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地窖里“藏着”全国红薯集散地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8-28 09:5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地窖里“藏着”全国红薯集散地

□记者 张双双 报道图:8月25日早,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靖安镇,在夏津后赵庄村人承包的红薯地里,农机手正在喷施控旺叶面肥。

地窖里“藏着”全国红薯集散地

□记者 张双双 报道图:后赵庄村的红薯地窖内景。(资料片)创新突破开新局·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 本报记者 张双双

本报通讯员 邓美平 邓静

8月22日傍晚,夏津县银城街道后赵庄村党支部书记赵奎延驱车前往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靖安镇。那里一片1500余亩红薯半个月后将收获,作为承包人之一的赵奎延要去查看情况,并联系工人和机器准备收获。而后,他还要去河北迁安考察耕地,为明年红薯种植作准备。“需要轮茬,基本种一年换一次地。”当薯农20余年,赵奎延种红薯越来越往北,用他自己的话说:“都快种到北京了。”

在红薯种植销售圈,“夏津后赵红薯”是响当当的名号。后赵庄村共有570户村民,其中300余户种红薯,虽然满打满算本村年产红薯顶多500万公斤,但他们每年的红薯交易量达7500万公斤。这里红薯产业链的独特模式,是在外地育苗、种植,在本村贮存、销售。

后赵庄村位于黄河故道,耕地多为沙壤土,适宜红薯生长,有30余年红薯种植历史。但同一地块最多连续种两年红薯,否则极易引发病虫害。自2010年起,他们把目光投向周边县(市、区),甚至到河北廊坊和唐山等地承包土地,种植市场需求量较大的烟薯25等烤食型红薯。

一般每年3月份,后赵庄村的红薯大户便拉着活动房到种植地安营扎寨,育苗、栽植、除草、打药……直到秋天收获。收获后,他们将红薯运回后赵庄村贮存起来,根据行情适时销售。目前,后赵庄村的村民在全国各地共承包了约2万亩耕地,专门用于种植红薯。

为便于红薯贮存,后赵庄村挖了大大小小2500多个地窖。村里可贮存5万公斤红薯以上的地窖有200多个,可贮存50万公斤红薯以上的地窖有七八十个。一般秋分过后,地窖里满是当年收获的新鲜红薯。后赵庄红薯专业农民合作社的长窖位于村西,半地下结构,长度足有200多米。“这是一个大窖,我们还有4个小井窖,差不多能容下200万公斤红薯。”该合作社理事长赵华锐介绍。他在外经商多年,2016年回乡后从事红薯销售加工,并认准了电商这条路。“鲜食红薯通过直播,走零售市场;薯片和薯干等初加工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走批发市场。”他介绍,在他们的产品销售中,电商销售量已占到九成,其中一半以上销往京津冀鲁的城市。

银城街道还支持后赵庄村建起了占地30亩的红薯综合交易中心,周边又自发形成6个大小不等的市场,方圆200公里内的红薯都往这里送,经此渠道北上南下。

红薯产业让当地一批人发了家。回村创业的大学生朱兆光,对2018年的红薯行情记忆犹新:“那一年,烟薯25极为畅销,我手头就是再有100万公斤货,也能全部卖出。”这里已成为全国红薯集散地之一,是北方红薯价格的风向标。

看红薯长势,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存到春节前后,每公斤一般能卖到2元左右。相较于每公斤1.4元的新刨红薯地头价,利润很可观。”赵奎延说。同时,他也担心越来越激烈的区域竞争,他说:“必须在产业链各个环节持续创新进取,保持领跑地位。后赵庄村带动发展起了北方蜜薯市场,如果被其他地方超越,就太可惜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8 12: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邮储银行德州市分行开展精准帮扶,一季度发放普惠小微贷款超34亿元
...种植面积最大,产业化规模最高,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薯集散地。全村570户,其中近400户种红薯,每年红薯交易量达7500万公斤。38岁的杨风勇早在2018年就和邮储银行结下了深
2024-04-28 11:48:00
邢台“沙河红薯倌”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心,成为沙河市唯一一家综合红薯生产、加工、销售交易集散地,是西部山区红薯交易共享平台,年交易量可达10万斤红薯,营业额达120万元。“沙河红薯倌”劳务品牌有力促进了沙河红薯产
2023-11-17 18:46:00
秋收直通车|日照都乐农庄2000亩红薯迎来收获期
...量6000余斤,远远超过预期的2000斤。在都乐农庄的非字型地窖里,工人们正忙着将刚收货的红薯存储到地窖里。“今年将地窖进行了扩建,一共有18个,每个地窖能存储20万斤,一共
2023-10-31 15:59:00
世界长寿之乡钟祥:富硒红薯开启乡村“甜蜜”新事业
...,钟祥市政府财政拨款超百万元,在王岭村修建4座红薯地窖,不仅延长红薯存储时间,还实现反季节销售。为进一步推广农特产品,钟祥市电商中心组织网红主播,走进红薯地直播“带货”。“直
2023-08-25 11:36:00
【奋发有为 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红薯小镇”的红火生活
...红薯入洞的时间、地块、品种及数量,便于食品溯源。“地窖有专业的排风设备,完善消毒保鲜措施,实时温度监控。”春耕秋实北凹村负责人张泽介绍说,为了抢赶时间,红薯出地后先是粗略地分
2023-11-05 06:06:00
冬季红薯怎么保存?教你一招,即使放一年也不会坏,而且越放越甜
...的红薯,即使放一年也是不会坏的,而且越放越甜。1、地窖保存,在农村,都会在地下挖一个大坑,然后把红薯放进去,再盖上一层塑料布和一层树叶,这样遮盖起来,红薯也是能放很久的。但是
2024-02-17 20:30:00
莒南:农科绘就好“丰”景
...的优质花生良种繁育基地、花生商品生产基地和出口贸易集散地。技术领先创高产7年前的秋收时节,袁隆平院士来到大店镇四角岭村,亲眼看着德程农场自己指导培育、栽种的超级杂交稻“超优1
2023-11-13 08:32:00
10万公斤红薯滞销,蕲春邮政开通“绿色通道”解难题
...工人员众多,红薯难以销售,大约有5万公斤红薯储存在地窖中,5万公斤正在采挖。蕲春邮政成立工作组,帮助红薯促销为了给红薯找销路,蕲州镇政府和当地媒体纷纷向社会各界发出求助信息。
2023-11-23 11:41:00
家里有大量红薯,该如何储存
...诉记者,家里有几百斤的红薯,但住的是楼房,不支持挖地窖储存红薯,很想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储存。“温度是排在重中之重的影响因素。”张允刚主任告诉记者,红薯在气温低于10℃时容易遭
2023-11-28 02:45: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陆续刊发援疆经验做法,供各地参考借鉴。其中包括山西对口支援新疆典型经验做法。科技创新求发展,推进产业援疆提质增效
2025-11-07 08:01:00
我市的国际合作又有新进展!乘着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东风,11月6日,太原市招商引资对接交流会在上海举行,各方嘉宾齐聚一堂
2025-11-07 08:02:00
10月29日,由平安集团驻浙江地区统管党委举办的“绿动钱塘·聚力前行”公益健步行活动在杭州滨江艺术望江台正式拉开帷幕。活动以党建引领为核心
2025-11-07 08:03:00
近日,“2025国际友谊小姐全球总决赛中国行·巡游贵阳站”活动在贵州贵阳落下帷幕,来自世界各地的60多位国际佳丽齐聚贵阳
2025-11-07 05:59:00
江西日报社大江大数据显示,11月5日,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共计收到帖文198条,其中,丰城市河洲街道办事处、井冈山市城市管理局
2025-11-07 06:50:00
飞线充电、高空抛物、燃气泄漏、电梯故障……这些潜藏在我们身边的安全隐患,往往容易被忽视。为切实筑牢安全防线,破解安全治理痛点堵点
2025-11-07 06:50: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杨文超)近日,由江西日报社(江西报业传媒集团)、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江西省农业农村厅
2025-11-07 06:50:00
摘要:当前,数字化转型、知识经济崛起与员工需求多元化对企业内部管理提出了全新挑战。传统意义上,企业行政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相对独立
2025-11-07 06:50:00
宜春守护群众出行“安心路”
近日,宜春市交通运输执法支队直属执法一大队联合江西省交通运输执法局十支队一大队、高速交警四支队五大队、宜春收费站及畅行宜春服务区等多部门
2025-11-07 06:50: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志燕)“以前骑电动车20分钟就能到镇上,现在得花40多分钟步行,稍不注意就会摔跤!”近日,贵溪市塘湾镇金源村村民在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发帖反映
2025-11-07 06:50:00
南京深入开展“校园餐”专项整治 让孩子的一餐一饭都晒在阳光下□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祝东秀 通讯员赵姜苏日前,记者来到中华中学兴隆校区食堂
2025-11-07 07:49:00
南报网讯(记者许玉洁高洁)近日,在杭州举行的2025全国协作帮扶交流对接活动上,南京商洛对口协作推动打造的“丹凤厨工”“镇安月嫂”两大案例入选全国典型
2025-11-07 07:50:00
从“管企业”向“管空间”延伸全国首个“以房管安”系统在南京上线南报网讯(记者王国俊杨欣通讯员李鸿雁)11月6日,全国首个“以房管安”信息化系统(一期)在南京正式上线试运行
2025-11-07 07:50:00
墨竹工卡文旅推介会在宁举行 宁墨两地携手“资源共享 客源互送”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刘安琪)11月6日,第六届“格桑花开·南京墨竹周”墨竹工卡县文化旅游专场推介会在南京举行
2025-11-07 07:50:00
□裴桐金秋时节,在浦口区永宁街道,风吹稻浪,大地金黄,全国首款公证“开镰米”迎来开镰时刻。与往年不同的是,本次收割全程由5名南京公证处公证员现场见证
2025-11-07 0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