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黄冈日报
哪儿需要就往哪儿
——记英山县实验小学骨干教师石金刚
通讯员 陈出新
从英山县方咀乡鸡鸣河小学到红山镇白铺小学,再到县实验小学,从教30年,石金刚的足迹遍布英山城乡。无论工作地点怎样变化,他对教育的热爱始终不变,任劳任怨作风不变。他说:“教育事业重于山,哪儿需要就往哪儿搬。”
回归家乡,反哺乡村教育
1994年,石金刚从麻城师范学校毕业。从山区走出来的他,深知山区孩子对教育的渴望,于是决定回到家乡任教。
刚参加工作时,他被分配到英山县方咀乡鸡鸣河小学任教。他明白,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身得有“一桶水”。于是他不断加强学习,苦钻教学,勤研教法,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业务能力日益精进,在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屡屡获奖。
在优质课比赛中,他多次获乡、县一等奖,撰写的论文、案例也屡屡获奖,辅导的学生多人次获省级一等奖;“模范班主任”“骨干教师”“湖北省优秀学科教师”“英山县师德模范”等荣誉接踵而来。
面对成绩和荣誉,他像成熟的稻穗,颗粒越饱满,越是沉默地低着头。
他所在的学校是英山县最偏僻贫困的乡镇之一,交通不方便,条件艰苦,很多教师调到这里两三年就想办法调走了,但他一次次放弃了进城上调的机会,留了下来。后来干脆把爱人接到学校。
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他却一直坚守在偏远的山区学校,为乡村教育发光发热。
精耕教学,爱生如子
30年间,有20年他是在小学毕业班教学。
教学中,他注重改革和创新,在小学任副校长时,启动了三项教学改革:一是改革课程,建立五个系列的综合课程;二是改革课堂教学,主张“自主、互动、研创”的教学模式;三是推行教师备课制度改革,变传统的教师个别抄教案为教研组集中备课,优化课堂教学。系列改革多次在镇、县教育会议上展示并受到嘉奖。
同时,他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困生,他会给他们单独制定辅导计划,每天抽出休息时间,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作为班主任,他会在思想上关心学生,感情上亲近学生,生活上关怀学生,师生关系特别融洽。曾经,班上有个叫胡志的男生,周末在家不小心摔伤了脚,父母都在外打工,只有一位上了年纪的奶奶在家,送他去医院不方便。他接到电话马上放下手中的事,将胡志送到医院包扎,此后一星期,每天放学,他都送胡志去打针、换药。
从教以来,石金刚始终保持着精耕教学、爱生如子的师者本色。
一心为公,无私无畏
2014年,为加强县直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县教育局在全县公开考调教师。石金刚以综合考核第一名的成绩被调入英山县实验小学,带五年级数学,兼任后勤主任。
为办好学生食堂,他首先着力推动学校食堂改造,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申报项目经费。英山县实验小学顺利完成学生食堂改造升级,并被评为市级“明厨亮灶工程建设先进学校”“放心食堂”。
2017年8月,英山城区普降大雨,食堂三楼检修口铁盖被大风掀翻,雨水直接冲入食堂。检修口旁边就是学校的电表箱,一旦雨水流进表箱,引发火灾,后果不堪设想。他毫不犹豫进行抢修,不料木梯滑倒,导致左手骨折、头部软组织受伤,十级伤残,至今左手不能够完全伸直。
2023年10月的一天,凌晨4点,他到食堂值班时,不慎滑倒,自认为伤情不重,直到下午才去就医,结果被认定为“右桡骨远端骨折”,医生建议全休三个月,但后勤特殊,24小时离不开监管,他坚持带伤上班。
转眼间,石金刚到县实验小学工作10年,谈及工作,他非常满足。于他而言,教书育人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情怀,一种生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1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