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欠十步”还要再进一步(乡村行·看振兴 再向三山行·太行山采风③)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2-26 06:3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

“欠十步”还要再进一步(乡村行·看振兴 再向三山行·太行山采风③)

本报1998年6月12日关于欠十步村的报道《欠十步,离富裕还差几步?》

□本报记者 谢建晓 杨之甜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阿娜

让马海青感到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开电三轮载着老伴到镇上取快递。

快递通常由远在北京的女儿寄来,有时是两双鞋或两件衣服,有时只是几袋点心。可无论是啥,老两口都兴高采烈去,心满意足回。

前两天山里下了场雪,气温骤降,北京那边寄来一条电热毯。12月19日,雪后初霁,老两口不疾不徐又出发了。

恰好在这天,记者一行也要到老马家——欠十步村。

一大早,出安阳市区走京港澳高速,从台辉高速绕道,进入林州市最南部的临淇镇。一路上,既看山也看雪,白雪层层叠叠,为太行平添了几许温柔。途经石门水库,再往山上走十几里,翻过一条又一条山脊,转过一道又一道沟,欠十步村就“藏”在最里面。

临近中午,我们和取快递回来的老马几乎同时进村。他家门口,一条黑色拉布拉多犬老远冲我们叫。阳光跟随我们进了院子,高大的玉米垛、忙碌的洗衣机、光秃秃的梨树,就连雪堆都被蒙上一层淡金色。

“快进屋里暖和暖和……”老马媳妇忙前忙后,待我们坐定,茶几上已经堆满苹果、爆米花、花生等零嘴儿。从饮水机接了壶开水,老马给客人泡上了“铁观音”。

他说,年轻时在外面干活儿,挣了些钱后回到老家,夫妻俩种了十几亩地,收成不错,农闲时在村委会帮忙。说起现在的生活,他咧嘴一笑:“儿子在外务工,收入稳定,女儿一家定居北京,家庭和睦,平时隔三差五寄东西来,小娃娃们放假都回来,俺两口身体好,过得不赖……”

老马家客厅不大,但该有的都有。且不说摄像头、取暖器、无线路由器等电器一应俱全,还有一间专门存放粮油、酒水等生活物资的小屋。老马媳妇忙完,拿起手机向记者“炫”儿女发来的视频……

这日子,哪像是一个偏远的深山村呐!

“不光老马家,村里531户1354口人,几乎家家如此。”驻村第一书记郝建军说,今年2月,他被安阳市派驻到欠十步村,来之前把困难想尽了,可这个深裹在太行腹地的古村落,却给了他太多意外。

首先是出行不难。“如果是平原村,这不算啥,但欠十步有14个自然村,分布在周边11道沟,村委会距最远的自然村有6公里。以前不通水泥路,逢雨雪天就断了联系……”郝建军说,从2000年开始,在村党支部书记李保林的动员下,在外创业的村民纷纷慷慨解囊,先后给村里修了近万米路。

后来,当地政府接力帮扶,拓宽硬化了4.8公里道路,从村委会能通到每个自然村。如今,村村通了水泥路。

其次是吃水不难。曾经该村水源缺乏,人畜吃水基本靠天。2015年,当时的驻村第一书记报请上级支持,建成20个30平方米的水窖修建项目,开掘1眼480米的机井,基本可满足全村生活用水需求。

近几年,年轻人陆续走出去,留守的多是老年人。生活难不难?

也不难。“前几年,村里引进140千瓦光伏、欧投林、蔬菜大棚等项目,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协调两家风力发电公司,在山顶安装20多座风力发电设备;发展连翘、核桃、花椒等特色种植,农民收入节节高。”从2000年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李保林说,20年前,村民人均年收入1000元,现在是1.2万元。

“我入户走访,发现大家的冰箱塞得满当当,老百姓种点菠菜能吃一季,高兴了去镇上买些肉,自家有地侍弄,外面有人挂念,不懒惰,不焦虑,不攀比……”郝建军感叹,也许这就是山里人的幸福哲学。

而且,村里早就通了移动网。郝建军来后,又协调运营商,今年9月安装3个小型移动信号设备,这几天正在调试联通信号。

“以前为了吃饱饭打拼,现在为了过得好奋斗。”聊起欠十步的未来,老支书有成算,“要说大伙儿还有啥不满足,那就是都闲不住,想要蹚出一条致富新路。”

“‘欠十步’还需要再进一步。”第一书记有思路,“村里正申报中国传统古村落,打算借几个老院子发展乡村旅游,以保护为主,不搞大拆大建,希望这里被更多人关注,让深山群众生活质量更高、养老更有保障。”

从村里下到出山口,差10步不到5公里,于是有了“欠十步”的村名。

尽管老话说“吃饭七分饱,凡事不求满”,但衣食无忧的欠十步人却还要再进一步……

“三山”今昔说

做好“进一步”的大文章

□童浩麟

“以前为了吃饱饭打拼,现在为了过得好奋斗。要说大伙儿还有啥不满足,那就是都闲不住,想要蹚出一条致富新路。”25年后,同事们再访欠十步,竟然和我25年前发现的欠十步村人的精神状态是高度的一致,山里人依然不失乐观和自信。

乐观和自信是幸福的源泉,更是发展的源泉。

25年后,欠十步人发现,偏远不代表落后,传统蕴藏着味道。重访欠十步,记者带来新的喜讯:欠十步村要申报中国传统古村落。这个国家级的名头有一个明确门槛,就是要求现有老村保持富有传统意境的乡村景观格局,新建部分还能延续传统肌理和风貌特色。欠十步人的特有的精神状态,恰恰留住了乡愁,守住了欠十步特有的财富。

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开发乡村旅游,在家门口增加村民收入,这个路径,既实际又环保。

有个问题:申报只是目标,如何发展、如何保护是关键。欠十步的乡村旅游开发,要与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相适应,过度商业化会让欠十步人失去他们珍贵的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不是目的,而是对珍贵遗存保护的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保护和传承古村落的历史文脉和人文精神,让欠十步的古村落继续谱写好自己的“文化”未来。

“欠十步”往前再进一步,是篇大文章。

(作者为1998年本报“三山行”太行山采风报道组成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6 09:49: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小毛的“新”愿(乡村行·看振兴 再向三山行·太行山采风①)
...岸上、横河、东岭后这几个村串起来。同时,加大对河南太行山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在横河村附近修建一条森林防火通道。成为村支书的小毛深知优美的环境对游客的吸引力。25年
2023-12-24 06:25:00
百家党媒看安阳丨走进林州太行大峡谷 秋日限定美景上线
...看安阳”采风团记者来到安阳林州太行大峡谷,感受雄奇太行山水画卷。据讲解员介绍,太行大峡谷景区总面积89平方公里,其植被覆盖率为90%,有天然氧吧之美誉。景区包括泉潭叠瀑桃花谷
2023-10-14 21:29:00
乡土文化绘出五村新景
...配落地窗户的现代化民宿又在讲述着五村的今天。坐落在太行山区的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丰州镇五村,因由5个自然村组成而得名。在过去,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玉米、谷子等传统农作物。如
2024-05-27 05:54:00
精神的力量丨红旗渠畔庙荒村“蝶变”记
...不少人前来采风游玩。庙荒村隶属林州市黄华镇,坐落在太行山麓、红旗渠畔, 南靠山清水秀的天平山,北依雄伟壮丽的黄华山。“庙荒庙荒,连庙都荒”,曾经,庙荒村村如其名,荒凉凋敝,村
2023-11-01 22:15:00
...来源之一。2008年,王沂东来到左权县东安山村采风,被太行山的壮丽风景和淳朴的人文风情深深吸引。展品中的《太行喜事》,历时几年完成,就以太行山的村庄为背景,描绘了传统婚礼的热
2025-04-08 19:47:00
短剧助力乡村振兴 弘扬蔚县杏产业发展的《杏花传奇》正式开机
...热潮,对蔚县的文旅经济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位于太行山下的蔚县被称为“仁用杏之乡”,杏种植面积达60多万亩,年产杏仁550万公斤,产值约2亿元。长久以来,蔚县只能以原材料销
2024-07-08 14:09:00
涞源县荣获“2023健康 中国·康养旅游百强县”称号
...发的“2023健康中国·康养旅游百强县”称号。涞源县处于太行山、燕山、恒山三山交汇处,境内涞水源、易水源、拒马源三组泉群在盆地腹底同脉共生,夏季平均气温21.7℃,素有“京西
2023-12-23 10:06:00
...舞。民族歌剧《太行颂》由山西省歌舞剧院创排,取材于太行山革命老区武乡的真实历史事件与人物原型,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山西抗日根据地军民同心筑起铜墙铁
2025-08-24 18:36:00
太行山中小城山西长子:大棚蔬菜采摘忙 乡村振兴好“丰”景
...民们正在大棚里忙碌。马少丽摄中新网长治8月23日电题:太行山中小城山西长子:大棚蔬菜采摘忙 乡村振兴好“丰”景作者 杨静 马少丽 郭晓俊处暑时节,太行山中小城山西长子大棚蔬菜
2023-08-23 16:37: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长得帅,破案快!民警助力摊主找回遗失手机获锦旗
大众网记者 毛道光 通讯员 陶丽 青岛报道8月26日,市民王先生将一面锦旗亲手送到市北公安敦化路派出所,感谢民警帮助找回失而复得的手机
2025-09-02 18:10:00
福清民警为反诈“棒打鸳鸯” 半个小时戳破“跨国网恋”
东南网福清9月2日讯(通讯员 融警)8月29日,福清公安成功紧急止付一起“跨国婚恋+冒充公检法”复合型诈骗,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
2025-09-02 18:11:00
“这是我应担起的责任!”新警小蓝的第一次救助
大众网记者 毛道光 通讯员 马青青 青岛报道8月28日晚18时许,崂山公安分局辽阳东路派出所刚刚入职的新警蓝轩在东部新天地周边执行步巡任务时
2025-09-02 18:12:00
公交司机暖心相助 小小善举显温情
大众网记者 刘姿岑 青岛报道近日,在青岛公交21路的车厢里,一段平凡的助人故事,让“诚在美好”的服务理念在城市暖意悄然流淌
2025-09-02 18:12:00
即墨区移风店镇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巧手迎七夕 剪纸度佳节”活动
大众网记者李丹青岛报道8月29日上午,为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积极营造浓厚节日氛围,即墨区移风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青年人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巧手迎七夕 剪纸度佳节”活动
2025-09-02 18:12:00
由孩子争玩具引发矛盾 民警怎么化解呢?
大众网记者 毛道光 通讯员 陶丽 青岛报道8月27日,市民张先生将绣着“为民解忧 尽职尽责”的锦旗送到市北公安双山派出所
2025-09-02 18:15:00
“我和爸爸在世界上唯一的联络方式彻底消失了。”近日,一位网友发现去世近十年的父亲的微信号被回收后,在社交媒体上写下了这样一段令人心碎的文字
2025-09-02 18:15:00
大河网讯 为了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医保政策,河南省医疗保障服务中心与大河网联合打造了“河南省医保中心直播间”,并推出“小保答粉丝问”系列短视频
2025-09-02 18:20:00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近日批准发布《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通用技术要求》(GB/T46016—2025)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正式实施
2025-09-02 18:22:00
大皖新闻讯 近日,一网络博主发布“双胞胎孕妇”患癌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从视频来看,女子称在怀孕期间患癌,但还是想把孩子生下来
2025-09-02 18:36:00
2025年立秋以来,持续高温天气给奉新县的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局地出现严重旱情,导致农作物减产,有些甚至绝收。旱情关系民生
2025-09-02 18:37:00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铭记抗战历史,传承红色基因,9月2日,《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新书发布会在八路军驻晋办事处旧址举行
2025-09-02 19:20:00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赵慧 通讯员 黄卉)作为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校园成为伊蚊叮咬传播基孔肯雅热这种传染病的“高风险区”
2025-09-02 19:24:00
阅卷老师更爱“衡水体”?家长犯难:英语书写到底练哪个?
大皖新闻讯 “孩子小学刚把英语‘手写体’练规范,到了初中又要改练‘衡水体’,这不是让孩子做重复工作吗?”近日,安徽合肥一位小学生家长顾女士的困惑道出了不少中小学家长的心声
2025-09-02 19:44:00
晋祠博物馆“晋溪书院大讲堂”,9月2日在太原市博物馆开讲,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王其亨带来“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建筑观”讲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好者分享了中国建筑理念
2025-09-02 1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