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大连日报
〚谢素艳 包鹏云〛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大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现代化大农业是现代化农业与大农业有机结合的整体,是达到现代化水平的大农业,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广义上的大农业不局限于种植业,是包括农林牧渔业及其相关产业的有机整体,是以农业为核心,跨行业、开放式的大产业。大连地处北纬39°的寒暑交界地带,依山傍海、气候宜人。渔业、水果、蔬菜、畜牧、花卉等优势产业加速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粮食产能稳定提升,粮食总产量实现“八连丰”。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当下,应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扬优势、锻长板,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
保障粮食安全供给。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保质保量完成“新建及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7万亩,完成保护性耕作49万亩。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实现粮食种植面积400万亩以上、产量25亿斤以上”的目标任务。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和种业振兴行动,推进农业发展规模化、智慧化、绿色化,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探索耕种管收地种肥药,全环节、全链条的综合性技术解决方案,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实现稳产保供。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农业科技长效扶持机制。集中科研资源和力量,引导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农民合作社等开展产学研合作,突出应用导向,开展种子创制、产业关键链环、配套农机设备、数字信息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农业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培育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在农业领域落实“兴连英才计划”,完善相关制度,引进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采取代培、委培、校企联合办学、人才互派、兼职兼薪、技术入股、脱产挂职等多种形式培养、输送农业科技人才。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完善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功能,推广科技直通车、专家大院、专家工作站等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完善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长效机制。
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精准选择主导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做好特色文章,形成产业优势,建设产业集群,培育更多更强的农业特色产业专业村镇。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龙头企业发挥“链主”作用,推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打造现代化大农业主力军。如,从政策、技术、防灾减灾等各方面进一步加强对樱桃、苹果、黄桃、蓝莓、草莓等水果种植业的扶持,加强优质品种保护、选育,提升果树管理水平,提高果品品质,创新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推动樱桃等水果种植业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条,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和特色IP。实施渔业良种工程,建立“育繁推”一体化良种培育与应用平台,建设北方特色渔业种业基地。打造优势品种从制种到育苗、养殖、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型渔业产业集群。实施集中连片养殖池塘牧场化、生态化改造。加快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开展深远海大型网箱、鱼工船养殖,推动海洋渔业向深海、集约、高端转型。推进北黄海(辽宁)国家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发展碳汇渔业。提升远洋渔船现代化装备水平。增进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渔业合作。
做强做优农产品加工业。依托地域特色、产业基础,制定农产品初精加工业发展规划,形成与优势农产品生产相适应的区域加工布局。引导具有一定农产品初精加工能力的企业进驻产地,建设农产品产地加工、精深加工基地,促使农产品就地就近实现初精加工,减少运输损耗。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规模,提升创新能力,对精深加工设施设备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创新研制适合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营养健康新颖的精深加工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率。打造海带、裙带菜、海参、鱿鱼、三文鱼、牡蛎等海洋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海产品预制菜产业,加快建设“中国海鲜预制菜之都”。
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跳出农业看农业,采用先进的理念、装备、技术、模式,促进农业产业纵向横向全面深度融合和一体化发展。从侧重农产品生产环节向上游原料供应、科技服务、新品种研发和下游农产品加工、品牌打造、产品销售等延伸,构建农业全产业链。挖掘农业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开发农业多样性功能,促进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与旅游、康养、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引进培育全产业链型农业龙头企业,综合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品初精加工、产品销售、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等。
打造更多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立和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产品追溯体系、品牌保护体系。组织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及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同类农产品中的占比,加强“三品一标”认证。保护好、宣传好现有的“大连海参”“大连大樱桃”“大连苹果”等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基础上,打造更多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联农带农能力。
加强政策扶持和服务保障。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完善产业扶持资金使用细则。建立健全结果导向的资金分配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资本下乡的制度设计与政策保障。提升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和保障程度,健全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完善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立农村电商基地。加强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尤其加强智慧化冷链物流建设,保障新鲜果蔬、海产品等能够及时、新鲜地运送到客户手里。推动农机农技农艺、金融保险、检验检测等产业服务融入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加强农村抗旱、节水、道路、互联网、信息化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对灾害天气、重大疫病等加强监测和预警预报,提高防护、救治能力水平,加强灾后救助、生产恢复。
(作者分别系中共大连市委党校 大连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教授,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副教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9 06: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