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作为从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凭借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对我国今后2000年的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做出了深远的影响。“百代都行秦政法”的说法,也是由此而来。
而秦之所以能够灭六国,统江山,除了变法成功国力大增之外,自然也离不开强大的秦国军队作为支撑。其中,得到秦始皇重用并立下功业的将军,比较著名的就有王翦、王贲父子,蒙武、蒙恬父子,李信、章邯几人。
但秦朝的暴政最终粉碎了秦始皇世代相传的美梦。从公元前221年一统天下到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秦朝历经三位皇帝,度过了短暂的15年。
而当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刘邦项羽起兵抗秦的时候,除了章邯之外,秦始皇重用的其他名将又何在呢?为何他们没有出手帮助呢?
王翦、王贲父子
在秦朝所有开国大将中,功劳最大的莫过于王翦、王贲这对父子。而在中国历史上,王翦、王贲父子也堪称一对名将。
王翦和王贲的功绩,主要体现在消灭燕国、赵国、楚国和齐国上。其中,前三个国家由王翦消灭,而王贲则是在夺取了辽东之后,又彻底扫平了燕、赵两国的残余势力,还灭亡了齐国。可以说,王翦、王贲父子立下了非常优秀的战绩,极大加速了秦国统一天下的进程。
而王翦、王贲父子之所以能够立下如此汗马功劳,在于当时的环境,也在于其出身,能力以及情商。
在王翦和王贲时期,秦国正处在上升期,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日益强盛。这给军队带来的明显变化就是规模扩大、装备充足、人心振奋等等。王翦和王贲这两位大将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才有了施展才华的更大平台。
除此之外,王翦因为年轻时侍奉过秦始皇以及当过秦始皇老师的缘故,得到了秦始皇的信任与重用,这使得他麾下的军队,也在同一时期的秦国军队中,拥有了更大的忠诚和底气。
而王贲作为王翦的儿子,也延续了父亲在秦始皇和秦国军队中的名望,在参战之后被直接指派为了统帅。
而好的出身除了给他们高的起点外,也让他们对军事外交、军事战略等等方面的了解远超了其他将领,这对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时刻转变作战方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然,在这期间,王翦和王贲优秀的能力起到了最首要的作用。这对父子可以说是拥有在复杂局势中,判断敌军动态,时刻把握战场主动权的本事。
他们敢于主动出击,又擅于等待时机,经常能够在战场上保存己方最大力量,实现敌军实力最大消耗。这样的统兵打仗的本事,使得他们往往能够带领军队取得战争的绝对优势。这也是他们能够战胜多个大国军队的原因。
除此之外,王翦和王贲这对父子的情商也是非常高。深谙为臣之道的他们,在秦朝统一之前,每次立下大功劳之后,就会向秦始皇交兵权、请辞并索要封地或钱财,以如此姿态表现出自己的无害。
就比如王翦攻下楚国后,就彻底返乡不再出山,而负责处理余下战事的王贲,也是在六国已灭后,寻机开始了退隐。
所以,事实上,王氏父子都没有参与到秦朝后来的建立建政、巩固国家根基等重大事宜,而史书上也失去了对他们随后经历的记载。等到后来秦二世在位朝政混乱、时局动荡的时候,王家出世的也只有王贲的儿子王离。
显然当时王翦和王贲已经没有精力和心血再为秦朝征战沙场了,甚至还可能已经不在人世间了。
蒙武、蒙恬父子
除了王翦和王贲这对父子之外,秦始皇重用的“上阵父子兵”还有蒙武、蒙恬父子。
蒙武、蒙恬都是出身武将世家。蒙武是老将蒙骜之子,秦国功臣之后,曾经担任过王翦的副将,在秦国灭楚之战中立下了大功。但在秦始皇还在世的时候,蒙武就失去了踪迹,就连史料都没有对他的去向做过任何记载。可能当时就已经隐居或者是身逝了。
而蒙恬作为蒙武的儿子,在秦始皇还在位之时,就已经在灭齐之战中崭露了头角,后来还长期在边疆为抗击匈奴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但同样身为秦朝功臣的蒙恬,并没有如王翦和王贲这对父子一般得以安享晚年。
相比急流勇退、没有参与到秦朝任何政事的王氏父子,蒙恬在秦朝建立之后,也一直投身到政事和军事之中,后来还在扶苏和胡亥的立储之事上做出了明显站位。所以在李斯和赵高发动沙丘之变,胡亥上位,扶苏身死之后,作为扶苏派的蒙恬也直接服药自杀了。
但即便蒙恬身死,蒙氏一族也在胡亥心中狠狠地记上了一笔。蒙家后面的几位将领,也在胡亥下令抄家之后,再没有了守卫秦朝、抗击敌军的机会和能力了。
这也是为什么等到后来秦朝濒临灭亡之际,蒙氏一族没有人能够出手帮助的主要原因。
李信
作为秦始皇重用的将领之一,李信与蒙武一般,都曾经作为王翦的辅助角色,在秦朝统一六国的征程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不同的是,蒙武是在灭楚之战中出力,而李信是在灭赵之战中有贡献。
在当时的灭赵一战中,王翦率领的几十万人马是主力部队,而李信率领的部队则主要是从旁配合王翦的行动。而在二者的顺利配合下,赵国最终也踏上了灭亡之路。
而在灭赵一战后,李信与王翦的合作并没有结束。在灭燕一战中,负责追赶残兵的李信,还拿下了燕太子丹的人头。
但在后来的灭楚一战中,李信的表现就很糟。
由于之前李信有过不错的表现,秦始皇对他也比较看重。在针对楚国出兵之前,秦始皇还特地征询过王翦和李信关于出兵人数的意见。而李信报出“不过用二十万人”和王翦坚持的“非六十万人不可”,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
最终秦始皇认为王翦年老胆怯,李信果势壮勇,给了后者及蒙恬二十万的人马,使其南下伐楚。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李信不敌楚国大将项燕,其率领的二十万大军也惨败于楚军。最终还是王翦以六十万大军,攻下了楚国。
而在这之后,李信也就再没有独当一面、率领大军的机会了,后来更是再也没有受到秦始皇的重用,逐渐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失去了踪迹。
等到秦二世上位,以暴政动荡了时局之时,不管李信身处何地,是否还在人世,都没有了精力和能力出来救秦朝于将倾之际了。更不用说后来秦二世还被丞相赵高所杀,秦朝帝号也被去除了。而随着在位不到46天的秦王子婴投降后,秦朝也正式宣告灭亡。
小结:
秦始皇重用的一代名将,如王翦和王贲父子是急流勇退、寿终正寝,如蒙武、蒙恬父子是去向不明、服毒自杀,如李信是骄兵自傲,失去信任。可以说,他们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永久退出了战场。以至于后来只剩下章邯一人勉强称得上名将。
但论起能力与战绩,章邯是远远比不上王翦、王贲、蒙武、蒙恬的,甚至连李信,都很可能在其之上。所以到了后来,缺兵少将尤其是缺少名将的秦朝,也就以很快的速度被灭国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21 18: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