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朝最累的皇帝,天下所有事他都要亲自决定,每时每刻都在工作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07 01:35: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现代这个社会,工作环境压力极大,为了生存很多人不得不选择拼命的工作,可有的人天生就是工作狂,喜欢没完没了的工作,在清朝十二帝之中,雍正就是这么一个工作狂,作为一个皇帝,原本可以好好享受皇家富贵的生活,可为了让大清繁荣起来,雍正选择了勤奋工作,他拼到什么地步呢?雍正相比他爹和他儿子,简直就像是一个小透明,虽然康乾两帝看起来牛哄哄的,但一个让国库亏空近千万两白银,一个把老子攒下的家底败了一个精光,相比之下,夹在这两超长待机皇帝中间的雍正,在位只有13年,上给老爹擦了屁股,下给儿子攒了老婆本,要说他不累说出来都不信。

清朝最累的皇帝,天下所有事他都要亲自决定,每时每刻都在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现存的雍正处理的奏件有四万多件,算算雍正仅仅在位13年,那么一天下来雍正就要处理五十多件奏章,不要觉得这个数字少。大家看看雍正批阅的奏章就能够发现,雍正本人对批阅奏章非常认真,不仅要读完,而且还写批注,写意见,一件奏章有时候要写一千多字,所以想想看,雍正一天的工作量到底有多少。雍正不仅要处理国家大事,生活中、后宫的大小事他也要管,他不仅是处理天下大事的皇帝,还是管理后宫账的会计,只要是用钱的地方都要经过他同意。

清朝最累的皇帝,天下所有事他都要亲自决定,每时每刻都在工作

清朝最累的皇帝,天下所有事他都要亲自决定,每时每刻都在工作

这也源于雍正的性格,他多疑,对任何人都不相信。他设立军机处,让大臣们不再讨论国家大事,皇帝直接处理好下达命令,这些军机处大臣直接听命于皇帝,可以说是皇权的最高峰。这样一来的后果就是雍正皇帝一人挡挡一面,全国大事一个人来处理,那必然导致老累过度;雍正皇帝在位时间很短,只有13年;是清朝历史上在位最短的几个皇帝之一,但是却为乾隆留下了大笔政治遗产。

因为实在是没有多少时间,所以雍正基本上每时每刻都在工作,就连吃饭的时候都是一边吃饭一边工作,而且还经常熬夜,有时候连陪伴的太监都熬不住了,雍正还在批阅奏章,甚至一直到天亮,所以雍正自称的“以勤治天下”一点都没有错。当皇帝以后,没有一天睡过整宿觉,起五更,睡半夜,到死没出过北京城,干十多年皇帝,人都累走形了,最后活活累死在龙书案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7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清朝最累的皇帝,一生批阅奏折数万件,终生未出北京城
本来,他是清朝最累的皇帝。他一生阅奏数万篇,从未离开过北京,他还给儿子乾隆留下了一大笔路费。用上成康熙下乾隆来形容也不为过。他号称以勤政天下,他做到了。在位期间,阅奏奏章数万篇,
2023-03-01 14:14:00
历史上最勤奋的4位皇帝,雍正垫底,第一无可争议
...达到了鼎盛,创造了一个辉煌的时代。中国历史上勤奋的皇帝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挑选其中的五位来说一说。第一位:明太祖明太祖这一辈子都没有闲下来,朱元璋是农民出身,他的出身比刘邦可
2022-12-16 19:32:00
雍正大力推行的密折制度是如何运行的
康熙四十五年,王云锦是第一名,雍正皇帝是65;年纪大了,难免会放松,找几个老友来家中打牌,打到最后一副扑克牌;第二日,王云锦向雍正行礼,雍正从袖中取出王云锦遗失的牌,并表示要带回
2023-06-13 13:32:00
古代最勤劳的五位皇帝,一生都任劳任怨
雍正皇帝可以说是公认的最为勤奋的皇帝之一,雍正共在位十三年,除了各种节假日和自己生日外,从凌晨一直批奏折到半夜才睡觉,堪称皇帝中的工作狂。据说雍正一生还批阅过超过二十四万件奏章和
2023-07-14 06:39:00
清朝最勤政的三个皇帝,康熙垫底
都说清朝皇帝都很勤政,虽然有点夸张,但并不是毫无根据的。清朝皇子从6岁就要开始读书,而且是接受最严格、最正规的教育,这也是清朝皇帝基本都勤政的原因。若要说哪位最勤政,当属以下三位
2023-07-28 15:02:00
岳钟琪:平叛西北边疆烽烟的英雄
岳飞被害死时,第三子岳霖只有12岁,二十年后,在孝宗皇帝的主持下,岳飞获得沉冤昭雪。岳霖入朝做官,这一脉顺利流传后世,直至清朝时期,岳飞第21世孙岳钟琪名声大噪。虎父无犬子,岳钟
2024-01-17 20:33:00
他是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一生批阅两万多本奏折
随着近些年清宫剧的热播,清朝的三位皇帝开始为更多的人熟悉,他们就是著名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其中,雍正皇帝粉丝非常多。在历史上,清朝皇帝的总体表现都是不错的,尤其以这三位最
2023-02-22 18:16:00
邬思道是如何赢得雍正皇帝的信任的?
...华山致祭,揭发山西巡抚瞒报灾情,从此,开始深受雍正皇帝的信任,命他署理山西布政使,不到两年就升为河南巡抚。田文镜与邬思道又有什么关系呢?据说,绍兴人邬思道自幼好读书,科举不得
2023-08-30 20:40:00
雍正帝驾崩时,为何嘱咐乾隆要善待果亲王
...前,在生命濒临之际留下遗诏,不久便溘然长逝。▲雍正皇帝剧照在这最后且关键的诏书中,雍正帝不仅提及皇位继承的旨意,还明确任命胤禄、胤礼、张廷玉、鄂尔泰等人为顾命大臣,辅佐新帝治
2024-06-23 20:4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
“今天能来到现场我倍感荣幸。”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讲解员于洋说,“作为杨靖宇烈士陵园的一名讲解员,在知道这面战旗将送往陵园时
2025-09-14 15:56:00
净手、击鼓明志、正衣冠、朱砂启智……9月12日,山西太原百年唱经楼内,一场传统“开笔礼”正在进行。中新社给予关注报道。报道介绍
2025-09-14 19:20: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看着“杨靖宇支队”战旗,仿佛看到爷爷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吉林的仪式上,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望着鲜红的旗帜,心潮澎湃,仿佛看到爷爷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2025-09-14 23:49:00
七件扇作见证国画家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9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9月13日至14日,七件见证张大千与友人半世纪丹青情谊的扇作
2025-09-14 23:00:00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
抗战有多拼?贵州“草鞋兵”浴血出征
贵阳市北郊海天园内,矗立的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诉说着那段悲壮而又辉煌的历史。贵阳市北郊海天园内,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巍然矗立
2025-09-13 17:27:00
9月12日,唱经楼文化激励暨“开笔礼”活动在太原市唱经楼举办。进入新学期的学子们在这座古建中,完成人生“第一笔”,开启求知问道新旅程
2025-09-13 19:06:00
讲好十堰档案故事 弘扬红色革命精神——2025年十堰市“红领巾读档人”活动记略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詹浩)档案是凝固的历史,少年是跳动的未来。当新时代的红领巾遇见泛黄卷帙里的岁月印记,当稚嫩童声触碰厚重历史的脉搏
2025-09-12 09:32:00
东湖评论:光耀通城,义举传千秋
夫通城者,鄂南明珠,钟灵毓秀之地,蕴德含仁之乡。山川形胜,承天地之瑞气;人文炳蔚,传千古之遗芳。见义勇为之风,于斯盛矣
2025-09-12 10:00:00
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
9月6日,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为期一月的“丰县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在县图书馆拉开帷幕。此次布展,旨在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图文展示
2025-09-12 10:55:00
大禹文化⑥丨大禹一生干了三件事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12 1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