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端午节我们该怎样纪念屈 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0 15:3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仲夏时节,又一个端午佳节如约而至。在这个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里,人们赛龙舟、吃粽子,以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屈原及其精神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传承、流淌。

在我们这个以农耕文明为重要特征、以农时节令为主要节庆的传统文化中,因一个人而成为全民族的共同节日,端午节有着独特的意义。端午文化跨越千年而不衰,屈原精神早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脉,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基因符号。

今天,当我们在龙舟破浪、粽叶飘香中,吟诵那些伴随我们成长的名篇名句,我们应该记住屈原的哪些精神,又该如何纪念这位伟大诗人呢?

屈原出生在战国时期的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早年,他曾出任楚国左徒、三闾大夫,参与国家外交和宗族事务,意气风发。后来,受旧贵族势力谗言祸害,两度被放逐,在楚国都城被攻破之际,他选择在汨罗江自沉殉国。

在那个“朝秦暮楚”“楚材晋用”的年代,很多文人士大夫信奉“良禽择木而栖”“能臣择主而事”,“士无定主”是当时普遍的择业现象。

但屈原似乎是个“另类”。无论受到多少不公,处境多么艰难,他始终对自己出生的楚国一片忠心,始终心系家国。

端午节我们该怎样纪念屈 原

2023年12月24日在秭归县拍摄的修葺一新的屈原祠(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郑家裕摄)

居庙堂之高时,屈原积极建议献策,追求“美政”;处江湖之远后,屈原仍对生养自己的故土魂牵梦萦,“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国家受难之际,他矢志不移。“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从“鸟飞反故乡,狐死必首丘”,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再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脉相承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耀眼、最恒久的基因传承。

与爱国精神交融互济的,是屈原心忧天下的民生情怀,这是他身上又一个分外打眼的精神特质。

屈原常年被放逐,在与劳动人民的亲身接触中,感受到了民生艰难。“察民情”“览民德”“哀民生”成为他创作的关键词。

这在他的诗歌中体现得非常充分。《离骚》中那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大概是每个能识文断句的炎黄子孙,都耳熟能详的诗句吧,饱含着屈原对劳动人民无尽的关爱、哀怜和敬意。

端午节我们该怎样纪念屈 原

6月7日,在四川省成都市的“粽子一条街”上,一家粽子店的工作人员在包粽子。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在《抽思》中,他这样描述自己的心境:“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屈原不是没想过“放飞自我”,但看到民众的苦难,他最终选择了“自镇”。

心中有民,想必这正是屈原能够穿越千年时代洪流,流芳百世而不衰的重要缘由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沉淀在每个中华儿女血液中自强不息、坚韧执着的座右铭。

屈原一生充满曲折。他深知前路漫漫,但没有知难而退,更未改变志向,而是始终怀着求索精神,坚守真理,向着目标坚毅前行。

求索当中,他只争朝夕:“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遇到挫折,他自我激励:“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端午节我们该怎样纪念屈 原

6月7日,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汤河,参赛选手参加秦皇岛第十届龙舟大赛。新华社发(曹建雄摄)

理想难以实现时,他“嗟号昊旻,仰天叹息”,写就直逼灵魂的《天问》,直指宇宙起源、自然规律、社会制度等终极问题,展现出大胆怀疑、勇敢探索的不凡气度。

这种坚持真理、永不退缩的求索精神,跨越时空,永远不会过时。这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瑰宝,也是对世界文明献上的“中国智慧”,带给我们信心、力量和勇气。

屈原的诗歌中,高雅纯洁的兰花、荷花等“香草”是最常出现的比兴意象。他以兰花自况、以荷花明志,“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

屈原借物咏怀,以喻自己洁身自好,即便遭遇打击和压力,也决不妥协,保持从言行到身心的高尚与纯净。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在中华文化中,屈原已经成为高洁情怀的标志性符号。

屈原爱国忧民、高洁守志、上下求索的精神特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并不断地在后世的精神长河中得到回响。

翻开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前途命运,矢志不渝、奋斗不止,不断开创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明前景。

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学习、弘扬包括屈原精神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

粽香之中、龙舟之外,端午节和屈原,照亮我们每一个人实现个人梦想的前行道路,也赋予我们这个民族奋发向前的无穷力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0 20: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的由来说法甚多,流传较广的是纪念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
2024-06-09 11:37:00
...阳……竞渡龙舟兮,吊古忠良……”五月五,端午节,在屈原诞生地——湖北省秭归县,传承400余年的三闾骚坛诗社近百位诗友举行端午诗会,共同吟诵诗社名作。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
2024-06-11 02:00:00
...幕。作为我国目前唯一的全国性端午节文化节庆活动,“屈原故里·非遗端午”的主题犹如一根红线,标注崇高坐标,连接历史未来。作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承载
2025-06-05 12:54:00
... 忠魂化作沧浪水“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纵身跃入汨罗的刹那,将忠君爱国的赤诚定格为永恒的精神图腾。这位三闾大夫面对楚国山河破碎的危局,选择以生命践行“众人皆醉我
2025-05-28 17:08:00
探索屈原投江的地方、原因以及背后的故事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而屈原投江自尽的事件则是其中一段永恒的旋律。它不仅代表了一位伟大诗人的悲剧结局,更是对忠诚与信仰、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反思。今天,我们
2024-10-20 20:26:00
...节的起源传说很多,但端午节的主要民俗活动大都与纪念屈原相关。在屈原的家乡湖北秭归,人们会将粽子做成三角形,纪念屈原有棱有角的一生。粽子里一定要放的那颗红枣,蕴含着屈原的一颗忠
2023-06-22 12:06:00
潍坊市奎文区圣卓实验学校开展“粽享端午节·厚植爱国情”课程
...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节日起源春秋时期,中原
2024-06-12 20:14:00
...国。一开始,人们以龙舟竞渡以示龙图腾,后因楚国诗人屈原这一天投汨罗江,楚国人争先恐后划船施救,追至洞庭湖时,仍不见其踪迹。此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划龙舟以示纪念,并期
2024-06-22 00:37:00
2023年,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汨罗江怀沙自沉2300周年。今年端午节到来之际,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各种纪念活动。6月21日,“中国端午·诗意宜昌”2023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盛大开幕
2023-06-22 12:3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从金代的酒务官署到明代的宰相赞誉,再到清代的帝王题诗,最终在新时代绽放出非遗光彩……在山东茌平,有一抹酒香穿越千年时光
2025-09-05 10:3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
功德碑,记功载德,颂扬政绩。在曾担任夏津县知县的朱国祥纪念馆内,就立有一块“功德碑”,记载了他在夏津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的功绩
2025-09-04 17:26:00
和平必胜!战火中的“东洋妈妈”
岩濑妇佐,在《贵州省志·人物志》中出现的唯一一个日本名字。在战火与偏见交织的20世纪,这位来自日本的女医生——岩濑妇佐用一生诠释了“医者无国界”的和平真谛
2025-09-04 20:24:00
吉刻新闻记者 陈志文 王昕摄像 马瑞 孙上修制作 马瑞
2025-09-04 21:32: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描绘家国山河丨一见·抗战贵州⑧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5 01:05:00
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9月8日在济举行
9月8日,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将于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趵突泉院区举行。届时,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学术讲座将于收徒仪式后召开。
2025-09-04 18:01:00
社会性质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总和,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依据。第一个历史决议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为切入点
2025-09-04 18:57:00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