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说出这段话的人是顾炎武——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他亲身经历明亡之痛,方才有此绝深的感悟。
崇祯年间,皇帝励精图治,妄图做一名中兴之主。可是,在朱由检的带领下,大明帝国的武将
虽然
不惜死,文官却太爱财,不顾帝国满目疮痍,依旧肆意贪腐大发国难财,终于导致帝国覆灭。
这些不知羞耻的文官里,尤为可恶的是皇帝朱由检的老丈人周奎。
周奎本是游历在江南一带的算命先生,天启年间南方水灾,便带着一家七口各处流窜诈骗,一路来到了北京。
凭借一张能说会道、能掐会算的本事,周奎在北京城里落了脚。
天启六年(1626年),朝堂阉党横行,民间天灾不断,关外后金起义,皇子相继夭折;使天启皇帝愁得头昏脑涨的时候,北京城里发生一件大喜事——皇帝的弟弟信王朱由检到了大婚的年纪,正在家里选妃。
难得皇帝家里有这么一件喜事儿,皇帝让皇后亲自为朱由检挑选媳妇儿。
最终,贤良恭淑的周奎的大女儿被皇后选中,成了信王妃。
这一年,朱由检15岁,他不知道命运的车轮会怎样转动;他也不晓得,那个高坐在龙椅上的哥哥,还有一年的命运;而帝国的未来,马上就要落在他的头上。
天启七年,明熹宗朱由校驾崩,因膝下无子(全都死啦),根据明皇室“兄死子继”的规矩,朱由检继承了帝国的皇位。
朱由检接手的大明帝国,是一个从里烂到外的“破屋子”。
当然了,这一切都是皇帝操心的事情,甭管他怎样焦头烂额,有一个人最高兴,那就是周奎。朱由检接受帝国皇位,他老婆就成了周皇后,自然而然,周奎就成了皇帝的老丈人。
似乎冥冥之中的安排,姓周的皇后并不是什么好兆头,历史上有好几个朝代的亡国之君的皇后,都姓周。
不过,周奎还没来得及高兴,女婿就下了一条禁令:外戚一律不得干政。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周奎成了国丈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圈地盖房子。很快,北京城里就起了一座豪华的宅院,名曰“嘉定伯府”;又在老家苏州起了一座园林,其奢华程度,一点都不亚于北京城那座。
盖房子的钱,皇帝不舍得出的。帝国上下正是缺钱的时候,哪儿哪儿都在向朱由检伸手要钱,怎么能顾得上给老丈人盖房子?
在江湖上闯荡了大半辈子的周奎,闭着眼都能写出一百个挣钱的法子!
过去他是没权,处处谨小慎微还吃不饱饭;如今,女婿成了皇帝,还有谁敢惹他?
周奎假借皇帝名义,在京郊跑马圈地,占了数百顷良田,美名其曰修练兵场。这一切小动作并没有受到任何阻拦,相反,当地官员还“巴结”似的给他送银子、送良田,这让周奎更加有恃无恐。
崇祯十四年,周奎在苏州遇到了一名大美女,也就是秦淮八艳之首陈圆圆。
周奎直接掳走了陈圆圆,意图将她献给皇帝,以便更进一步讨好皇帝。
彼时,后金已经打到了山海关,四川和陕西都快保不住了,北京城内也是瘟疫四起,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皇帝哪有什么心思娶小老婆?
最关键的是,陈圆圆早就名花有主,这个“主”还不是别人,正是镇守山海关的平西伯吴三桂。
周奎劫掠美色也不看看这人什么来路,抓了吴三桂的小情人,人家能愿意?
也就是仗着周奎身份特殊,皇帝又无心于此,吴三桂才没有爆发自己的愤怒。但是,梁子算是结下了。
周奎又做了一件缺心眼儿的事情——克扣辽饷。
尼玛!当年崇祯皇帝自毁长城,杀了袁崇焕,现如今能够震慑后金那帮鞑子的,只有吴三桂!周奎接二连三地挑事,还故意针对吴三桂,他能没意见?
周奎的目的很单纯:捞钱。
这种不要命的捞钱方式,无异于加速断送大明江山。
崇祯十七年,朱由检为了筹集军饷,不得不向满朝文武募捐。在多方动员之后,各路官员这个三百两、那个五百两的捐款,差点儿把朱由检肺给气炸了!
不得已,朱由检找到了老丈人周奎,希望他能起个带头作用,以筹措军饷拯救江山社稷。周奎死活不给,而且装疯卖傻哭穷,一副要钱没有、要命你随便拿的态势。
周皇后看到这么个不成器的老爹,急的团团转。最后,周后拿出自己的金银首饰变卖五千两银子交给老爹,让他再凑十万两募捐,以便皇帝面子上好看点儿。
然而,周奎拿到这五千两银子之后,竟然私吞两千两,然后拿出一万两银子,凑出一万三千两交给崇祯。周奎这个老貔貅,连太监徐高都看不下去了:
“老皇亲如此鄙吝,朝廷万难措手,大事必不可为矣!”
意思是说,皇帝的老丈人都这么抠门,还能指望谁捐款呢?大明国,要亡了。
没过多久,吴三桂投降后金,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吊死在歪脖子树上。临死前,朱由检骂道:
“文武官个个可杀,百姓不可杀!”
树倒猢狲散,皇帝死后,城中大小官员都被李自成抄家。可笑的是,偌大的紫禁城里只搜出20万两银子(朱由检几乎将紫禁城里值钱的东西都卖光了),而这些官员家中籍没的家产,合计7000万两之巨!仅周奎一家,前后就炸出120万两!
所有这些钱,不用说也知道都是“国难财”。周奎只是历朝历代官场的缩影,正是无数个“周奎”,才使得朝代一代代地往复更替。
国家有难,当官的必贪,此言不虚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23 11: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