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
人民网记者 刘怡
春日和煦的阳光透过薄云洒落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共和镇军屯村宋官屯小组的油菜地里,站在地里的村民王晓华弯下腰拔去杂草,看着即将丰收的油菜籽,他的眼里满是期待与喜悦。
不远处的大粒蚕豆田里,工人们正忙碌地采收饱满的蚕豆;田野的另一边,插秧机轰隆作响、来回穿梭,在翻整好的土地上种上秧苗。
牟定共和镇军屯村的大粒蚕豆田里,戴着帽子的工人们正在忙碌。人民网记者 刘怡摄
去年,在村里老支书的劝说下,53岁的王晓华结束十年的打工生涯,回乡承包了47亩土地开始种田。
种什么?怎么种?“这么大一片地,一个人怎么种得过来?”面对大片土地,没有太多种地经验的王晓华心里有些“打鼓”。
几年前军屯村整改了土地,将“小田”并为“大田”,听说村里的田块变大了,用农机更加方便,王晓华逐渐有了底气,向村里的种地能手“取经”后,他决定先种一季烤烟试试。
育苗、整地、移栽、何时浇水?何时施肥?在农技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王晓华逐渐开始了他的种植之路。每逢地里遇上“大活”,王晓华都会去村里的农机合作社租用农机。需要施肥时,在烟草部门的协调下,他租用了一台无人机施肥,效果很好。
前段时间,王晓华在田里装上了滴灌带,虽然每亩需要投入200元,但王晓华一合计发现滴灌带来了不少好处,“节省了不少人工成本,精准水肥后,节水节能的同时地里还提高了产量。”
平日管护,王晓华常请村民到田里务工,都是村里种地的一把好手,一方面解决了自家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增加了其他村民收入。王晓华感慨:“现在虽然有几十亩地,不过种地用农机,雇工也方便,比以前只种几亩地还轻松。”
这几年,镇里发展粮烟互补、农经互助的多元种植模式,村里把耕地划为了烤烟种植区和轮作区,开始以水旱轮作的方式统一规划种植。一季烤烟种下来,王晓华的收成不错。这不,去年11月,他又流转了50亩土地种起了油菜。
这两年,在当地党委、政府不断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越来越多人像王晓华一样回乡发展,开启种植事业。
今年4月底,地里的油菜即将收获,王晓华决定到时候直接租用收割机。今年油菜长势不错,有了经验的他打算“下一季多租点地,再多种一点”。
“女儿结婚了,我到60岁就不种地了。”王晓华笑着说:“到时候就享福去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2 20: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