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清档案:于无声处说历史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15 02:3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明清档案:于无声处说历史

讲述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 孙森林

明清档案:于无声处说历史

道光帝秘密立储谕旨匣 光明图片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自古以来,中国便非常重视档案的留存、保护与传承。到明清两朝,与中央集权相匹配的档案文书系统已经很完备,设有专门的档案保管机构,以及皇史宬、内阁大库等档案库房。

明清时期,文书作为传达政令的重要纽带,颇受重视,当时建立了汇抄存查、文书稽查、档案保密等完备的文书档案制度。到清末,明清档案屡经灾厄,大量藏于禁宫的档案屡遭劫掠损毁,部分珍档散佚于世,如民国初年北洋政府公开售卖内阁大库档案的“八千麻袋事件”,令人扼腕。

新中国成立后,档案也迎来新生。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前身故宫档案馆除将抗战时南迁的档案运回外,还将散落故宫各处的档案归聚一处,并多方征集和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的明清历史档案,馆藏资源得以极大扩充,远超内阁大库范畴,形成了存世明清档案的半壁江山。这些档案真实记录了明清时期的国家政务、社会发展、历史事件,体系完备、数量巨大,是价值极高的中国古代文献集萃。

本次“明清档案”专题展出展品69种123件,其中一史馆展品64种117件,国家图书馆5种6件,分为政令文书、古代舆图、宫廷生活、史册典籍等四个主题,精选珍贵档案集中展示。

展览中,很多珍贵档案纷纷“开口”,为观众讲述明清历史风云:专门用于盛放皇帝实录、圣训(明代称宝训)的金匮内为楠木材质并饰以万寿藤花黄绫,外裹鎏金铜皮并錾刻云龙纹图案,华丽精致;清光绪二十年文科大金榜,高0.83米,长19.16米,满汉文合璧,蔚为壮观;现存唯一一件完整的秘密立储匣——道光帝秘密立储匣内贮有道光遗谕,无声言说着清代皇位承袭的秘辛;明崇祯年间的《赤道南北两总星图》代表了当时天文研究的最高水平,由明朝礼部尚书徐光启及来华传教士汤若望、罗雅谷等人合作完成,见证了中西方科学文化交融……此外,内阁大库档案艰辛辗转的流散与重聚,以及近代学界翘楚、文化名流精心守护的历程也在展览中一一呈现。

这些珍贵档案不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世界的精神财富。近年来,除了开设展陈,我们还不断加大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研发建设力度,开发的满文档案图像识别软件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开放满汉文全文数据库16个,官方可查阅档案目录达416万条,上线了《清实录》《清会典》两个全文检索数据库,供国内外读者免费使用。我们会努力用更丰富的形式,让这份珍贵文化遗产重焕光彩。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陈雪、陈之殷、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陈魏玮、韩华、解天龙、吴歆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5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研究。[2]有鉴于此,本文拟以《孔府档案》、孔氏族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台北“中研院”史语所藏内阁大库档案为基本史料,并结合《清实录》《清会典》《清史稿》等相关文献
2024-05-16 21:35:00
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恢复开放
本文转自:人民网2023年1月6日,观众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内参观展览。2023年1月6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恢复开放,观众需通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网站、“皇史宬”微信公众号、“
2023-01-06 23:36:00
清代内务府满文杂件(第二批)档案向社会开放利用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今天(6月9日),是第17个国际档案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向社会开放利用清代内务府满文杂件(第二批)档案。△掌仪司为光绪三十年正月初一日寿皇
2024-06-09 15:48:00
《甄嬛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讨会
...4日至25日在北京举办。来自故宫博物院、恭王府博物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等12家单位的5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研讨会开幕式24日
2023-08-03 14:22:00
“共同家园共同记忆”档案文献展举办
...地建设共同家园、两岸人民留存共同记忆”为主题,依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福建省档案馆馆藏闽台关系档案文献,再现了闽台源远流长的深厚关系,以及延续至今的两岸融合发展历程。当日,两
2023-06-12 06:46:00
揭秘光绪死亡档案
...破解光绪死亡之谜所进行的长达五年的化验论证过程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全程参与,查阅提供了大量光绪死亡前后的档案。为此,就光绪死亡档案的问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部主任李国荣
2024-08-02 16:05:00
一条中轴线,推动着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
...面32座金匮是参照乾隆朝《皇史宬全图》中的样式布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藏金匮152座,其余的都迁入新馆保存。金匮 皇史宬坐北朝南,是一座二进院落,由院墙、大门、前院、正殿
2023-02-27 10:17:00
...妮)北京阅读季名家领读之“寻古”系列主题活动日前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举办。从精彩的非遗民俗文化到文脉厚重的北京中轴线,作家、学者、非遗传承人等为读者提供了视听一体的阅读分享体
2024-10-16 20:31:00
...展合作空间带来更多可能,未来可在技术领域密切交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原副馆长、研究员李国荣回忆了与台湾同道共同推进档案文献整理出版的往事。李国荣曾主持编纂《明清宫藏台湾档案汇
2023-10-24 22:1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电影《澎湖海战》发布致敬曲《澎湖》 统一台湾 势不可挡 扫码阅读手机版
10月25日,在台湾光复 80 周年这一重要日子,为了纪念台湾脱离日本殖民统治、重新回归祖国怀抱,海战电影《澎湖海战》在相关单位指导协助下创作并发布致敬歌曲《澎湖》
2025-10-25 12:28:00
10月25日,正值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日,《我的国籍我的血》读书分享会在福建农林大学福州仓山校区举行。
2025-10-25 17:37:00
10月24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校区5座元代墓葬发掘资料。5座墓葬形制基本相同,还发现有火葬及迁葬合葬现象
2025-10-25 19:08:00
尊古重先 崇德尚艺 ——郭尊先将军书法浅见
【书法家】艺术家简历 郭尊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某学院原政治委员,少将军衔。国防大学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首都炎黄将军书画院副院长
2025-10-25 20:58:00
想吃一口穿越百年的醇厚?答案早藏在福州的烟火里了!佛跳墙的根,原来在这座城!福州聚春园的那坛,凭着老匠心守住了最正宗的魂。
2025-10-25 22:01:00
河北迁安:“胜迹千秋”书法展 笔墨传承黄帝文化
图为胜迹千秋主题书法展开幕现场。郭宝强摄河北新闻网讯(梁玉水、郭宝强)金秋送爽,翰墨飘香,10月24日,河北省迁安市“弘扬黄帝文化凝聚城市精神”主题系列活动之“胜迹千秋”书法展在迁安市博物馆开展
2025-10-25 07:15:0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金卓)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北方联合影视集团携手湖南卫视
2025-10-24 14:40:00
大河网讯 郑州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建立的第一个都城——亳都,距今已有3600年历史。郑州商城的发现,今年正值七十春秋。10月23日
2025-10-24 15:23:00
张立奎作品全国巡展(临沂)系列报道四 | 重大题材作品
学术支持: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单位:临沂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临沂市美术家协会协办单位:临沂大学美术学院大众报业集团临沂新闻大厦北京龙族环球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北京玖玖文投艺术品有限公司北京海天高视国际文化传媒5A画廊承办机构
2025-10-24 16:00:00
千年繁茂一杏花
位于杏花岭区胜利街的“天”字桥 牛利敏 摄杏花岭区坐落于太原市中心腹地,西临汾河,东倚台地,自古便是山环水绕、人杰地灵的文明沃土
2025-10-24 21:29:00
鸠杖映重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山西博物院珍藏的一件北魏木雕鸠鸟,以无声的纹理,诉说着千年前与重阳节敬老传统深深交织的历史故事。这件出土于山西大同东郊
2025-10-24 22:00: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活力运河①|运河古城 赫赫“大名”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近年来,大运河河北段保护传承利用不断取得新突破
2025-10-24 08:17:00
涤尽尘心悟画禅 ——记巾帼画家柳咏絮
柳咏絮先生柳咏絮先生1937年出生于江西玉山,自幼受父亲柳子谷的熏染,矢志翰墨,深得其父绘画之三昧。她对中国画往圣先贤
2025-10-24 08:59:00
国际友人到访无棣古城 李之仪诗词架起文化交流桥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芳近日,来自俄罗斯、尼泊尔等国家的国际友人到访山东省无棣县,参观了闻名遐迩的无棣古城及其中的李之仪文化馆
2025-10-23 21:51:00
【大风影像】藏在秦岭北麓的元代建筑——化羊庙
化羊庙始建于宋,坐南面北,明宣德元年(1426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曾多次重修,原建筑自头天门始,倚山逐步上升
2025-10-23 22: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