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如果李林甫没死,安史之乱还会爆发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05 13:5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公元753年,唐玄宗时期的权相李林甫病死,二年多以后,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安史之乱”爆发。

如果李林甫没死,安史之乱还会爆发吗

谈及唐朝的“安史之乱”时,网络上流传有一种说法叫“李林甫不死,安禄山不反”。

这是因为史书上把安禄山造反的其中一部分原因,归咎于李林甫在宰相位置上的继任者杨国忠。

有人认为李林甫活着时,能让安禄山服服贴贴的,杨国忠上位没几年,就把安禄山逼反了。

所以,很多人认为,若李林甫还活着,有很大可能不会导致“安史之乱”的出现。

这种说法我是不赞同的,安禄山的造反,不是区区一个李林甫能阻止的,安禄山也不会真的畏惧李林甫。

关于李林甫能制服安禄山的说法,主要是因为史书上的某些记载,如《旧唐书·安禄山传》中记载:

李林甫为相,朝臣莫敢抗礼,禄山承恩深。入谒不甚罄折。林甫命王鉷,鉷趋拜谨甚,禄山悚息,腰渐曲。每与语,皆揣知其情而先言之。禄山以为神明,每见林甫,虽盛冬亦汗洽。林甫接以温言,中书引坐,以己披袍覆之,禄山欣荷,无所隐,呼为十郎。骆谷奏事,先问:“十郎何言?”有好言则喜跃,若但言“大夫须好检校”,则反手据床曰:“阿与,我死也!”李龟年尝敩其说,玄宗以为笑乐。

这些记载都在表明,安禄山在面见李林甫时是如何小心翼翼,甚至被吓到冬天出汗。

由此,上述记载成为“李林甫不死,安禄山不反”的最主要证据。

事实真是如此吗?当然不会,安禄山一代枭雄,怎么会去害怕李林甫?两个人不过是都在演戏而已。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安禄山已经是身兼三镇节度使,成为唐朝藩镇之最,并且,他已经在河北地区经营了十多年,麾下军力雄厚,势大难治。

而唐玄宗对待这么一个势力庞大的藩镇,采取的态度是怀柔,比如,允许杨贵妃认安禄山为义子,并不断对其进行封赏。

这种态度肯定不对,对待骄兵悍将,只能是刚柔并至,只柔不刚,让其无畏惧心,绝对会出事。

可唐玄宗已经长时间对安禄山表现出了这种态度,不太好转变。

如果李林甫没死,安史之乱还会爆发吗

这个时候,只能是李林甫站出来,在唐玄宗给予安禄山大枣后,由他出面来给予安禄山大棒。

李林甫的身份也适合,唐玄宗是国家元首,李林甫是政府首脑,唐玄宗唱白脸,李林甫当然就要出来唱黑脸。

所以,李林甫在安禄山面前表现出的威严,只不过是在替唐玄宗兜底,帮助唐玄宗和大唐王朝来吓唬安禄山。

而安禄山在暂时无意造反,或需要等待时机成熟后才会造反的情况下,他也会有意识地配合李林甫吓唬自己。

安禄山不是笨蛋,他是非常精明的,他能厚着脸皮去当年龄比自己还小的杨贵妃的义子,当然也能忍受在李林甫面前低声下气。

安禄山的目的无非是消除唐朝对自己的警惕心。

他在李林甫面前的虚弱表现随时还会被反馈到唐玄宗那里,“李龟年尝敩其说,玄宗以为笑乐”,于是,唐玄宗也放心了。

安禄山在演戏,李林甫当然也在演戏,他再怎么权势滔天,也只能凭借当了十多年宰相的余威去吓唬安禄山,而不敢真的把安禄山怎么样。

首先,至李林甫死前几年,安禄山大势已成,他背后有了相当庞大的势力集团,从唐朝内部延伸到域外胡人势力。

要想清除安禄山势力集团,或者减低安禄山势力集团的威胁,已经不是干掉安禄山这一个人就能搞定的事情了。

安禄山有心反,大半个唐朝会乱,安禄山无心反,杀安禄山,他的部下同样会让大半个唐朝乱起来。

唐朝其实是骑虎难下,唐玄宗对安禄山表现出来的怀柔态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迫不得已。

这一点,李林甫很清楚,所以,他也只能演戏来从明面上吓唬安禄山,勉强维持着中央的威严。

其次,从李林甫的私心上来讲,他也无法真的对安禄山下手。

因为,让安禄山这类胡人担任藩镇重要职位,本就是李林甫推出的政治举措。

而李林甫主张让胡人担任藩镇重要职位,是为了防止有人立功后回朝担任宰相,威胁到他的地位。

在唐朝,文武之分不那么明显,特别是那些豪族出身的官员,入仕后出将入相是常态,立下军功后再回朝担任更重要职务是他们最重要的升迁途径。

比如唐初的名将李靖、侯君集等,都是通过这样的途径出将入相。

不过,这种升迁途径把胡人这个团体排除在外,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警惕思想还是根深蒂固的,满朝朱紫也不会让胡人在朝堂上骑在自己头上。

因此,李林甫为了不让人威胁到他的相位,劝说唐玄宗少用豪族出镇边疆,重用胡人武将,《旧唐书·李林甫传》中记载:

林甫固位,志欲杜出将入相之源,尝奏曰:“文士为将,怯当矢石,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善战有勇,寒族即无党援。”帝以为然,乃用思顺代林甫领使。自是高仙芝、哥舒翰皆专任大将,林甫利其不识文字,无入相由,然而禄山竟为乱阶,由专得大将之任故也。

如果李林甫没死,安史之乱还会爆发吗

所以,安禄山之流能够获得相当的权势,跟李林甫的政治态度息息相关。

在这种情况下,表面上是李林甫能吓唬安禄山,但骨子里,李林甫是害怕安禄山们闹事的。

安禄山或其余胡人武将要是闹腾起来,李林甫就要背锅,唐玄宗要想推卸责任,也是首先找李林甫。

故而,安禄山根本不怕李林甫,李林甫也不敢真把安禄山逼迫到走投无路。

双方如史书记载上表现出来的吓唬和畏惧,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演戏。

李林甫代表朝廷表示出威严,安禄山代表自己的势力集团表示畏惧,双方都小心地维持着表面上的和谐和平衡。

所以,我认为,“李林甫不死,安禄山不反”是不真实的,这是个伪命题有人。

安禄山苦心准备那么多年,到处装孙子,只为了有朝一日能实现自己的野心,唐玄宗都在他要消灭的计划内,哪会去畏惧谁?

就算李林甫不死,到了需要造反的那一天,安禄山同样会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5 15: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揭秘安史之乱打了8年的原因
...朝的普遍印象,可以说没有错,但以上说的这些,却都是安史之乱前的唐朝,随着天宝十四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唐朝的一切繁华富庶戛然而止,从高峰一下子跌倒了低谷。所有人
2024-04-16 21:01:00
安史之乱的是谁之过?是唐玄宗?李林甫?还是杨国忠
...宗“贞观之治”更牛的“开元之治”,也在其任内出现“安史之乱”,差点使大唐灭国!那么,造成安史之乱的原因出自唐玄宗自身?还是出自李林甫、杨国忠?小编以为,首要是唐玄宗的不作为,
2024-10-04 12:50:00
...是不反很可能小命不保,因此安禄山联合史思明一起发动安史之乱,打得唐玄宗措手不及。安禄山之所以能够取得那么大的成就,是离不开安禄山一直以来的苦心经营的,想必这种经营,不管是在官
2024-06-11 21:20:00
唐玄宗、李林甫的和杨国忠是如何导致安史之乱的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其发生的原因很多,而且相当复杂,安史之乱是多种原因叠加在一起的最终体现,安禄山反唐的实力来自唐玄宗所实行的一项制度,安禄山叛乱的野心来自李林甫的一
2024-07-18 21:45:00
安禄山为什么会发动安史之乱
唐朝,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却也孕育了“安史之乱”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安禄山,作为这一事件的主角,其叛乱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方面的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1.政治斗争的激化安禄山在唐
2024-06-15 11:56:00
安史之乱究其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基晚年却逐渐怠慢政事,还宠信错了大臣,为此后爆发的安史之乱埋下隐患。其实李隆基本有机会力挽狂澜,但最终还是只能眼睁睁看着安禄山等人引起战乱。文:我见青山多妩媚(读史专栏作者)
2023-11-17 11:06:00
安史之乱的罪臣怎么毁灭唐朝盛世
...球,几无敌手。但就是这样一个威名远扬的帝国,却随着安史之乱的号角,被十几万安禄山叛军,像砸精美瓷器一样,轻而易举就砸得粉碎。虽然这场叛乱,被唐王朝历经八年艰苦平定,但随之带来
2023-01-06 17:29:00
安史之乱:中华帝国的剧烈转身
...杀宰相杨国忠的名义,联合部将史思明起兵反唐,史称“安史之乱”。安禄山在唐玄宗的忠臣排行榜上排名数一数二,尽管安禄山已“谋逆十余年”(《旧唐书·安禄山传》),尽管早有臣子明里暗
2023-09-22 16:43:00
就已经有过三位高官向唐玄宗说过安禄山可能会谋反。据《旧唐书》记载,张九龄就曾经因为讨厌安禄山的“狡黠”,所以告他“面有逆相”且有“狼子野心”王忠嗣也曾因为李林甫对自己“日求其过”
2024-07-07 19:0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