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难怪雍正重用老八却不用老三,你听康熙临终前说过啥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1 15:1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在《雍正王朝》中,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

那就是雍正帝即位之后,重用一向跟自己作对的老八胤禩,并让他当了总理王大臣。而对频频向自己示好,又是第一个向自己下跪称臣的老三胤祉,却一直打压,除了给了个御前免跪特权外,并没给其他实权。

那么,问题就来了,老三胤祉究竟哪里得罪了雍正帝,明明多次表态,愿意为皇上效劳,偏偏得不到重用?

是因为他表态过早,表现太过积极,从而被雍正帝怀疑动机?还是说他属于墙头草随风倒,太过趋炎附势,被雍正帝看轻?亦或者他本身能力太弱,只会吊几句文,雍正帝不屑于用?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系列文章:雍正帝为什么重用死对头老八胤禩,却不肯重用频频示好的老三胤祉?

难怪雍正重用老八却不用老三,你听康熙临终前说过啥

一、

雍正帝即位当晚,可谓是险象环生,好在康熙帝早有准备,虽然整个过程惊心动魄,但最终还是有惊无险的将皇位传到了老四胤禛手中。

在此过程中,康熙帝亲口对在场的众皇子们讲,自己把大位传给四阿哥。但是,老八胤禩他们却不愿承认,还颠倒黑白说,皇上是把大位传给了十四阿哥。为此,众位皇子们还引发了一场小规模冲突,扭打在一起。

关键时刻,还是张廷玉站了出来,命令隆科多速速去把正大光明牌匾后面的传位诏书取来。与此同时,老四胤禛也派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去找邬思道,让他依计行事。

等到老十三胤祥及时控制丰台大营后,隆科多才姗姗来迟,并当众宣布:“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即传位皇四子胤禛,钦此!”

随后,张廷玉赶紧将痛苦不已,喊着皇阿玛这么辛苦,如今大位传给自己,压力好大的老四胤禛扶起,坐到前面的座位上,并马上宣布:“大位已定,朝拜新君!”

随后,隆科多、张廷玉、马齐三位重臣,带头向雍正帝下跪。上书房代表百官,就等于百官接受老四胤禛为皇上,先行下跪,下面就看众位皇子们接不接受新皇帝了。

此时,出现了一个很诡异的事情,老三胤祉竟然看了老十三胤祥一眼,老十三胤祥也看了他一眼,但没动静。

难怪雍正重用老八却不用老三,你听康熙临终前说过啥

二、

那么,问题就来了,老三胤祉为什么要看向老十三胤祥,老十三胤祥又为什么不第一个站出来下跪,拥护老四胤禛当皇上呢?

就像后来在康熙帝的灵堂上,老十四胤禵不肯承认雍正帝,也不肯下跪。但是雍正帝耍了个心眼儿,直接在灵堂上册封太后乌雅氏,逼着老十四胤禵下跪一样。只要有了这个下跪的动作,就等于承认了对方,承认了老四胤禛就是皇上。

同理,传位诏书已经宣布的情况下,如果众位皇子还是不认账,不肯下跪。一方面雍正帝会很难堪,毕竟在场的还有上书房大臣,不好下台。另一方面,也让雍正帝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没办法进行下一步动作。

所以,此时必须有个皇子成为代表,首先表率,向雍正帝下跪,认可他的皇上身份。

那么,为什么不是老四胤禛的铁杆支持者,也就是老十三胤祥率先下跪称臣呢?

要知道,此时摆在雍正帝面前的不是老十三下跪不下跪的问题,而是怎么让老八胤禩他们下跪,承认老四胤禛是新皇帝的事实!

一方面,老十三胤祥首先不首先下跪,对促成老八胤禩的下跪,起不到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如果老十三胤祥首先下跪,反而会起到反作用,会显得雍正帝的即位确实不能服众,只能用自己人推波助澜。

事实上后来老十四胤禵为什么一直不肯承认雍正帝,其中老十三胤祥在康熙帝驾崩当晚的表现,就是他抨击的一个重点。

难怪雍正重用老八却不用老三,你听康熙临终前说过啥

三、

所以,即使老三胤祉看向了老十三胤祥,他也并没有第一个站出来下跪。反而是反瞅了老三胤祉一眼,促使老三胤祉首先站了出来,下跪称臣:“臣胤祉参见皇上。”

随后,众位皇子,除了八爷党那三位,全都下跪称臣,承认了雍正帝。而老八胤禩最终迫于压力,不得不站出来下跪,老九胤禟和老十胤誐一看大势已去,只能跟着跪下了。

为什么说老三胤祉的带头下跪,具有如此明显的效果呢?

一方面,老三胤祉是在场的皇子中,岁数最大的一个。毕竟此时的老大胤禔和老二胤礽已经被圈禁,根本没有出来的可能性,剩下的皇子中,他最大,当哥的可以起到带头作用。

另一方面,老三胤祉并非四爷党,他是代表中间派的皇子下跪。这也等于客观,不夹杂个人情感的,认同传位诏书的权威。就像某“美丽国”选举一样,他们真正要拿下的,恰恰是这群中间人,拿下了他们,就十拿九稳了。

最后,老三胤祉的带头下跪,打破了当时已经冷场的局面,化解了雍正帝的尴尬。

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有了老三胤祉的带头下跪,才给了老八胤禩最后一击。让他本就支离破碎的防线彻底崩塌,失去了继续抗争的最后一丝希望,宣告了夺嫡的最终失败。

就像隆科多后来补充的那句一样:“廉亲王,九贝勒,十贝勒,你们兀自不拜,难道真的不想做大清的臣子了吗?”

难怪雍正重用老八却不用老三,你听康熙临终前说过啥

四、

除此之外,在康熙帝的灵堂之上,在雍正帝的朝堂之上,在太后乌雅氏的面前,老三胤祉还不止一次带头下跪,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比如老十四胤禵大闹灵堂,叫喊着让四哥来见他,等到雍正帝真进来了,第一个带头下跪的就是老三胤祉;比如雍正帝册封德妃乌雅氏为皇太后,众人愣神的过程中,又是老三胤祉带头跪拜皇太后;还有雍正帝第一次朝会上,皇上都说的口干舌燥了,同样是老三胤祉带头出来下跪表态。

我(账号名:杨角风发作)这里还得讲一下雍正帝的第一次朝会,由于老十胤誐不停放屁,丑态百出,确实给雍正帝出了道难题。

发火吧,就会显得雍正帝小心眼儿,屁大个事儿都不能忍,不是仁慈之君。

不发火吧,一个皇上,说一句话,下面就放一次屁,不仅权威性受到挑战,自己也很没面子。

所以,他才苦口婆心的在上面不断阐述自己获得这个皇位,并非自己的本意。这是一个苦差事,你们谁愿意当皇上,现在可以说出来:“朕的这些肝膈肺腑之言,就是说啥,也有人不信,但朕的心,天知道。”

其实雍正帝的意思很明确了,此时就是给了别人搭话的机会,而且明显这些话就是说给众位皇子听的。

如果没有人救场,那就只剩皇上一个人在那里,跟祥林嫂似的诉苦,却得不到回应,那是相当的尴尬,下不来台。

难怪雍正重用老八却不用老三,你听康熙临终前说过啥

五、

按理说,老十三胤祥也能站出来表态,但是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那样,很难让人信服。反而让其他皇子不嗤一鼻,觉得皇上也就那两下子,是跟老十三胤祥商量好的一唱一和。

所以,老三胤祉此时不适时宜的再次站出来,不仅救了雍正帝的场,还代表众皇子表了态:“皇上布达腹心,坦诚相见,臣弟已感激无地。皇上但有传令,臣弟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在这里,老三胤祉可是明确表态,只要皇上有传令,他就算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

翻译过来就是,我老三胤祉第一个拥护皇上,愿意效力,且绝对忠诚,皇上完全可以安排我具体的职务,绝对服从。

可是,雍正帝三言两语就打发了老三胤祉,先是非常谦虚的否认三哥前面的话,随后又对三哥的请求充耳不闻,反而是走到了老八胤禩面前:“八弟,在咱们兄弟之间,你是有才的,朕的意思让你出任总理王大臣,和上书房几位大臣一起,处理军国大事,怎么样?”

真是晴天一声霹雳了,老三胤祉当时就愣住了,带着幽怨的眼神直勾勾盯着雍正帝看……

估计,此时老三胤祉的内心独白是:

好啊,你个四弟,我当哥的三番五次给你下跪表忠心,你个没良心的不仅不重用我,反而用这个处处跟你作对的八弟?

再说了,他老八哪里有才了,难道比修了好几部书,号称读书人领袖的我还有才?

难怪雍正重用老八却不用老三,你听康熙临终前说过啥

六、

那么,咱就回到题目了,老八胤禩从雍正帝即位之时起,打心眼儿里就不认可这个皇上,雍正帝为啥重用他,而不用一直表忠心的老三胤祉呢?

要知道,康熙帝在临终前,还跟老四胤禛分析众位皇子的特点呢,提到老八胤禩时,是这样说的:“八阿哥胤禩,处处学朕,可他处处学得不像。朕是以宽仁治人,他是以宽仁收买人心,朕对下面已经放纵过度,他却比朕这还要放纵。”

正因为他是这么一个人,所以皇位不能传给他,不然的话他只会把大清的江山毁掉。既然康熙帝都提醒了老四胤禛,他即位后,为什么还要用老八胤禩?

在雍正帝亲手处死三皇子弘时时,面对质疑,他就说过:“朕不杀你八叔他们,是因为你皇爷爷临终留了话,再苦再难,朕也不能违了他老人家的意愿。”

也就是说,康熙帝曾经留下了话,再苦再难也不能违背其意愿,就算老八胤禩大逆不道,也不能伤害他。那么,康熙帝究竟给雍正帝留下了什么话呢?

就是这句:“善待你的兄弟,善待你的臣民,不是万不得已,不要伤害他们!”

可是,康熙帝只是提到让雍正帝善待兄弟便可,可没讲一定得重用老八胤禩啊?

确实,康熙帝并没有直接点名要重用老八胤禩,但是,他却指出了老四胤禛的缺点。那就是常常过于急躁,待人有欠宽和,并给了他一串佛珠和四个大字——戒急用忍!

难怪雍正重用老八却不用老三,你听康熙临终前说过啥

七、

可是,这跟雍正帝重用老八胤禩,有什么关系呢?

有关系!

一方面,老八胤禩在康熙朝的时候,就有重要职务在身,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执政能力。若是雍正帝刚即位,其他大臣们的职务都恢复了,唯独没有恢复老八胤禩的,难免落下口实。

别忘了,他撤掉老十四胤禵的大将军职务,可是被诟病了很久,为此甚至都跟太后乌雅氏撕破了脸。再到最后,老十四胤禵都从怀疑,转化为坚信康熙帝的传位有问题了。

亲兄弟尚且如此猜忌,若是雍正帝一即位就打压老八胤禩,岂不是给八爷党成员创造了话题,是不是康熙帝原本打算传位给老八胤禩啊?

另一方面,重用了老八胤禩,更显得雍正帝的得位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也符合一代明君的特征。

更重要的是,康熙帝对雍正帝性格的那一番分析,让他明白了皇阿玛的用心良苦。

雍正帝的问题是待人有欠宽和,做事比较急切,为此连铁杆跟班的老十三胤祥都曾经评价他是“冷面冷心”!

而康熙帝传位给雍正帝最大的原因,就是希望他推行新政,匡扶自己的过失。而推行新政,本就是一个得罪人的差事,若没有强有力的支撑,根本就推行不下去。

而老八胤禩的性格正好跟雍正帝相反,他有着极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只要他肯扛事,没有什么新政是推行不下去的。

难怪雍正重用老八却不用老三,你听康熙临终前说过啥

八、

事实上,老八胤禩在跟雍正帝的蜜月时期,不惜跟老九胤禟和老十胤誐决裂,全心全意筹措军粮,供应西北大军。

因为年羹尧的好杀成性,户部官员不至于一个个辞职不干,还是老八胤禩去收拾残局,维持户部的运转;后来孙嘉诚被年羹尧杀了,清流们彻底爆发,又是老八胤禩第一个带头去祭拜,安抚了他们的情绪;再到后来雍正帝推行“旗人自种”,同样是老八胤禩联络了一群旗人去观摩,并带头跪拜那个老农。

可以这样说,雍正帝即位前期,若不是老八胤禩带领八爷党们全力支持,维护朝堂稳定,他的新政根本就推行不下去。毕竟,老八胤禩可以跟雍正帝形成互补,皇上唱黑脸,老八唱白脸,某种程度上达成了一种默契。

等到新政推行的差不多了,雍正帝开始卸磨杀驴,设计挤脓包了,当然,这是后话,这里不提。

废话不多说了,咱们再转过头来说说老三胤祉,雍正帝为什么不肯重用他呢?

一方面,在剧中的老三胤祉心思太深,他一开始也是处心积虑的去争夺皇位。我们都知道老四胤禛在投康熙帝所好,一心往康熙帝心里做事,那老三胤祉又何尝不是呢?

他知道大清是靠马背上打下的天下,那治理天下自然不能靠骑马了,而是学习汉文化。这一点跟康熙帝是不谋而合的,他编书就是投其所好,如果康熙帝打算把皇位传给一个文学造诣较高的皇子,那非他莫属啊。

难怪雍正重用老八却不用老三,你听康熙临终前说过啥

九、

后来老四胤禛追缴户部欠款的时候,老三胤祉就给他出过难题,比如直接就说了:“好吧,既然你都这样说了,我把书停了,把人都遣散,凑钱还债!”

言外之意,要是书停了,皇阿玛怪罪起来,你可就吃不了兜着走咯。事实上,老三胤祉确实赌赢了,在朝堂之上,康熙帝痛斥了老十胤誐,也批评了老四胤禛:“朕告诉你,朕是拿体己钱给三阿哥还了债……现在第一部《佩文韵府》已经出来马上可以付印!”

大家仔细看剧的话,当康熙帝批评老四胤禛的时候,老三胤祉可是轻蔑的瞥了老四胤禛一眼哦(文中第一个插图)。

由于老三胤祉太过聪明,十分圆滑,平时根本不表态,没人能摸透他什么脾气。以至于康熙帝临终前都看不透他,评价了那么多皇子,偏偏没有评价他。

对于雍正帝来讲,重用一个自己摸不透的人,不是什么好事。况且,老三胤祉在雍正帝当上皇上之前,可是一点都没表现出拥护老四胤禛的意思。重用他,既起不到犒劳自己阵营,有福同享的目的。也起不到,重用敌对势力,瓦解同盟,消除隔阂的目的。

更重要的是,老三胤祉是清流派隐藏领袖,一旦重用了他,那清流派自然而然向其靠拢,他也将会掌握极大的话语权。

可是,雍正帝最大的敌人是八爷党,清流派是掣肘对方的有力手段。而以三王爷胤祉的脾气,一向圆滑的很,到时候雍正帝也失去了清流派这个有力武器。

难怪雍正重用老八却不用老三,你听康熙临终前说过啥

十、

当然,这些都是剧中告诉我们的答案,在历史上,雍正帝不肯重用三王爷胤祉是另有隐情的,而这个隐情跟老十三胤祥有关。

老十三胤祥的生母是敏妃,这个妃还是她去世后,康熙帝追封的。她去世的时候,老十三胤祥才十三岁,自然是悲痛万分。

按照丧礼的规制,众位皇子们是不能剃头的,偏偏老三胤祉觉得,不就是一个庶母,连个妃子都不算的嫔嘛,无所谓,于是真就把头给剃了。

老三胤祉的这个举动,连康熙帝都大怒不止,以至于连郡王爵位都给他免了。可想而知,当时死了母亲,一个半大不大,处于极度痛苦之中的少年胤祥,得气成什么样?

而老十三胤祥跟老四胤禛什么关系?

俩人好到可以穿一条裤子,老十三胤祥的事,就是老四胤禛的事,老十三胤祥的妈就是老四胤禛的妈,老三胤祉对老十三胤祥的妈不敬,就是对我老四胤祉的妈不敬!

偏偏雍正帝又是一个好记仇的人,他刚即位第一件事,就是连同老十三胤祥一起把他的生母敏妃抬成敬敏皇贵妃,并且下令把她的坟墓移到了皇陵(康熙帝的景陵),这也是大清第一个葬入皇陵的妃子(只有皇后才能葬入皇陵)。

老十三胤祥是谁?

此人在雍正朝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号称“常务副皇帝”,大家想想他跟雍正帝迁移生母坟墓的整个过程,会不会想起老三胤祉来?

而且,雍正帝在老三胤祉的一封奏折上,突然就生起气来:“只是阿哥原本善于说谎哄人……朕若即称相信,实为欺骗上苍。”

难怪雍正重用老八却不用老三,你听康熙临终前说过啥

这里的阿哥就是指老三胤祉,由此可以推导出,老三胤祉以前肯定骗过老四胤禛,他绝对上过当,吃过亏,不然不会这样说。

后来老十三胤祥去世,雍正帝比死了爹都痛苦,哭的那叫一个感天动地。这时候的老三胤祉偏偏又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在葬礼上竟然迟到了。迟到也就罢了,就算你不跟雍正帝一样悲伤逆流成河,不愿意落泪,好歹做做样子也好。偏偏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悲伤之情,就像死的这个人不是兄弟,而是个路人。

如果第一次剃头,是你年龄小,不懂事,尚有情可原。可是,饱读诗书的三王爷胤祉,应该很清楚自己这样做的后果。

所以,老三胤祉后来的迟到和不悲伤,就是故意的,目的也是发泄对老十三胤祥的不满。

这一段隐情在剧中是没有体现出来,但是我们也能看到,整部剧中老十三胤祥跟老三胤祉基本毫无交集,俩人连话都没说过。唯一一次近距离接触,还是雍正帝即位当晚,他瞅了对方一眼,仅此而已。

甚至,在八大山庄被围事件中,老十三胤祥被冤枉参与了调兵,老十胤誐第一个站出来保对方,老四胤禛紧跟着拿身家性命担保,随后老八胤禩、老九胤禟全都站出来保老十三胤祥。

唯独老三胤祉老老实实跪在那里不说话……后来见众人都涌到前面了,自己还在后面跪着太孤单,才不情愿的往前挪了挪身子。

换你,你气不气?

还有康熙帝驾崩当晚,几个小皇子都跟老十胤誐打起来了,他当三哥的都不知道拦一拦。

最后,老三胤祉在老十三胤祥葬礼上的表现,是被老十六参的,还提议将他“正法”。这也说明,老三胤祉不仅跟老十三胤祥不对付,跟老十六也不对付。

对,还有老十七,跟他也不对付,还曾经上门叫板过。

难怪雍正重用老八却不用老三,你听康熙临终前说过啥

人家雍正帝就这么几个好哥们儿,没有一个说你好的,你说让人家怎么重用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1 18:45:2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雍正登基后为何将不关心政治的老三囚禁致死
老三不是一般的老三,文武双全。雍正看了老三的种种表现,实在担心这个三哥搞事情,特别是对他和儿子乾隆不利,因此,幽禁致死。为何这么说呢?一、三皇子胤祉前期到底做了什么?1、胤祉出身
2024-06-23 20:29:00
为何说老三胤祉才是八王议政成败关键
在《雍正王朝》中,最精彩的一幕莫过于八王议政逼宫了,这也是雍正帝正面硬刚老八胤禩的最终决战。老八胤禩之所以在这场斗争中失败,除了老十三胤祥的力挽狂澜,雍正帝的事前谋划,张廷玉的挺
2024-06-17 09:39:00
图里琛一直都是老四的人?不,你看那次热河狩猎,他为何捅刀老八
文丨卿心君悦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老三胤祉难道真就没有参与过夺嫡之争吗?对此,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九子夺嫡阶段,老三似乎只在热河狩猎时出过一次手,也就是老三当
2024-12-15 11:59:00
雍正何以能拿捏得住老十三
...,搞得乱相迭出,好在最后是老四胜出,成为鼎鼎大名的雍正皇帝,方才及时止损。老四能够即位,离不开老十三的鼎力支持,让人纳闷的是,老十三侠义心肠,能力又强,而雍正却是一个冷面人,
2023-01-06 16:14:00
被雍正圈禁的五个兄弟,乾隆是怎么处理的
乾隆皇帝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喜欢给他父亲雍正拆台。雍正在位期间,先后圈禁了康熙皇帝的第三子胤祉、第八子胤禩、第九子胤禟、第十子胤䄉、第十四子胤禵,总共是5个兄弟。三阿哥胤祉
2024-09-02 11:03:00
雍正干掉了老八和老九,为什么给老十四留下了活口
这个问题其实没那么简单,你要是说老十四是因为他和雍正是亲兄弟,一个妈肚子里生出来的就能够活到最后,真的是太不把雍正这个人当回事了。因为《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的原因,老十四被塑造成
2024-09-01 11:11:00
雍正上台以后,除了老十以外,为何只有老十三算善终
...帝,为了只有老十三胤祥安心做副手?一、作为亲兄弟,雍正和老十四的关系并不好在康熙那么多儿子里,老四胤禛和老十四胤禵是亲兄弟。但是这兄弟俩的关系并不好,老四属于太子集团,而老十
2024-06-27 22:08:00
雍正皇帝有4个儿子能够选择,为何把皇位传给了老四弘历
公元1735年,58岁的雍正皇帝突然去世。关于雍正皇帝的死因,作者以后和大家慢慢讲。在雍正皇帝去世之后,25岁的弘历继承了皇位,弘历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乾隆皇帝。其实,雍正皇帝总
2023-05-29 11:11:00
雍正与顾八代师生情深,塑造皇权稳固的基石
很少见有哪位皇帝向雍正这样,从继位到驾崩都被流言蜚语所笼罩着。最有意思的是目前唯一明确记载他篡位事迹的原始文献呢,还是他自己亲手写的清朝名著《大义觉迷录》,本想澄清黑历史的作品,
2023-09-30 20:4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讲好十堰档案故事 弘扬红色革命精神——2025年十堰市“红领巾读档人”活动记略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詹浩)档案是凝固的历史,少年是跳动的未来。当新时代的红领巾遇见泛黄卷帙里的岁月印记,当稚嫩童声触碰厚重历史的脉搏
2025-09-12 09:32:00
东湖评论:光耀通城,义举传千秋
夫通城者,鄂南明珠,钟灵毓秀之地,蕴德含仁之乡。山川形胜,承天地之瑞气;人文炳蔚,传千古之遗芳。见义勇为之风,于斯盛矣
2025-09-12 10:00:00
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
9月6日,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为期一月的“丰县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在县图书馆拉开帷幕。此次布展,旨在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图文展示
2025-09-12 10:55:00
大禹文化⑥丨大禹一生干了三件事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12 11:32:00
济宁举办《抗战三部曲》报告会,近100名读者与英雄后代参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丹2025年9月10日晚,由山东省作家协会、济宁市政协指导,济宁市读书协会、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的《<抗战三部曲>
2025-09-12 11:55:00
笔墨传薪 艺贯中西——书法家王世芳的艺术人生与文化使命
【引言:一位退役军人的笔墨传奇】在当代书坛,有这样一位艺术家:他以军人的坚韧锤炼笔力,以学者的深邃贯通古今,用一幅幅作品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2025-09-12 12:38:00
河北迁安:基层干部历时四年著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图为魏江荣走访长城。河北新闻网讯(张泽慧、朱艳辉、李敏丽)近日,河北省迁安市五重安镇基层干部魏江荣(笔名魏江蓉)创作的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2025-09-12 14:35:00
【马上见】长江文明,中华风骨
..从雪山到东海,奔腾6300余公里的长江,流经十三个省区市,孕育了厚重磅礴而丰富多彩的长江文化,涵养了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2025-09-12 16:47:00
【AI编辑部】杜甫携好友在第十四届酒博会再续《饮中八仙歌》
千年之前,杜甫于长安酒肆以一首《饮中八仙歌》定格盛唐酒魂,通过描绘八位嗜酒名士的醉态群像,既展现了盛唐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
2025-09-12 19:36:00
文化中国行丨开放包容:不尽长江滚滚流
文明产生于河流。根据古代文献和传说,长江流域曾经生活着炎帝、祝融、共工、伏羲、女娲、蚩尤、盘瓠等早期先民,其中炎帝因为创制耒耜农具
2025-09-12 19:5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赴山海》的“莫寄托”酒杯竟藏在吉林
刚开播的电视剧《赴山海》中,由成毅饰演的萧秋水调制了一款“莫寄托”惊艳庄主,你可知道,萧秋水用来调酒的同款酒杯就藏在吉林省博物院
2025-09-12 22:29:00
暑假期间,我去五台山“乘凉”,途经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参观了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中出现过的佛光寺。影片中好多背景都取材于山西的古建筑
2025-09-12 22:31:00
高足玻璃杯:丝绸之路上的太原
北齐玻璃杯(太原市博物馆藏)这件玻璃杯,如玉般温润。浑身透出绿色荧芒,轻薄而透亮。大而圆的腹,小而深绿的类似青铜豆的足
2025-09-12 22:31:00
戴用章:投笔从戎铸忠魂
从赣东乡村走出的热血青年,在国难当头之际以生命捍卫家国领空。他叫戴用章,一位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空军英雄。其短暂而壮烈的一生
2025-09-12 07:10:00
跟着诗仙李白去体味安徽山水奇踪
大皖新闻讯 记者从安徽省美术馆获悉,“山水多奇踪——李白在安徽诗作书法展”9月10日在安徽省美术馆正式开展,将持续至10月15日
2025-09-11 17: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