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晚唐最悲情皇帝,想要振兴大唐却沦为傀儡,一首词说尽忧愤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06 11:47:00 来源:戏说三国

古代王朝都逃不开历史周期率,它们的兴盛衰亡,本就属于寻常。

在这个规律里,处于王朝衰亡阶段的皇帝,即使不昏庸,一直勤勤恳恳的做事,往往也改变不了残酷的现实。

就好像唐代最后一位实权皇帝唐昭宗李晔。

晚唐最悲情皇帝,想要振兴大唐却沦为傀儡,一首词说尽忧愤

其实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就一直存在着很多问题,一百多年来换了10几个皇帝,也没将这些问题解决。

本来就是艘破船了,根本经不起大风大浪了。如果碰到个优秀的掌舵手还能平稳的行驶一段距离。可要是掌舵手出问题了,那船就很容易被折腾的沉了。

很不幸,在宣宗大中之治后,连续出了唐懿宗与唐僖宗两位只知道玩乐的著名无能昏君,使的唐朝局势烂的一塌糊涂。

作为唐懿宗儿子、唐僖宗弟弟的李晔,就是在乱世中即位,扛起了父兄撂下的烂摊子。

晚唐最悲情皇帝,想要振兴大唐却沦为傀儡,一首词说尽忧愤

李晔那年才22岁,年轻人心里都有一团火,他面对日渐糜烂的王朝,也想”恢张旧业,号令天下”,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说实话,李晔比起他父兄来说好太多了,他上位之后礼遇大臣,厉行节俭,重视教育人才,打击宦官;

并且他知道王朝各地藩镇实力强大还不听话,手中必须得要一直属于自己的军队。

因此他费了极大心血重整了一支10万人的禁军,就是为了对付那些藩镇。

时不我待,禁军组建后不久,他就连续向各藩镇用兵。可他高估了禁军的实力。

晚唐最悲情皇帝,想要振兴大唐却沦为傀儡,一首词说尽忧愤

连续几场讨伐战争下来,不仅没有取得大的胜利,反而让辛辛苦苦组建起来的禁军损失殆尽,并且让朱温等节度使实力越来越大,这也为后面自己的结局埋下了祸根。

没有了军队,他便成了软柿子,成了案板上的鱼肉。

乾宁三年(896年)开始,李晔唐昭宗便成为藩镇之间争夺的战利品。

而藩镇们对这个皇帝也不是很好,需要演一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戏码时就用上,不需要时就晾一边,故而昭宗的流亡生涯极为凄惨。

晚唐最悲情皇帝,想要振兴大唐却沦为傀儡,一首词说尽忧愤

遇到粮食紧张的时候他只能自己熬豆麦粥喝,常常饿的连他走路的力气都没有。

可受制于人,又能如何呢?他能做的只是朝着都城长安方向眺望,这期间他作词一首,道尽了他内心那万千忧愤。

《菩萨蛮·登楼遥望秦宫殿》

唐·李晔

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

野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

这首词不事藻饰,真实反映了唐末那混乱的政局和唐昭宗内心深处发出的呼声。

晚唐最悲情皇帝,想要振兴大唐却沦为傀儡,一首词说尽忧愤

词的意思还是很好理解的。

除了最后两句,其他的都是在写景,将自己的情感很好的融入登楼所见的景物之中,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

“遥望”、“茫茫”等字一出来,将让人感觉他内心的绝望苦楚。是呀本来是坐明堂的天子,如今却只能受制于人,这如何不让人绝望。

“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渭水那头就是长安,我在渭水这头,本来就不算远,可中间却被“千山万丘”给遮蔽了,让自己不得见,这如何不让人忧愁。

远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他举目四望,一眼望过去尽是些让人生愁的景象,更添他内心那无可奈何之情。

晚唐最悲情皇帝,想要振兴大唐却沦为傀儡,一首词说尽忧愤

结尾一句“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此时此刻此种局面,李晔是多么希望有挽大厦将倾的英雄能够出现,能够扶持社稷,救自己和李唐江山于水火之中。

可是现实与理想事与愿违,他痛心疾首、悲怆哀戚呼喊和希望的英雄没有出现,有的只是想篡李唐江山的枭雄。

天复三年(903年),朱温带着唐昭宗回到了长安,因此被册封为梁王,授予天下诸道兵马副元帅。

次年,为了上位的朱温就派人杀进李晔寝宫,唐昭宗单衣绕柱躲藏仍然死在对方的刀下。

晚唐最悲情皇帝,想要振兴大唐却沦为傀儡,一首词说尽忧愤

唐昭宗死后,朱温立其子为傀儡皇帝。又三年,朱温篡唐称帝,李唐灭亡。#图文夏日征集令#

李晔在位时虽励精图治,致力中兴,但当时王朝已然千疮百孔,加上自身虽然不昏庸但能力欠缺,最终还是难以挽回大唐气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6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西夏最窝囊的皇帝,被母亲舅父囚禁,才26岁就气得忧愤而死
...、舅父囚禁,在母亲死后,他依然无法执政,最后被气得忧愤而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幼年继位此人就是夏惠宗李秉常!李秉常的父亲是西夏毅宗李谅祚,母亲是皇后梁氏,他是西夏的第三
2023-02-11 21:38:00
...出现救驾的英雄,将我迎回长安的皇宫去呢?唐昭宗作为大唐王朝堂堂的皇帝,为什么这样怨天尤人,悲愤无助呢?想当初,他刚刚坐上皇帝的龙椅时,是多么雄姿英发呵!那种勃勃雄心,重新收拾
2024-05-22 06:35:00
​东晋皇帝的寿命一个比一个短,只有一位皇帝寿命超过了五十岁
...又无可奈何,因为他没有多少实权。司马睿越想越生气,忧愤成疾,郁郁而终,终年四十七岁。司马睿第二位皇帝:晋明帝司马绍。司马绍,司马睿的长子,公元323年至325年在位,在位时间
2023-01-25 21:18:00
她在家族被屠尽殆灭后,担任起复国大任
...年,李世民策动了玄武门事变,登上了帝位。颉利可汗趁大唐政权交接,亲率二十余万大军,势如破竹,一直杀到长安城外,在渭水便桥的北岸安营扎寨。李世民一身虎胆,以帝王之尊,单人独骑扬
2023-06-26 11:24:00
励精图治的唐昭宗,咋还一步步把自己搞成傀儡?真相:他太心急了
大唐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一队仪卫不整的官军匆匆行进在川陕道上,谁曾想到这会是皇家禁军,且护送的还是当朝天子——唐僖宗。1、田令孜的“噩梦”黄巢攻破潼关后,僖宗皇帝舍弃文武
2024-12-22 14:40:00
揭秘唐昭宗与朱温的权力游戏与悲剧命运
在大唐历史的长河中,有一段时期常常被人忽视,甚至被当作野史来看待。然而,当你深入了解这段历史,你会发现其中的真相远比野史更加离奇和震撼。这段历史发生在公元902年至904年间,大
2024-04-28 21:35:00
唐朝灭亡时的场景到底是什么样的
...煌,直到今天仍然让无数人心向往之。然而,即便是泱泱大唐、举世瞩目的明珠,最终还是走向了灭亡,状况惨烈。大唐的亡国之君——哀帝李柷,原名李祚,唐昭宗李晔的第九子,生于景福元年(
2023-04-25 17:10:00
李光弼:被誉为“中兴第一功臣”,最后却忧愤而亡
...的是,仅仅一年之后,李光弼却因与朝廷发生矛盾,最终忧愤而亡。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结局呢?首先,功高遭嫉。763年四月,唐代宗下诏对李光弼进行褒奖,并赐予他二千户的实
2024-01-19 05:27:00
装傻三十七年,唐宣宗李忱的隐忍与智慧
唐宣宗李忱像大唐王朝在中后期逐渐走向羸弱,然而这样一个盛世王朝在其日暮西山之际,回光返照一般出现了一个"大中之治"。当时在位的帝王便是唐宣宗李忱,他将当时的国家从内到外治理的井井
2024-01-10 17:1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厦门抗战老兵盖鸿儒回忆在战场伏击杀敌的故事
盖鸿儒曾经的军装照和奖章等。(本组图/厦门轻工集团 提供)盖鸿儒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8月20日,在厦大附属中山医院病房
2025-09-02 08:10:00
一场庄严而宽大的审判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太原特别军事法庭外观。(资料图片) 坐落于太原市五一广场西北侧的山西饭店,以其地道的晋菜传承
2025-09-02 07:34:00
纪录片《慕湘将军和他的<晋阳秋>》座谈会在晋源区文旅局举行。省市区专家学者及单位代表40余人齐聚,围绕慕湘将军的革命精神与小说《晋阳秋》的历史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01 23:17:00
黔滇渝共筑“抗战生命线”|晴隆二十四道拐:45万吨战略物资从这里运送到抗战前线
【写在前面】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
2025-09-02 00:38:00
百岁抗战老兵胡西:破路拆石,让敌人“一块砖都找不着”!
在贵州省荣军优抚医院的走廊上,身穿深蓝色毛线背心,103岁的胡西老人缓步而行。他身上那件深蓝色的毛线背心,已经穿了十多年
2025-09-02 00:38:00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叶旭升 魏俊 通讯员 张娟 龚义)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近尾声,日寇却仍在中华大地上负隅顽抗
2025-09-01 21:3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㵲阳河畔 和平之光永驻‌
㵲阳河畔,镇远县和平街南端,沿着青石板路便见到“和平村”的大门,这里不是一个村子,而是战俘收容所旧址。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
2025-09-01 23:04:00
“冀东抗战,打得既艰难又勇敢。一拨一拨地牺牲,又前赴后继地去参军。”“爬起来,义无反顾地向前冲。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为全民族而抗战
2025-09-01 14:53:00
特别报道丨一馆一展,藏着黑土热血的英雄故事
“沉默太久,不是因为遗忘,是因为雪与泥埋的太深。”8月30日,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深埋地下数十年的文物第一次集中呈现在世人面前
2025-09-01 14:55:00
铭记烽火连天 砥砺强军壮志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吉林省白城军分区近日组织“纪念抗战胜利、争当抗联传人”主题党日活动
2025-09-01 14:56:00
从日军手里逃脱后毅然从军!96岁老兵吕盈吉:战友们,安息吧
大众网记者 刘宏蕾 济宁报道在济宁市任城区军休所宿舍,96岁的抗战老兵吕盈吉坐在椅子上,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胸前的勋章上
2025-09-01 17:42:00
良渚古国究竟什么样?那时候人们怎么生活?8月23日,由河北博物院、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推出的“玉韫古国——良渚文化展”在河北博物院开展
2025-09-01 08:00:00
抗战时期,这些清流印记不能忘
东南网8月31日讯(通讯员 吴火招 沈兴源 文/图)清流是21个原中央苏区县之一,也是主力红军的主要活动区域。抗日战争爆发后
2025-09-01 00:03:00
特别观察丨北京这个文物特展,为啥关注度这么高?
8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内,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正在静静上演。走进“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仿佛步入了八十年前的白山黑水之间
2025-08-31 09: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