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去世 在世幸存者仅存50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29 22:59: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苏频道

人民网南京12月29日电 根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消息,12月29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去世,享年94岁。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存50位。

常志强出生于1928年2月,小时候住在南京市八宝街1号。家里有十口人,分别是曾祖母、祖母、父亲、母亲、姐姐、常志强和四个弟弟。常志强聪明乖巧,深受长辈们喜爱,是整个大家族的宠儿。“小时候父亲常常把我扛在肩上,在夫子庙看杂技表演,买各种小零食吃。”常志强生前回忆起往事时曾说。

南京沦陷后,常志强一家向难民区跑,“这时日本兵已经打进来了。我母亲抱着小弟弟,胸部被刺一刀,还不肯放下弟弟,接着日军又刺一刀,母亲丢掉弟弟,躺倒在地上,胸口咕咕地冒出了鲜血,小弟还爬着哭着要在母亲怀里吃奶。我赶紧跑过去,把小弟送到母亲跟前,但母亲因胸口被严重刺伤,已经不能讲话,但仍坚持让弟弟喝奶。这时,日军用刺刀对着小弟屁股一刀刺过去,弟弟被摔出老远。父亲也被日军开枪打死。我由于过度惊吓,眼冒金花,昏死过去。”常志强回忆起当年亲眼目睹母亲被日本人刺死,弟弟的泪水、鼻涕与母亲的血水、奶水冻凝在一起的景象,泪水忍不住落下来。以常志强的母亲、弟弟为原型的雕像,如今仍然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雕塑广场中。

这是常志强一生中至暗的一天,父亲、母亲、四个弟弟被日军残忍杀害。没过多久,他的姐姐因患瘟疫去世,常志强从此成为孤儿。

从那场惨绝人寰的屠杀中侥幸存活下来后,经人介绍,常志强到当时筹备建设中的中央化工厂做勤杂工,后来一步步走上技术岗位,负责全厂的设备管理。几年后,娶妻生子,还有了四个娃。

在女儿常小梅的印象中,常志强一直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常小梅回忆道:“记得小时候,我穿的布底棉鞋被雪浸湿,我就跟爸爸撒娇,想让他抱抱我。可是他却跟我说,‘马上到家了’。当时,我委屈极了,心里不知埋怨了父亲多少次。”

常志强的童年经历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家里的禁忌。下雨天,幼时的常小梅总会羡慕别的同学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送伞,有一次哭着问妈妈,妈妈才告诉她,爷爷奶奶被日本兵杀害,并叮嘱爸爸回家时,不要提起这件事。“我们家从来不过清明节,父亲把那段深入骨髓的伤痛深深地包裹在心底。”

长大后,常小梅从父亲口中了解到这段历史的真实样貌,她才恍然大悟,明白了父亲的痛苦与坚韧。“父亲讲述的次数越多,他所经历过的那些场景,就越加细节地呈现在我的眼前。原来在父亲的内心,隐藏着巨大的苦痛,是这份苦痛让他始终警惕着所有人,包括自己的家人。”

1985年8月15日,纪念馆建成开放。当时,常志强很想去看看,但是他却放弃了。他说:“我不想去,一到那里就会想起遍地的尸体,满眼的血腥,实在不想去回忆。”直到1997年,常志强在电视新闻中看到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他愤怒了,一夜未曾合眼。第二天,他就把写好的材料送到纪念馆,“他们不是不承认吗?我活着,这就是见证。”常志强终于打破半个多世纪的沉默,开始向世人讲述那段让他痛彻心扉的苦难遭遇,每次都控制不住自己情绪,声泪俱下。

如今,常志强的后代也扛起了传承记忆的责任,在不断地教育后代铭记那段历史,“我有义务去传承这一段历史”,作为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之一,常小梅常常陪同父亲参加相关活动,她还将父亲的故事整理成《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的生活史》出版,目前已出版发行中英日3种文本。2018年,她还赴日参加证言集会,讲述父亲的亲身经历。老人远去,但他的记忆会永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9 23: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12月29日电 (记者 杨颜慈 朱晓颖)记者29日晚间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获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于2022年12月29日去世
2022-12-29 22:03:00
南京大屠杀在世幸存者仅剩32人
第十一个国家公祭日到来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于12月1日启动。一大早,幸存者夏淑琴、刘民生、艾义英带着家人,赶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哭墙”前,鞠躬、献花
2024-12-02 18:10:00
1213,以国之名,祭以史痛
2024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7周年,截至今年12月1日,登记在册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32人,均已步入耄耋之年。今年12月1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南京
2024-12-13 10:51:00
新江苏 / 十年·回响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2023年12月13日,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0年间,各界中外人士为铭记历史、传承记忆而不懈奔走,以和平为名留下无数动人篇章。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
2023-12-13 05:27:00
日本“和平之旅访华团”:为追寻南京大屠杀真相而奔走
...”14日,面对来访的日本“和平之旅访华团”,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简称“纪念馆”)馆长周峰说。当天,七旬日本老人石川克己率领“和平之旅访华团”来到南京,走进纪念馆
2024-07-15 10:41:00
江苏南京:跨越86年的拥抱
...,国际安全区负责人之一陈斐然的女儿陈朝一(右),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的女儿常小梅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实现跨越86年的拥抱。 昨天,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江苏战旗军旅文
2023-11-26 08:59:00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8周年,胜利广场吹响“胜利号角”
9月3日上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胜利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8周年纪念活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94994部队官兵
2023-09-03 13:58:00
...自:新华网新华社南京4月3日电(记者邱冰清)3日上午,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后代、死难者遗属、学生代表等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清明祭仪式,祭奠遇难的亲人、同胞。一
2024-04-03 17:49:00
...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南京7月7日电(记者邱冰清)反映南京大屠杀史实的有声读物《黑色记忆:南京大屠杀》7日正式上线。《黑色记忆:南京大屠杀》一书由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连红和侵华日
2023-07-07 19:4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