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地热能有望“热”起来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2-23 05:3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经济日报

地热能有望“热”起来

当前,我国的地热能与风能、太阳能相比,仍然是小众能源。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地热能,资源的利用有多种形式。未来一段时间,更广泛地因地制宜、科学开发、按需供能将成为地热能大规模发展的必然选择。

有一种能源,用于供暖价格低廉、没有污染,用于发电安全稳定、取之不尽,它就是地热能。在近日举行的2023世界地热大会组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任京东表示:“地热能是储量丰富、分布较广、稳定可靠的新能源,大力推动地热能开发利用,是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的重要抓手。”作为“地热界的奥林匹克”,世界地热大会今年将首次在我国举办,有望推动我国地热能发展迈上新台阶。

地热能“家族庞大”,通常说的地热能是指赋存于地球内部岩土体、流体和岩浆体中且能够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热能,包括土壤源、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3类浅层地热能,以及水热型中深层地热能和干热岩地热资源。人们熟知的温泉和用于取暖的地源热泵,都属于典型的地热能利用方式。

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地热能,跟风光资源一样无处不在,具有储量大、利用效率高、运行成本低和节能减排等优势。地热能资源的利用有多种形式,如发电、供热、制冷,甚至制取高于自身温度的低压蒸汽,尾水可以提取稀有矿物元素,并且可以通过梯级利用实现多种功能,大幅提高利用率。同时,地热能不受季节、气候、昼夜变化等外界因素干扰,稳定性极强,是实现“双碳”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我国地热能资源丰富,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调查评价结果显示,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年可开采资源量折合7亿吨标准煤;全国水热型地热资源年可开采资源量折合19亿吨标准煤;深埋在3000至10000米的干热岩资源折合856万亿吨标准煤。对比2021年我国全年52.4亿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费总量,地热能可谓一座巨大的能源宝库。

“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国地热行业取得了显著发展。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地热直接利用规模达40.6吉瓦,全球占比38%,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我国地热能供热制冷面积累计达13.9亿平方米,近5年年均增长率约23%。在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推广中,地热能供暖已经扮演了重要角色,一些城市新区、县城利用地热能已实现100%清洁供暖。

尽管如此,但我国地热能还没有“热”起来。与风能、太阳能相比,地热能仍然是小众能源。《“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积极推进地热能规模化开发,积极推进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全面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有序推动地热能发电发展。《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明确,到2025年,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比2020年增加50%,全国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比2020年翻一番。按照这一指引,地热能将迎来加速跑。

考虑到产业成熟度、资源匹配度、需求迫切度等因素,地热能供暖具备优先快速推广的条件。在北方严寒、寒冷地区,可以通过分布式方式就地开发地热能满足采暖需求,还可以将地热能通过高温热泵提温后送入城市供热管网,更大范围发挥地热供暖的优势。在长江中下游等夏热冬冷地区,由于地表和地下水系发达,且冷热负荷需求均有,可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浅层地热能进行冷热联供,既能满足长久以来长江中下游流域冬季供暖需求,又能减少分户式天然气、电采暖对化石能源和电力的需求。

由于大量可利用的地热能资源远离能源市场,所以要更好地利用地热能,就需要把它变为电能再进行长距离输送。我国高温地热资源主要位于藏南、川西、滇西等地区,是地热发电的主要阵地。地热发电可与区域电网中风电、光伏等不稳定电源形成多能互补,提供稳定可靠的基础电源和调峰能力。未来,随着干热岩发电技术的突破,地热发电有望实现更大规模发展。

地热能还是个“多面手”。地热供能的温度与温室种植、人工养殖孵化以及众多工业中烘干、加热、杀菌等工艺过程所需温度接近,是地热能开展多元化产业应用、挖掘更广阔清洁替代市场的重要方向。

从总体来看,当前地热能依然在商业化的大门口徘徊,地球内部取之不竭的热能尚未开发。未来一段时间,更广泛地因地制宜、科学开发、按需供能将成为地热能大规模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加大勘探投入与规划布局,加强科技引领与装备创新,加强超前布局前瞻性、革命性地热理论和技术研究,持续推动地热产业降本增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3 06: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科技日报中国首次承办地热界“奥林匹克”呼吁携手推动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本报记者 操秀英会外,引入碳中和项目,通过碳资产购买等创新解决方式,中和大会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助力
2023-09-18 02:06:00
到2030年,山东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达到1亿平方米以上
...闻发布会,邀请省能源局负责同志等解读《关于加快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会上,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胡薄介绍了指导意见起草背
2023-11-15 11:41:00
青海:地热添动能 助力清洁能源新发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已在不少地方广泛应用。地热能是什么?地热能指的是土壤中的热量、地下水中的热量和没有水的干热
2023-12-12 18:29:00
本文转自:山西晚报便宜好用还环保 地热能将“热”遍三晋大地全省供暖(制冷)面积预计到“十四五”末达2000万平方米左右有一种能源,用于供暖价格低廉、没有污染,用于发电安全稳定、取
2023-03-09 07:56:00
山东到2025年建成一批地热能城乡供暖,构建“一基地两示范”
记者 杨璐日前,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山东将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构建“一基地两示范”区域发展布局,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2023-10-24 17:47:00
推动地热能开发利用,山东省地矿局这样做
...务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情况。发布会上,记者提问:地热能是一种绿色低碳的可再生清洁能源。省地矿局在推动我省地热能开发利用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山东省地矿局总工程师彭玉明介绍,
2024-11-19 12:00:00
中国(德州)地热高质量发展大会缘何落地德州?
...节能降碳、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推动地热能开发利用是山东省优化调整能源结构的有力抓手,是落实“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12月13-14日,以“加强地热能开发利用和
2023-12-16 20:58:00
...报我国地热资源量约占全球1/6,开发利用潜力巨大——让地热能“热”起来(新视点)本报记者 丁怡婷《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18日 第 18 版)云南大理,温泉疗养项
2023-10-18 07:14:00
...,寻找来自地球深部的“热”;他们攻坚克难,不断创新地热能开发方式;他们跋山涉水,把汗水播撒在齐鲁大地上,持续向地球深部发力,他们就是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
2023-07-26 18:58: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胶东在线4月1日讯(记者 王向荣 通讯员 李彦霖)人间四月,万物清明,缅怀故人,遥寄哀思。刚刚过去的周末,是清明节小长假前的最后一个周末
2025-04-03 03:0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本报北京电(记者孔德晨)记者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日前,我国两家农作物种子认证机构颁发了首批种子认证证书
2025-04-03 05:3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本报电(闵喆)以“美丽福建·羽梦同飞”为主题的2025年闽江河口湿地“爱鸟周”科普宣教暨“两岸融合发展生态共护”活动
2025-04-03 05:33:00
这届年轻人,喜欢为“绿色”埋单(青年消费新趋势观察④)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刘少华 张力凯 管诗雨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峨山镇,骑行爱好者在人民体育公园里骑行锻炼。肖本祥摄(人民图片)在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九水街道于家下河社区味多嘉安心餐厅
2025-04-03 05:3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伊 霄在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着一身唐装汉服,观唐风唐韵、品唐食唐味;在山东济南野生动物世界,来一次夜幕下的奇妙探险……春暖花开
2025-04-03 05:51: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信用信息共享水平大幅提升,全国平台建成归集经营主体信用信息超807亿条(权威发布)本报记者 刘志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2025-04-03 05:5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青海日报记者  王  晶“刘师傅,这些都是送往向化藏族乡的包裹,一共35件。”3月25日9时左右,青海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交邮融合发展中心外
2025-04-03 05:5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大众日报记者 李 媛近日,山东青岛市市北区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项目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的第二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2025-04-03 05:5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通讯员  曾凤清“这不仅为企业提供了碳中和解决方案,也拓宽了生态产品价值的转化路径。”前不久,一场林业碳票交易在上海和福建三明两地间达成
2025-04-03 05:5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北京4月2日电 (记者李建广)近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2025-04-03 05:55:00
让原生态手艺为家乡添彩(我的家乡我建设)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湖南古丈县青年返乡创作文化短视频,“山白”账号关注者超1600万让原生态手艺为家乡添彩(我的家乡我建设)本报记者  申智林向清标(左)和向宏俊在聊天
2025-04-03 05:5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王  洲前不久,驾驶员常某来到北京市公安交管局海淀交通支队清河大队执法站“领罚”。此前,常某为躲避尾号限行
2025-04-03 05:56:00
村里有座气象博物馆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宋豪新和林村的乡村气象博物馆。本报记者  宋豪新摄台上,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解气候变化和影响
2025-04-03 05:56: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中央文明办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创建——创建工作可感可及  评估工作无感无扰(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本报记者  郑海鸥“这次评估不考察文字图片等创建材料
2025-04-03 05:56:00
“弹奏”春之曲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4月1日,在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庆岭镇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数字化育苗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查看秧苗的培育情况。庄歌尔摄(人民视觉)
2025-04-03 05: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