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随着史上最多学生入学季到来,本就不充裕的校园空间越发显得拥挤。中小学生课间十分钟活动受到空间限制的话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谁动了学生的课间十分钟”频登热搜,1月21日,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期间,部分政协委员就“课间十分钟”的边界和落实展开讨论,空间小、学生多的学校有了更多“课间十分钟”新样本。
为何消失:安全和空间两大因素
作为“70后、80后”家长,儿时的校园是记忆里的平房。三五好友在操场间跑玩打闹。但如今,随着各大学校的校舍高楼林立,在校学生动辄几千人,“课间十分钟”被贴上了“安静”和“圈养”的标签。
市政协委员、香港专业人士(北京)协会会长冯国佑通过调研发现,以前学生数量相对较少,通常一个年级三个班。而现在的情况是,在中大型城市的学校学生数量众多,很多学校一个年级就超过10个班,而且教学楼都是三层楼以上高度,学生下课去操场,不可避免地需要上下楼。不仅时间成本高,而且增加了拥挤摔倒的风险。“几千人在短短十分钟下楼和上楼,安全隐患太大。”
部分委员也谈到,“课间十分钟”消失要寻找背后的原因。目前部分学校主要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担心学生在课间活动中因磕碰、打闹而发生纠纷乃至安全事故;有的学校又缺乏足够的户外活动场地和设施,无法满足学生的活动需求。 建议针对课间活动的常态化督导检查有待加强,“课间十分钟”的回归也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案。
只有课间快乐,课上才能专注
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要求,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部分委员也强调,“课间圈养”不仅违反了规定,剥夺了孩子们的课间乐趣,而且背离了教育的初衷。课间十分钟走出教室很重要,有利于学生调节情绪、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和防控近视,在紧张学习之余,让孩子拥有轻松自在的十分钟,才能更好地专注于课上的四十五分钟。
在多家媒体报道“课间十分钟”消失现象后,“课间圈养”的话题持续发酵。一时间,舆论似乎一边倒地批评学校。冯国佑认为,对于孩子的“课间十分钟”,如果一味地指责学校是有失偏颇的。“现实情况下,学校和老师却面临着许多外人所不知道的困境。比如,在中心城区的许多学校,校园面积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说是狭小。如果学生课间都跑去操场活动,校园完全不具备充分的活动空间。”
体育课、大课间、早操都可满足户外需求
冯国佑还通过调研发现,现在的学校如果本身就安排了体育课、大课间、早操等固定的户外活动内容,并且能够做到活动项目科学、活动时间有序、师资匹配到位,这些运动已经可以满足学生在校期间的户外运动需求。如果在短短的十分钟课间,还要求学生必须到操场上去,无疑是一种矫枉过正的错误做法。
部分委员也建议,在现有的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基础上,组织教育、司法等多部门进一步细化有关法律法规,厘清各方责任,联合研究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的校内安全事故处理方案。建议北京市教委探索建立更全面的家校纠纷治理机制,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学生保险机制,尽量缓解学校和家长对课间活动的安全顾虑,为课间活动创造更好的条件。
样本解析:屋顶的“笼式足球场”与班级里的智力游戏
空间有限和安全隐患几乎成为阻碍“课间十分钟”回归的主要难点。但北京市已经有学校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课间十分钟”样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党委书记商红领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了学校在“课间十分钟”上的几点创新之举。
中关村一小的主校区身处大型居民区内,要穿过小区的狭长道路才能走进学校大门。有限的操场空间容纳全校师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时间显然有些局促。于是在几座主教学楼之间,屋顶的天台区域设计成的空中“笼式足球场”被充分利用起来。孩子从下课铃响后跑到户外空间仅需几十秒,也避免了下楼拥挤的风险。同时,学校安排了专业安全管理老师在监控室内关注课间孩子们的活动。各班的安全小卫士也会随时提醒学生们减少追跑打闹带来的伤害风险。
“课间休息的本质是让孩子放松身心,调节大脑,所以我们也在教室内增设了很多棋类游戏和智力游戏,班级内和每楼层的读书角,都可以成为孩子们短暂放松的空间。”商红领谈道,“课间十分钟”可以增加更多的体验类别供孩子们选择。比如说学校目前还开设了“空中农庄”和“心灵驿站”。学生可以在课间照顾和观察小植物,也可以前往心灵驿站与老师一起游戏聊天、画画、做手工,缓解情绪。
同样是小空间大利用,中关村一小的课间创新之举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细节。
此外,冯国佑也提到“课间十分钟”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议根据各个学校的学生人数,准确厘定所需校园面积和应配备教师人数。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协调,为不具备保障学生充分活动的学校,拓展学校操场面积,增加配备师资力量。
部分委员强调,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改变“课间圈养”现象,体现的是教育理念和责任担当,考验的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的能力。在互相理解、携手合作的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守护好孩子们的“课间十分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仍需多方的共同努力、持续发力。北京商报记者 程铭劼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2 0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