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端午节我们该怎样纪念屈 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0 15:3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仲夏时节,又一个端午佳节如约而至。在这个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里,人们赛龙舟、吃粽子,以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屈原及其精神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传承、流淌。

在我们这个以农耕文明为重要特征、以农时节令为主要节庆的传统文化中,因一个人而成为全民族的共同节日,端午节有着独特的意义。端午文化跨越千年而不衰,屈原精神早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脉,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基因符号。

今天,当我们在龙舟破浪、粽叶飘香中,吟诵那些伴随我们成长的名篇名句,我们应该记住屈原的哪些精神,又该如何纪念这位伟大诗人呢?

屈原出生在战国时期的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早年,他曾出任楚国左徒、三闾大夫,参与国家外交和宗族事务,意气风发。后来,受旧贵族势力谗言祸害,两度被放逐,在楚国都城被攻破之际,他选择在汨罗江自沉殉国。

在那个“朝秦暮楚”“楚材晋用”的年代,很多文人士大夫信奉“良禽择木而栖”“能臣择主而事”,“士无定主”是当时普遍的择业现象。

但屈原似乎是个“另类”。无论受到多少不公,处境多么艰难,他始终对自己出生的楚国一片忠心,始终心系家国。

端午节我们该怎样纪念屈 原

2023年12月24日在秭归县拍摄的修葺一新的屈原祠(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郑家裕摄)

居庙堂之高时,屈原积极建议献策,追求“美政”;处江湖之远后,屈原仍对生养自己的故土魂牵梦萦,“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国家受难之际,他矢志不移。“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从“鸟飞反故乡,狐死必首丘”,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再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脉相承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耀眼、最恒久的基因传承。

与爱国精神交融互济的,是屈原心忧天下的民生情怀,这是他身上又一个分外打眼的精神特质。

屈原常年被放逐,在与劳动人民的亲身接触中,感受到了民生艰难。“察民情”“览民德”“哀民生”成为他创作的关键词。

这在他的诗歌中体现得非常充分。《离骚》中那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大概是每个能识文断句的炎黄子孙,都耳熟能详的诗句吧,饱含着屈原对劳动人民无尽的关爱、哀怜和敬意。

端午节我们该怎样纪念屈 原

6月7日,在四川省成都市的“粽子一条街”上,一家粽子店的工作人员在包粽子。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在《抽思》中,他这样描述自己的心境:“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屈原不是没想过“放飞自我”,但看到民众的苦难,他最终选择了“自镇”。

心中有民,想必这正是屈原能够穿越千年时代洪流,流芳百世而不衰的重要缘由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沉淀在每个中华儿女血液中自强不息、坚韧执着的座右铭。

屈原一生充满曲折。他深知前路漫漫,但没有知难而退,更未改变志向,而是始终怀着求索精神,坚守真理,向着目标坚毅前行。

求索当中,他只争朝夕:“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遇到挫折,他自我激励:“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端午节我们该怎样纪念屈 原

6月7日,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汤河,参赛选手参加秦皇岛第十届龙舟大赛。新华社发(曹建雄摄)

理想难以实现时,他“嗟号昊旻,仰天叹息”,写就直逼灵魂的《天问》,直指宇宙起源、自然规律、社会制度等终极问题,展现出大胆怀疑、勇敢探索的不凡气度。

这种坚持真理、永不退缩的求索精神,跨越时空,永远不会过时。这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瑰宝,也是对世界文明献上的“中国智慧”,带给我们信心、力量和勇气。

屈原的诗歌中,高雅纯洁的兰花、荷花等“香草”是最常出现的比兴意象。他以兰花自况、以荷花明志,“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

屈原借物咏怀,以喻自己洁身自好,即便遭遇打击和压力,也决不妥协,保持从言行到身心的高尚与纯净。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在中华文化中,屈原已经成为高洁情怀的标志性符号。

屈原爱国忧民、高洁守志、上下求索的精神特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并不断地在后世的精神长河中得到回响。

翻开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前途命运,矢志不渝、奋斗不止,不断开创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明前景。

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学习、弘扬包括屈原精神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

粽香之中、龙舟之外,端午节和屈原,照亮我们每一个人实现个人梦想的前行道路,也赋予我们这个民族奋发向前的无穷力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0 20: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的由来说法甚多,流传较广的是纪念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
2024-06-09 11:37:00
...阳……竞渡龙舟兮,吊古忠良……”五月五,端午节,在屈原诞生地——湖北省秭归县,传承400余年的三闾骚坛诗社近百位诗友举行端午诗会,共同吟诵诗社名作。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
2024-06-11 02:00:00
探索屈原投江的地方、原因以及背后的故事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而屈原投江自尽的事件则是其中一段永恒的旋律。它不仅代表了一位伟大诗人的悲剧结局,更是对忠诚与信仰、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反思。今天,我们
2024-10-20 20:26:00
...节的起源传说很多,但端午节的主要民俗活动大都与纪念屈原相关。在屈原的家乡湖北秭归,人们会将粽子做成三角形,纪念屈原有棱有角的一生。粽子里一定要放的那颗红枣,蕴含着屈原的一颗忠
2023-06-22 12:06:00
潍坊市奎文区圣卓实验学校开展“粽享端午节·厚植爱国情”课程
...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节日起源春秋时期,中原
2024-06-12 20:14:00
...国。一开始,人们以龙舟竞渡以示龙图腾,后因楚国诗人屈原这一天投汨罗江,楚国人争先恐后划船施救,追至洞庭湖时,仍不见其踪迹。此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划龙舟以示纪念,并期
2024-06-22 00:37:00
2023年,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汨罗江怀沙自沉2300周年。今年端午节到来之际,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各种纪念活动。6月21日,“中国端午·诗意宜昌”2023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盛大开幕
2023-06-22 12:35:00
湖北秭归:一桨划过两千载,端午寄情赛龙舟
...盛世中华”2024全国龙舟大联动之“我在宜昌过端午”2024屈原故里传统龙舟赛,在三峡大坝前的屈原故里国家龙舟训练比赛基地(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徐家冲港湾)激情开赛。比赛
2024-06-12 16:46:00
...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提及端午,我们绕不开一个名字——屈原。两千多年前,面对国破家亡、百姓飘零,诗人屈原悲愤交加,纵身一跃,将一腔爱国情怀化
2024-06-05 16:4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