了他的爵位,又承认了他的皇室地位,武则天掌权年间,李恪的四个儿子被赦免,长子得以袭了一个男爵,后来晋为国公,到了中宗年间,重新追赠李恪为吴王,长子得封成王,次子得封嗣吴王,李显又下令以亲王礼节改葬伯父,至此,李恪才被彻底平反,而此时距他去世已经过去了五十余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6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他身具隋唐两朝皇室血统,却也因此招来杀身之祸
...,建立大唐。建立大唐的过程中,功劳最大的是他的儿子李世民。李世民则在征战天下的过程中,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还趁机娶了已经家破人亡的表妹:隋炀帝的女儿杨妃。李世民早年与杨妃的交往
2023-12-08 07:34:00
长孙无忌之死背后有何缘由
...、褚遂良、李勣等人商讨改立皇后之事。王皇后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世时选定的儿媳,而且也没什么过错,所以长孙无忌与褚遂良非常反对:李治改立武则天为皇后。李治想,我跟武则天是那么的恩爱
2023-06-25 17:08:00
长孙无忌制造房遗爱谋反案,打击目标其实是吴王李恪
...造房遗爱谋反案,真正的打击目标,是吴王李恪。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他的母亲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杨氏。电视剧照:吴王李恪619年,李恪出生了,同年出生的,还有李世民的嫡长子李
2023-01-31 17:17:00
吴王李恪:权力的牺牲品与历史的棋子
...命,撰写着人生的最后一页。他是隋朝公主的孙子,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一个因母亲身份无法继承大统,却又才华横溢、深受父亲宠爱的王子。然而,他此时却被软禁在这座小山上的古刹中
2024-01-09 16:00:00
李世民第3子李恪,10岁就被封为蜀王
...两岁的李恪以唐皇孙身份封长沙郡王,后改封汉中郡王。李世民登基之后,李恪晋封汉王。贞观二年,年仅十岁的李恪被改封为蜀王,太宗还将益州大都督这一要职授予李恪,足见对李恪的重视。虽
2023-02-26 23:38:00
吴王李恪被冤杀时,发狠留下毒咒,为何结果字字应验
...毒誓。当时没有人关心这件事,但后来却成真了。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子。她的母亲是杨贵妃,是前皇帝隋炀帝的女儿。史料记载,李恪“英勇无畏”,受到李世民的宠信。李恪一岁时,被李世民封
2024-05-03 20:15:00
揭秘李恪未能继位的三大原因
...帝要名正言顺,成为太子那也必须要名正言顺了,就算是李世民这样的杀兄夺嫡的行为,也必须要好好包装一下才可以。但是等到李世民要给自己立储的时候,就出现大难题了。李世民的第一个太子
2024-03-22 06:35:00
李恪的诅咒:长孙家族的覆灭预言
...也更没有什么兄弟之谊。即使是创下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他的上位也始终被认为是一个污点,并且被永远地刻在历史洪流之中。而在这些历史的洪流中,也留下了许多有一首的故事,比如李
2023-11-20 07:41:00
这个皇子连李世民都高度称赞,却因血统无缘帝位,实在可惜
...比较高。然而这种事情也有例外,比如名垂青史的唐太宗李世民,他就并非嫡长子,而继承他皇位的也不是他的嫡长子,只是他的嫡子。不过李世民的能力我们有目共睹,他是李渊众多儿子当中,最
2023-01-29 22:3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