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今晚报
想让孩子听话,说硬话和说软话哪个更有效果?建议家长——
提醒点到为止 孩子更易接受
点到为止不急躁 卓文 绘
●当看到孩子犯错或出糗的时候,家长应该说什么话进行劝阻呢?有的家长严厉制止,给孩子列出种种“禁令”,却经常因为孩子的任性而不了了之;有的家长态度温和,点到为止,但坚持原则,不降低要求,孩子反而主动趋利避害。
讲述:常说软话,孩子变成“顺毛驴”
董女士的女儿晓菁11岁了,正是一个特别喜欢自己拿主意的年龄。董女士从晓菁上五年级后,陆陆续续被老师叫到学校面谈了好几次。一次是因为晓菁带指甲油到学校,课间给同学涂抹;一次是她在课上不接受老师的批评,任性跑出了教室;还有一段时间她用零花钱买零食,经常在上课时间悄悄吃零食。听到老师说了这些事,董女士又急又气,回家后劈头盖脸数落起孩子。可是孩子不服气,跟她对着喊。
董女士说,班主任建议我跟孩子说软话,在尝试了几次后,我跟孩子的关系缓和了不少。比如,我调整了说话的语气,在跟孩子说话前先平稳自己的情绪,不再是直截了当数落孩子的错误。有几次我还放手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选择,克制住自己想给孩子纠错的冲动。想给孩子纠错,我也尽量把话说得柔和一些。没想到我说了软话之后,孩子变成了“顺毛驴”,愿意接受我的建议。
建议:调整话术,从不急躁开始
家庭教育指导师、天津市第一百中学心理中心教师李雪云说,很多孩子听不进家长的话,是因为家长在行为习惯上对孩子要求过多,或者给孩子布置的学习任务过重,孩子每天都处在被要求、被约束的环境中,心里极度抗拒,只能通过不听话的行为表现告诉家长,我希望有自己的想法、我希望保持自己的样子。孩子的任性最终会让他忽略思考事情、行为本身的是非对错,而一味我行我素,这不但影响亲子关系,还影响了孩子的成长。
李雪云老师建议,首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要及时调整跟孩子的“沟通姿态”,包括接触孩子的目光、与孩子对话的语气、提出建议和要求的措辞等,都要变得柔和,不能带着急躁情绪跟孩子沟通。其次,跟孩子对话,要尽量避免给孩子的行为定性、下评判;尊重孩子,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家长不要为孩子事事跟自己对着干而焦虑、着急,更不能因为孩子的不听话而压制孩子。家长在审视孩子的行为前,应该先审视自身的情绪,不能用爱孩子的心说着最伤孩子的话,之后又因为后悔而补偿孩子,这样会加剧孩子的任性行为。要想跟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家长可以从“不贴标签”、不讲大道理做起,批评孩子时“对事不对人”,尝试跟孩子做奖惩约定,在互动与监督中引导孩子行为向正向发展。
文 贾林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4 05: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