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7月10日,不少来贵州避暑旅游的游客来到遵义会议会址,参观完这座见证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历史地标后,走进遵义会议陈列馆二楼,体验红色文化数字化项目《转折·从头越》VR展。这一融合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AI)和全息影像等前沿科技的沉浸式展览,让游客们仿佛“穿越”回1935年,以第一视角感受湘江战役的悲壮、遵义会议的惊心动魄和娄山关大捷的壮烈。

《转折·从头越》VR展中强渡湘江战斗场面(贵州探源数字文化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转折·从头越》VR展采用5G/6G多频段聚合技术,支持50人同时进行无线串流体验,画面达到4K分辨率、120Hz高帧率,确保超低延迟与超高流畅度。该展以“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娄山关大捷”三大历史节点为核心,通过VR技术让观众体验“飞”临点金山、竹筏“渡”江、枪炮“震”天等逼真场景。
戴上轻量化VR头显后,游客将瞬间置身于战火纷飞的湘江畔,子弹呼啸而过,战士呐喊声穿透耳膜;随后“走进”复刻的遵义会议厅,与历史人物“呼吸相闻”;最后登上娄山关隘口,目睹红旗漫卷、冲锋号角响彻硝烟战场。
“专门带孩子来看,小朋友感觉非常震撼,场景非常逼真,炮弹砸下的瞬间,下意识躲避,仿佛真的置身战场一般,能切身感受伟大革命精神。”一位游客带着孩子来学习历史知识,分享了她的感受;“非常有代入感,给我们的感受确实是回到了当时那个年代,感觉特别震撼,身临其境,非常有意义。”年长的游客这样描述;“我是一名军人,特别能感受到当时我们红军的这种作战精神,特别是团结协作、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当代军人要不断地传承。”一位军人游客这样讲述;“看完之后感觉心潮澎湃,红军太不容易了。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一位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这样说。

《转折·从头越》VR展中亮起的轮廓可供游客参与体验(贵州探源数字文化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这或许就是科技赋能文化的最大意义——让历史不再是遥远的回响,而是触手可及的信仰之光。“本次vr展在交互体验上作了升级和调整,观众在观看体验的过程中,既可以看也可以玩,在一些战斗场景,观展者可以拿起炮弹和红军战士一起战斗,以及和红军一起推动大石头砸向阵地下的敌人。”贵州探源数字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在380平方米的展厅内,配备了4-6名安全员,充分保障观众在体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作为纪念遵义会议90周年的重点数字化项目,《转折·从头越》VR展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贵州总站指导,央视频、贵州日报融媒体集团、贵州探源数字文化有限责任公司等联合打造,旨在通过“文化+科技+旅游”模式,让红色历史“活起来”。

游客在观看《转折·从头越》VR展(重庆《当代党员》记者吴曼祯 摄)
展览特别注重“小切口”叙事,在聚焦光华铺阻击战时,以战士视角展现湘江战役的惨烈,让游客更深刻理解长征精神。自5月1日开放以来,该展已吸引大量游客,年龄跨度从5岁儿童到90岁老人,不同年龄段的游客都有不同的新奇体验。
近年来,贵州积极推动红色文化数字化,除《转折·从头越》VR展外,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遵义《伟大转折》舞台剧等创新项目的推出,不仅增强了红色教育的感染力,更成为贵州文旅融合的特色名片。一位来自重庆的游客告诉记者,这种“可触摸的历史”让年轻一代更能主动了解革命故事,也为红色旅游注入新的活力。

位于遵义会议陈列馆二楼《转折·从头越》VR展旁边的同名文创店(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郎艳林 摄)
会址大门前,不少游客在此合影留念,红旗迎着风猎猎作响。在贵州这片红色热土上,一场关于传承与创新的探索仍在继续。当数字技术的浪潮奔涌向前,那些镌刻在时光里的精神密码,正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当代人的生活,激励着新时代的奋斗者,在新征程上续写新的“转折”篇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香琳 冯倩
视频来源/贵州探源数字文化有限责任公司
编辑/郎艳林
一审/赵中行
二审/周芸吉
三审/梁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13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