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减少“自循环”评价,不让学术工作跑偏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1-09 07:4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减少“自循环”评价,不让学术工作跑偏

樊秀娣

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

学术系统中的“自循环”评价虽无权威定义,但确是一种客观存在。

所谓“自循环”评价,泛指学术成果指标及其获得对象在学术评价中被“循环”使用的现象,即有关部门“自产”“自销”了某些学术成果指标和相应获得对象。此后,这些指标和对象又在其他相关学术评价中被采用。比如,“帽子”人才、项目、奖项、团队及基地等成果指标和获得对象大多出自各级管理部门,这些成果指标和获得对象又被各种学术评价项目大量采用,此类情况就带有很大程度的“自循环”评价成分。

放眼国内科教领域,各种貌似顶尖的科技成果指标及其获得者并不少见,但基础研究重大成果和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核心成果却很短缺,这从侧面说明了“自循环”评价得出的“学术成果”并不能代表实际学术成果。“自循环”评价具有“自证”和自我强化评价结果的特性,对教育和科研等学术工作的不良导向不容小觑。

首先,学者的职业追求被异化为学术成果指标。“自循环”评价的一大特点是学术机构或个人一旦竞争得到了某项学术成果指标名额,机构或个人就可借此在之后的相关学术评价中屡屡“得分”。客观上,这些学术评价结果受制于前期的学术成果指标名额能否获得,因而得到学术成果指标名额对学术机构或个人的职业发展意义重大。

这种“上升”途径会使学者一旦得到某项学术成果指标名额,便会追求其他或更高级的成果指标名额。只有如此,机构或个人才能实现学术效益最大化。当学者把学术成果指标名额作为追求目标且止步于此时,许多本是“起点”的学术工作竟直接成为了“终点”。

其次,行政职务成为学者学术成功的重要“砝码”。毋庸讳言,不少学者之所以青睐行政职务,就源于这样更容易得到学术成果指标名额。现实情况也的确如此。究其原因,除了官员占得“人情世故”优势外,更主要原因在于“自循环”评价结果缺乏有效监督。因为“自循环”评价主体多为行政主管部门,其往往既是评价政策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如此,学术系统内成员即使对评价结果有异议,一般也不敢提出申诉;而系统外人员对“自循环”评价结果本就没有多少发言权。而当“做官”成为年轻学者学术发展的首选条件时,便是对学术尊严的最大“讽刺”。

再次,学界成员被大范围卷入“自循环”评价活动中。有关部门越想展现政绩或业绩,就越要“制造”各种学术成果指标并广泛吸引相关人员参与指标名额竞争。而这类成果指标名额不仅关系到学术机构或个人的学术地位及荣誉,还可能影响到学术资源的分配。而且,由于“自循环”评价的特性,机构或个人一旦错过了一次指标名额就可能次次“落单”。

为此,只要有这类成果评价项目时,学术机构或个人即便手头正做着要紧工作也会立马放下去参评,因为谁也不想舍弃这样的机会。而参评者除了要准备大量的材料外,很多时候还需要花精力去“疏通”各种人脉关系。相比学术工作,学者将成果评价看得更重要,两者的因果关系被本末倒置。

最后,很可能导致“形式大于内容”的虚假繁荣。“自循环”评价的显著特点是学术成果指标由有关部门自己设定,有关部门又习惯给这些成果指标起一个“高大上”的名字。但不管这些名字有多好听,其终究只是有关部门想要开展工作的名称,相应指标名额的获得对象并不代表实际取得了指标名称成果。

然而在现实中,因为这些成果指标名额需要通过激烈竞争才能得到,同时它们又会被“循环”使用,一来二去,这些成果指标的获得对象就会被有意无意地认成实际成果获得者。由此,“自循环”评价“成果”琳琅满目,但许多只是“自娱自乐”。如果不加以警醒,甚至还自我陶醉,就会严重助长浮夸之风,污染学术生态。

综上,“自循环”评价带来的问题颇多。要想破解此局,严控行政权力对学术评价的过多干预最为重要。尤其对于学术成果的评价,评价主体要由“官评”为主转向由相关利益者共同参与。国家文件多次强调科技成果评价要“谁委托科研任务谁评价”“谁使用科研成果谁评价”,就是希望通过评价主体的适切,保障评出的科研成果“货真价实”。同理,眼下教学名师、优秀教学成果奖等指标成果获得者因偏离“教学”主题而受到公众质疑,如果能让学生、教师更多参与评价,相信结果会更令人信服。

从本质上说,减少不必要的学术评价是破解“自循环”评价问题的根本之道。学术系统是以高深知识为特征的自组织系统,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为科教人员提供可以潜心学术工作的良好制度和环境。过多的学术评价不仅会扰乱学者的工作节奏,还可能被投机分子利用而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严重后果。不得不说,学术工作有其发展规律,优秀学术成果终究会因受众群体和学术同人的高度认可而脱颖而出。所以,有时“不评价”本身就是“评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9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的惯性;如强化人才计划的过程管理,完善人才发展的循环反馈机制,既要戴“帽”、也要适时摘“帽”。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和行业学会等的作用,结合用人单位反馈、成果产业化价值
2023-09-18 21:18:00
...平庸性论文的泛滥。《新华文摘》原总编辑张耀铭指出,学术平庸对学术的蛀蚀比学术不端更为普遍、更为严重。考核标准低、机构评估标准低都会滋生学术平庸,严重阻碍原始创新和科技自立自强
2023-02-09 06:17:00
事关学术自律自净,科技部等三部门发文
...悉,科技部近日印发《关于开展促进科技类社会团体发挥学术自律自净作用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专项行动》),意在引导科技类社会团体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研作风学风建设,在
2024-01-25 16:31:00
...直备受争议。有人认为,其造成“青椒”科研压力过大、学术发展空间不断压缩,影响了高校教师的长远健康发展。上述问题都触碰到了高校教师评价这一敏感神经,凸显了大学教师评价改革的当务
2023-09-12 07:06:00
...是乱象丛生的关键。而且这种需求往往是刚需,与现行的学术评价机制密切相关。”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杨思洛在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分析湖北荆门警方办理的这起假
2024-10-09 08:22:00
遏制论文“挂名”乱象须从评价改革入手
...学报樊秀娣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眼下,各种因学术论文“挂名”而起的“乱象”明里暗里众多。按理,学者在独立或参与完成的论文上按规则署名,是对自身工作的尊重和个人权利,署名
2023-01-17 06:55:00
马一萍 浙江大学出版社学术著作出版作为知识传播与学术积累的重要载体,对于推动学科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学术著作出版面临着质量与影响力的双重挑战。一方面,
2024-05-31 10:06:00
...该案折射出非法期刊背后的“黑灰利益链”以及一些地方学术评价“唯论文”的顽疾,值得进一步深思、反省。“山寨期刊”大行其道,背后显然是一些人急于发论文的需求。职称评审、项目结项,
2024-10-10 14:28:00
是什么牵住了青年科研人员时间“牛鼻子”
...找科研时间保卫战的“靶点”。有的陷入服务考核的被动循环作为一名刚起步的青年科学家,在南方某高校工作的计算机领域实验室负责人、博导刘方,过去两年平均每月发表一篇论文,鲜有时间去
2023-09-11 10:47: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
阳光下成长,艺术正芬芳丨黄河科技学院附属中学举办第十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为给学生搭建展示青春风采的舞台,全面激发校园创造力与生命力,10月17日下午,黄河科技学院附属中学第十六届“阳光下成长”校园文化艺术节专业汇报演出在附中音乐厅华彩启幕
2025-10-21 11:14:00
科大讯飞2025年Q3净利润、现金流均实现转正,大模型相关中标金额5.45亿元
多知10月21日消息,科大讯飞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今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0.78亿元,同比增长10.02%
2025-10-21 11:27:00
大咖云集!山东协和学院成功举办人工智能与未来产业发展学术会议
10月17日-18日,由山东协和学院主办,山东省自动化学会、济南大学、德州学院协办的“人工智能与未来产业发展”学术会议在济南召开
2025-10-21 15:15:00
知营养,防肥胖——济南市景山小学开展营养健康教育讲座
鲁网10月21日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已经达到了7.9%,是1982年的近40倍!”近日
2025-10-21 16:25:00
“救”在身边,为生命护航 ——济南市景山小学开展急救知识进校园活动
鲁网10月21日讯“发现有人突然倒地,我们该怎么办?”“如果同学吃东西时被卡住了,说不出话来,怎么救?”近日,济南市景山小学邀请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内科主治医师张洁开展了以“‘救’在身边”为主题的急救知识进校园活动
2025-10-21 16:35:00
凌家山下校园里,建筑梦与音乐梦一起生长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 通讯员娄修明、马小俊)在凌家山下的武汉职业技术大学建筑实训基地里,建工23302班李昱樊正蹲在地上
2025-10-21 17:01:00
当运动会开幕式与建校15年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既有各年级方阵花式入场,又有令人心跳加速的啦啦操高难度表演,还有令人热血沸腾的火炬传递
2025-10-21 17:39:00
国庆遇中秋 学科融创意|烟台四中学子趣味过十一
胶东在线消息(通讯员 石婉琦 实习编辑 单煜媛)在这个充满喜庆与文化韵味的假期里,烟台四中2025级高一年级的同学们不仅迎来了难得的休整时光
2025-10-22 02:03:00
近年来,潍坊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让党建和田野思政深度融合
2025-10-20 14:26:00
300余专家相聚山东中医药大学,畅谈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发展
10月17日至18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医史文献分会、山东中医药大学承办,中医药文化与中华文明研究中心、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协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第
2025-10-20 14:26:00
集中“加油”,40名山东交通工匠培育对象齐聚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10月14日到17日,由山东省交通工会指导的2025年山东交通工匠集中培育活动在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举行。来自全省交通运输系统的40名山东交通工匠培育对象参加
2025-10-20 14:28:00
大河网讯 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公布第二批本科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列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教办高〔2025〕83号)
2025-10-20 15:20:00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省科技特派员师生“组团”下乡 科技服务直送新蔡田间地头
大河网讯 10月18日,新蔡县刚刚结束连日阴雨,作为2025年新一批省派科技特派员、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包装与印刷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杨军
2025-10-20 15:51:00
“书籍史视野下的近现代图书馆史研究”学术会议在河南大学召开
大河网讯 10月15日,“书籍史视野下的近现代图书馆史研究”学术会议在河南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工作委员会主办
2025-10-20 16:52:00
郑州八中学子走进气象局 探索天气奥秘
大河网讯 10月19日下午,郑州市第八中学充分发挥“全国气象教育特色学校”育人优势,组织50名学生前往河南省气象局,开展了一场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的气象科普参观活动
2025-10-20 16: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