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关宁铁骑:明朝末年的骑兵神话与现实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30 08:45:00 来源:戏说三国

明末的关宁铁骑是著名战场品牌,关于它的兵力,很多人都认为有三四万人之多,这就是想当然了,关宁铁骑的总兵力很难超过3000人,超过这个数字大明的将门就真要破产了。

关宁铁骑:明朝末年的骑兵神话与现实

关宁铁骑并不是明朝正式的骑兵作战单位,它最早出现在清顺治九年成书的《绥寇纪略》一书中,最早的文字来源是“议调西兵二万五千……关宁铁骑二千”,这只所谓关宁铁骑就是祖家的2000精锐骑兵部队。辽东明军也根本就养不起三万人的精锐骑兵部队,李成梁的手下也不可能有所谓的万人关宁铁骑。

因为万历十年李成梁在辽东大杀四方时,按规定整个辽东镇应有军马数量是77001匹,实有马骡4万1830匹,注意这是整个辽东镇所有的马骡数量,不是他李成梁一家拥有的。

关宁铁骑:明朝末年的骑兵神话与现实

按照明清时期骑兵一人两马(李自成骑兵,清代绿营骑兵)、一人三马(八旗军远征准噶尔时)的标准计算,整个辽东镇可以出动的最大骑兵数量是一万多人。努尔哈赤兴起后,明军在关外的总兵力是12万人,其中辽地8万、山海关4万,马、骡总数依旧是4万,辽东的8万军队中还有5万人是守卫部队,能机动作战的兵力只有三万人,按照明军马三步七的兵力构成,辽东明军的骑兵也只有万人左右。

关宁铁骑:明朝末年的骑兵神话与现实

李成梁要是能把九千名辽东骑兵变成自己的家丁,那么辽东镇那就真的姓李了,李成梁第一次下野前,整个李家拥有的家丁数量是3000多人,这才是辽东将门骑兵的极限,因为他家的家丁数量已经占了辽东可用骑兵的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是妥妥的辽东镇地头蛇。

为了平衡李成梁家族的势力,万历才派了拥有数百、上千家丁的马林(家丁上千,他爹是马芳,他个人战术能力极差,混了几十年还是零斩首)、尤继先(家丁800多人)、麻贵(家丁也有千人)等将门大佬充当辽东总兵。

关宁铁骑:明朝末年的骑兵神话与现实

辽东随后兴起的祖家、吴家手中的家丁人数都是3000人左右,这就是所谓的关宁铁骑的全部家丁。袁崇焕充当督师后,是用八万匹马组建骑兵部队(马八万一千有奇),很多人就想当然的认为关宁铁骑已经有了两三万人。大家看书可要看仔细,人家袁督师的职权是“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他动员的可不只是辽东的人马,而是辽东镇加上“登、莱、天津,及定东江兵制”的四镇总兵力,四镇总兵力是“十五万三千有奇”,马匹总数也才达到了81000多,所谓的八万匹马很多都是东江和登莱两镇的,辽东军最多能分到一半。

关宁铁骑:明朝末年的骑兵神话与现实

辽东关宁铁骑是一只非常私人化的部队,它的性质也决定了它的规模并不会太大。因为将门的家丁骑兵福利极高,“过额兵十倍”。按照吴三桂老爹吴襄的算法,他家用八万京营部队的军费,也才供养了3000家丁,因为家丁需要羔羊美酒(细酒肥羊)、高档服装等高薪福利。

关宁铁骑:明朝末年的骑兵神话与现实

吴家本身还要供养陈圆圆等金丝雀,给他家数万人的军费,自然就只养得起三千左右的家丁,这三千家丁就是吴三桂手下的关宁铁骑。也正是因为关宁铁骑有很强的私人属性,它打不了大规模的消耗战,碧蹄馆之战李如松阵亡“官兵二百六十四,伤四十九人”后(主力就是他的1000多家丁)就觉得损失惨重。李成梁也在历次战役中损失了3000家丁后,锐气不在。

关宁铁骑:明朝末年的骑兵神话与现实

关宁铁骑的上限就是辽东骑兵总兵力几分之一,这就决定了它最多只有几千人,而不是几万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30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袁崇焕与关宁铁骑:明朝的辽东防线与新式军队的崛起
...尔哈赤起兵反明,攻陷抚顺开始,到1622年,广宁陷落,明朝先后有40多万部队出关。结果却是损兵折将、辽东土地丢失大半,而且耗费白银超过3千万两。把中央财政和国库打得一穷二白,
2023-11-02 08:16:00
明朝最强的一支部队,哪怕是战死也绝对不会退缩
明朝末年最厉害的部队是哪一支部队?除了清朝的八旗骑兵。最厉害的那就是明朝的关宁铁骑了。这是一支由辽东本地人所组成的重骑兵。这支部队里面有极强的火力装备,有很强的战马,很高的机动性
2023-02-18 20:25:00
明朝花费数百万打造的精锐部队关宁铁骑,最后却抛弃了明朝
...,即前半生反明后半生反清的吴三桂。不过此人在前期对明朝倒也算忠诚,死死的守着那座孤城,尽管祖大寿多次写信劝降,吴三桂也绝不投敌。 不过明军兵败如山倒,还没等到清军破山海关,
2023-02-21 16:05:00
大明花费巨资打造的精锐关宁铁骑,最后却抛弃了明朝归顺清朝
...迈入夏季。年轻的皇太极怀着悲愤的心情,率领大军来到明朝宁远城下。这位刚登基不久的后金皇帝看着宁远城的城墙,不禁咬牙切齿:自己的父亲——努尔哈赤就是在这城下受伤而死,自己一定要
2023-01-02 14:51:00
清军入关时,明朝的关宁铁骑去哪了?
明朝末年,面对后金(清)在辽东地区咄咄逼人的态势,大明帝国节节败退。为了守住辽东,明朝的统治者想到了“以辽人守辽土”的方式,即征发辽东本地的居民进入军队之中,使之保卫自己的家乡。
2023-12-15 15:37:00
明朝花数百万打造的关宁铁骑,为何最后变身三姓家奴
...被逼自杀,大明政权垮台。这句玩笑话的原型就是历史上明朝末年的辽东守军,被后人唾骂的三姓家奴军队——关宁铁骑。1.大明的防线公元1626年,在大明将领袁崇焕的提议下,一支完全由
2023-11-17 10:43:00
明朝最精锐的骑兵部队关宁铁骑,曾刺杀过多尔衮,下场令人唏嘘
...衮、追杀过李自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就在战后,明朝崇祯皇帝以通敌的罪名将袁崇焕抓了起来,并将其凌迟处死。 ▲吴三桂起兵反清,关宁铁骑再次充当吴军先锋。(图/翻摄自百科词
2022-12-31 19:32:00
戚家军最后一战,对阵努尔哈赤的八旗军
明朝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正月初一,已经58岁的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大金,史称后金,自立为大汗,年号天命。两年后,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由,详细列举了明朝的罪过,正式起
2023-06-10 08:52:00
袁崇焕吴三桂吴三桂,字长伯,明朝时期辽东人,祖籍位于江南高邮,其父吴襄任职锦州总兵。明朝崇祯年间吴三桂手握重兵,任职辽东总兵,镇守山海关。吴三桂其人在武术上极有天赋,崇祯皇帝初登
2023-08-28 20:1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清代民国百家书法展在北京圣佳艺术中心展出
11月24日始,北京圣佳艺术中心将精心呈现“墨薮星辉——柳溪书屋藏清代民国百家书法展”。据圣佳艺术中心负责人薛世清介绍
2025-11-27 11:17:00
《爷爷的白鹿原》是一曲以黄土为基、血脉为弦的深沉颂歌。诗人通过“爷爷”这一意象,将个人家族记忆与地域文明史巧妙缝合,构建起跨越时空的文化坐标系
2025-11-27 11:17:00
6米长、2.5米高的书柜里,1000多本日记从底层整齐码放到顶层。83岁的太原晋源区晋祠镇老人郭永安,用61年时间将个人生活
2025-11-27 12:56:00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考古发掘一处西晋十六国时期家族墓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周陵镇豆家村东南,考古发掘一处西晋十六国时期的家族墓地。不久前出版的《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刊发了《陕西西咸新区豆家村西晋十六国墓发掘简报》
2025-11-27 13:41:00
县在发生|福州人必看!永泰藏了400多年的“神秘文书”亮相
近日,200余件永泰文书在永泰县博物馆首次集体亮相,这些展品时间跨度达400余年,不仅承载着明清时期永泰社会经济变迁的密码
2025-11-27 19:17:00
咸阳地区首次发现北魏早期墓葬 出土陶俑有浓厚“鲜卑风”
先后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洛阳的北魏,在中华民族大融合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局面
2025-11-26 16:26:00
步屧深林晚,春池赏不稀。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野日荒荒白,悲风稍稍飞。无由睹雄略,寥落壮心违。———清·朱彝尊《晋祠唐太宗碑亭题壁》清代诗人朱彝尊曾五游晋祠
2025-11-26 20:24:00
11月25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的运城市垣曲县西窑墓地考古发掘资料显示,该墓地为春秋晚期贵族墓葬,很可能与历史上晋国讨伐皋落氏后设置的“瓠丘”邑的管理者有关
2025-11-26 20:24:00
“国保”背后的故事(15)古刹深处映“霜红”
【多福寺】多福寺名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马头乡庄头村。始建于唐,宋末毁于兵火,明洪武年间重建
2025-11-26 20:24:00
高欢与晋阳霸府
蒙山脚下北齐开化寺连理塔(资料图片)晋阳霸府,又称大将军府、大丞相府,是高欢与其子高澄、高洋在晋阳建立的权力机构,也是我国历史上东魏与北齐王朝的统治重心
2025-11-26 20:24:00
江苏南京:“钢铁与荣耀:欧洲骑士盔甲与文化展”28日开幕
南报网讯(记者鲁舒婷)11月28日,“钢铁与荣耀:欧洲骑士盔甲与文化展”将在南京城墙博物馆开幕,约140件(套)来自意大利的殿堂级馆藏珍宝将集中亮相
2025-11-26 10:27:00
一场有趣的讲座在南京晓庄学院举行 苏轼与王安石的交锋 对年轻人成长有何启示?南报网讯(记者姜静通讯员王蒙李荔慧)11月25日下午
2025-11-26 10:27:00
谭知耕——忆金牛山反袭击战【抗战亲历者口述史】【人物小传】谭知耕,1917年出生,1930年参加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025-11-26 10:29: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周雪莉)近日,记者从白口城考古队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的文章中获悉,白口城遗址考古发掘获重要成果。白口城考古队发现了白口城外城南门三次大规模营建的情况
2025-11-26 07:08:00
“任小林绘画四十年”将在苏博西馆展览
江南时报讯 “任小林绘画四十年”展览将于2025年11月25日在苏州博物馆西馆开展。本次展览旨在通过25件代表性创作以及相关手稿
2025-11-24 15: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