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河池日报
文里村:桑蚕织就致富“丝路”
本报见习记者 罗予馨
日前,记者走进凤山县乔音乡文里村,在村民蔡国忠的种桑养蚕基地看到,干净整洁的地面上爬满蚕宝宝,工作人员正忙着给蚕宝宝喂食冷却后的新鲜桑叶。
蔡国忠家即将迎来今年第五批蚕上蔟吐丝,产量预计达850公斤。“今年的蚕丝质量特别好,每一批都供不应求,早就有外地的买家预约收购。”蔡国忠发展养蚕产业已有4年,期间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从开始管护自家的小作坊,到现在管理起村级集体经济入股共同经营的标准化、规模化大蚕房。
文里村位于凤山县西北部,因海拔高、气候冷、空气好、水质佳,适合种桑养蚕。后来,该村经过多方考虑,确定以“公司+基地+农户+科技”的模式来发展桑蚕产业。
2020年,文里村整村脱贫后,村集体独资的文里村干良坪屯种桑养蚕示范基地、联营合作的文里村蔡国忠种桑养蚕示范基地先后建成,成为该村及周边群众学习种桑养蚕技能的摇篮,全村种桑养蚕的热情被激发出来。
为完善产业链条,助推桑蚕产业高质量发展,文里村驻村第一书记陈跃提出建设文里方格蔟加工厂、文里蚕砂枕加工厂的构想,并建议与致富带头人姚敬升开展联营合作。
姚敬升告诉记者,方格蔟是养蚕最主要的生产设备,“上蔟”,就是蚕养大后上蔟结茧吐丝。“得知村里的意图后,我马上对家具厂进行改造,专门成立新车间为群众生产方格蔟,年新增产值达30万元。”
桑蚕产业发展壮大后,如何处理养蚕过程中产生的蚕砂,杜绝环境污染?陈跃在了解到蚕砂具有祛风除湿的特点后,便带领黄凤仙等10多位村民探索出蚕砂变废为宝新思路。他们将蚕砂处理干净后,加入火麻秆、荞麦壳、桑叶,以及艾绒等中草药,加工制作成具有壮瑶民族特色的蚕砂枕。结合前期市场调研收集到的信息,蚕砂枕预估年生产5000件,创造产值34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增收8.25万元。
记者走进蚕砂枕制作车间,烘烤后的蚕砂和草药散发着清新的香气,负责制作蚕砂枕的村民有序地进行着蚕砂枕的装砂、消毒、封口等。黄凤仙说:“每个蚕砂枕从蚕砂的筛选、烘烤,到枕套的缝制,每道工序都是我们村里的群众手工制作。前几天我们刚收到一批30个蚕砂枕的订单,要今天做好送到县里去,不能让客户久等。”
目前,文里村已有桑园520亩,涉及120户农户,2022年养蚕8批产值200多万元。未来,文里村将以现有的桑蚕产业为基础,升级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良性内循环,编织出一条具有文里村特色的乡村振兴致富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8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