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7月6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刑事打击与生态安全保护”主题论坛在贵阳举行。论坛聚焦跨境生态犯罪打击、刑事执法合作机制建设等议题,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共话生态安全,共谋合作机制,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智慧和方案。
“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学习与交流机会,也是一场值得关注的实务论坛。”在主旨发言中,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原驻华代表涂瑞和表示,生态环境领域的违法犯罪呈现出专业性强、跨区域多、社会危害大等特点,亟需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协同发力,提升执法震慑力。他呼吁,发挥好环境刑法的“利剑”作用,构建打击生态犯罪的全过程协作机制,推动形成多部门协同、多手段并用的生态保护合力。
作为我国较早开展环保公益诉讼与民间环保法治建设的社会组织之一,中华环保联合会自2005年成立以来,始终将环境法治建设与公共环境权益保护作为重要职责。涂瑞和介绍,联合会迄今已向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等提交法律提案与建议案30余份,开展环境司法专题调研8项,成果多次被有关部门采纳,为完善环境治理体系提供政策参考。
在推动制度落地方面,联合会于2009年发起全国首例环保社会组织公益诉讼案件,推动公益诉讼制度写入环境保护法。目前,联合会累计提起90余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多次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联合会还推动建立起“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公益诉讼+司法执行”的全链条机制,并协助组建志愿律师队伍,积极参与司法实践。
“我们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更是推动者。”涂瑞和表示,联合会还积极参与国际民间环保交流,具备参与10项国际环境论坛的资质,已累计参加全球40余场会议,介绍中国经验、参与规则制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论坛现场,涂瑞和特别分享了联合会与贵州在生态保护领域的合作经验。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与联合会在石漠化治理、生态产业协同、低碳转型等方面展开深度协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生态修复方面,联合会与中科院团队在毕节、黔南等地推广“草-灌-乔”立体修复模式,治理石漠化面积达1800平方公里,当地植被覆盖率由38%提升至65%;在生态产业方面,联合会与企业联合发起赤水河保护项目,推动酿酒废水处理成本下降30%、资源利用率提升至100%,并推动跨省生态补偿机制在赤水河流域落地,沿岸酒企减排幅度达30%;在绿色低碳方面,联合会基于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研发企业碳足迹追踪系统,帮助磷化工、电解铝等传统行业科学减碳,在贵安新区开展“近零碳园区”试点,实现可再生能源渗透率85%、单位GDP能耗下降40%。
“好的机制要靠法治保障,违法成本要足够高,才能形成有效威慑。”涂瑞和直言,生态环境执法不能止步于行政处罚,“顶多罚款”难以形成真正震慑。他建议,推动典型案件依法入刑,增强打击效能,强化制度敬畏。
同时,他强调,生态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公安、司法、环保等部门通力合作,优势互补。在肯定贵州经验的基础上,涂瑞和建议系统总结生态警长等基层治理创新模式,完善行政执法、刑事打击、司法审判的全链条协作机制,推动环境刑法更好发挥作用。
“环境刑法不是末端手段,而是守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涂瑞和表示,希望通过贵阳论坛的平台,总结共享更多基层经验,把环境执法、环境司法与环境保护真正贯通起来,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坚实法治支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景雄
一审 方勇
二审 田洋
三审 欧阳海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07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