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比“院士”含金量更重要的是什么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5-10 08:1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扬州日报

2024年才不到半年,国内已有包括企业家、教授在内的近30人获得“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不过有网友指出,“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头衔40万元一个,花钱就能买。由此,院士荣誉含金量引发公众质疑。目前,代办机构花钱“包过”的说法是否属实尚待验证,该学院是不是“山寨组织”,评出来的院士是不是“野鸡院士”等问题,一时很难给出定论。

这种搞不清楚头衔含金量的状态,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正常的——从空间的角度看,不同国家、不同机构评选院士的数量、标准不尽相同,要准确掌握并动态更新每院院士的含金量,几乎不可能。在我国,院士是科学领域最高学术称号,评选过程相当严格、科学、专业,可以说极具含金量。与此同时,也衍生出了“院士崇拜”,给了一些人借院士之名弄噱头、谋资源的空间。

面对国外形形色色的院士,首先应该将其与我国的院士区分开来,以避免有人在国内评不上院士,到国外混一个头衔后糊弄人。若有必要,再根据评选机构评审规则等对头衔含金量具体分析,而非一味“崇洋”或看名头大小。最根本的是,要消除“院士崇拜”,对院士祛魅,进言之,是对“帽子”祛魅。

只有当各种荣誉称号真正回归了学术性、荣誉性本质,人才当下的能力能够得到科学评估,并获取相应资源,没必要争戴“高帽子”之时,各种“山寨组织”“野鸡院士”才会随之消失。一句话,要避免“帽子”尤其是真假难辨的“高帽子”亵渎科学精神,也要通过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等措施避免科研人员急功近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0 1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疑声随之而来,据报道,有网友爆料,该“洋院士”头衔含金量不高,花40万元就能买到。事情很快引发关注。有高校教授证实,曾收到代办中介机构的邀请函,服务合同中明码标价“院士增选服
2024-05-09 13:31:00
40万可当选?“洋院士”疯狂扩招!
...一一位90后院士”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洋院士”的含金量遭受质疑。网上流传的一份名单中,2021年至今,60多名国内人士戴上了这一头衔,其中不乏高校教授和企业高管。“洋院士
2024-05-15 22:34:00
走下“神坛”的欧洲自然科学院
...士的资质都没有问题。”对于连日来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含金量在国内引发的广泛质疑,吴继华如此回应。据澎湃新闻此前接获的一份“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申报推选咨询服务协议”文件,披露了一
2024-05-25 17:50:00
三位皖籍院士获中国科技界“诺贝尔奖” 多次为家乡水稻育种出力
...携手并进,也多次为家乡的水稻育种工作出力。这一奖项含金量有多高?何梁何利基金奖听起来有些陌生,但“含金量”却非常高。该奖项是1994年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
2024-12-04 19:37:00
科举制度:一场跨越千年的智力角逐
...大。而那些通过层层严苛考验最终成为进士的人才,其“含金量”在当今看来,堪比学术界的院士。科举考试自隋唐时期开始设立,历经宋、元、明、清各朝不断完善,是选拔文官的主要方式。它分
2024-05-05 20:37:00
...项目、6个科技人才合作项目落户。这份合作“成绩单”含金量十足,不仅凸显着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更透露着向高处攀升、向深处进发、向广处延伸的“科创宜兴”之变。链接大院大所
2024-03-31 06:43:00
将茶叶“含绿量”转化为品牌“含金量”
本文转自:福州日报将茶叶“含绿量”转化为品牌“含金量”“三茶统筹产业振兴”主题论坛在榕召开29日上午,“三茶统筹 产业振兴”主题论坛在海峡会展中心举行。本报记者 包华摄本报讯(记
2023-12-30 08:04:00
新华网评:该给“洋院士”挤挤水分了
...于“洋院士”现象的讨论,表面上关注的是“洋院士”的含金量,实际上拷问的是国内学术人才评价体系和学术诚信问题。我国高校“破五唯”、科技人才评价“破四唯”已推进数年,但一些科研机
2024-05-27 17:40:00
两位院士包揽最高奖!吉林靠什么闪耀化学领域?
...届授予1-2位获奖者,前三届是每届评选一位。 如此有含金量的奖项,这次,评选出的两位获奖者全部被吉林独揽。 这闪耀的背后,是怎样的实力? 先来看看,这两位
2024-05-25 07:39: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