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恩施日报
宣恩县椿木营乡:
抓实党员教育管理 为乡村振兴添动能
椿木营乡长槽村村民在党员带头发展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务工增收。(资料图片)
全媒体记者 陈绪开 通讯员 李海波 李 冰 郑家云
近年来,宣恩县椿木营乡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做好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各项工作,践行“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理念,突出党支部、党员主体地位,搭建施展才华、展示先进的舞台,推动党员教育管理抓在平常、融入经常,抓实有职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逐步实现“头雁”领航、“群雁”齐飞,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大踏步前进。
在岗履责——
提升有职党员“战斗力”
椿木营乡坚持把人才作为自我“造血”的“干细胞”,抓紧抓牢村“两委”班子“火车头”,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通过书记论坛、异地跟班锻炼、专题调训、动态调整等方式持续提升支部书记的能力。开展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通过一月一考试、一月一交流、一月一考核,提升党员干部的农村工作能力。大力开展后备干部选拔培养,通过逐村分析、入户摸底、社会招考等方式起用优秀人才,每个支部至少储备1名主职后备干部、2名“两委”后备干部。
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建强基层“硬”支部。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强化党组织在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推动村庄发展方面的作用,走好基层党建的“最后一公里”。
椿木营乡长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永辉是村“两委”干部队伍中的优秀代表。在他带领下,长槽村将“懂经营、善管理”的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作为后备干部的优先人选,全村共培养储备后备干部9名、致富带头人15名。
村“两委”班子成员都有创业的经历,有想法、有思路、干劲足。支部全体党员定期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献计献策,带领群众发展中药材产业、农家民宿、露营基地,黑湾垭中药材基地、张家湾中药材基地、干竹坪高端民宿、晒坪避暑露营基地等项目火热推进。
在“头雁”带动下,长槽村的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集体经济和群众个人收入实现双增收。
设岗定责——
激发无职党员“正能量”
“感谢父老乡亲的支持,感谢组织对我的肯定和鼓励,我只是在践行入党时许下的誓言。”在椿木营乡党员大会上,优秀农村党员代表杨明妁发言。
十几年前,杨明妁退休回到黄家坪村,本可以清闲度日、颐养天年的他,如今却是村里的大忙人。村里组织修路、修水池,他出钱出力最多;带动附近村民种植中药材,为大家提供种苗和种植技术,村民每年户均增收超过1万元;自掏腰包购置秸秆粉碎机,义务帮村民粉碎秸秆用来覆盖药材,实现变废为宝;发挥在法庭的工作经验,协助村里化解矛盾纠纷。2022年,他被评为“出彩宣恩人”。
在椿木营乡,像杨明妁一样无私奉献的农村党员还很多。为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该乡采取党员自愿申报与民主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把党员放到最能发挥个人专长的岗位上,确保群众“家家党员联、户户见党员”,架起党组织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打破农村无职党员的“隐身”现状。
通过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充分发挥他们在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稳定中的作用,积极推动无职党员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当先锋,让无职党员“领岗知所责、在岗有所为”,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奉献者、引领者和受益者。
同时,按照“组织认定、群众公认”的原则,为无职党员进行“政治体检”,每月结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开展无职党员“履责先锋”评比,拧紧“纪律发条”,督促无职党员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以村民小组为依托、以支部党员为骨干,按党员居住地积极设立产业发展、矛盾调解、基层治理等功能党小组,为无职党员发挥作用提供阵地保障。
常态化联系——
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
随着党员流动数量增加、范围扩大,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作用发挥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椿木营乡围绕“流动情况、组织生活、发挥作用”等积极探索党员管理新路径,使流动党员“流”而有序、“流”而有巢、“流”而有为成为常态。
范家坪村流动党员冯宗宝在恩施城区一家酒店工作,他于2009年参军入伍,两年服役期间,因军事素质过硬,理想信念坚定,第一年荣获“优秀士兵”称号,第二年参加军区军事竞赛,斩获第三名佳绩,服役期间成功入党。
回到地方工作后,他时刻不忘党的教育与培养,多次为困难同事捐款,为宣恩县万寨乡白果小学和石心河小学捐赠课本、桌椅板凳和体育器材;疫情期间,为隔离在恩施市的老百姓送物资,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积极投身村级公益事业,在村内公路两边植树造林,义务打扫从范家坪到关家湾的公路,以身作则示范带头做好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
椿木营乡创新开展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运用“药香椿木”“宣恩发布”等新媒体平台优势,同时借助湖北日报等省级媒体平台力量,向流动党员发布“一封信”,展示家乡新变化、新发展,号召争当“药香椿木”推介官、返乡创业引路人、服务群众勤务兵,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
聚焦流动党员,录制优秀农村共产党员、先锋流动党员党课微视频等党风廉政微课,为流动党员送上“党性课”,开展“线上送学上门”行动,打造“指尖课堂”,引导流动党员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微量学习”,确保流动党员“不缺课”“不掉队”,持续唤醒党员的身份意识。
“今后,我们将在恩施市建立流动党员之家,协助流入地党组织开展流动党员日常管理工作,让流动党员组织生活有阵地、学习提升有场所、相互交流有平台、党性锤炼有载体,并为流动党员派送‘学习大礼包’,送上《党章》、书籍等,激发党员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永远跟党走的热情。”椿木营乡党委组织委员肖玉辉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7 11: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