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由校作为皇上,他算昏君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0 14:5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明熹宗朱由校,16岁即位,在位七年,却一心喜欢木工的活儿。就因为如此,魏忠贤专门找他做木工的时候,跟他汇报国事,而不务正业的朱由校,就让对方看着办,结果魏忠贤越来越放肆。可谁知,朱由校却忽然死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由校作为皇上,他算昏君吗

众所周知,奇葩皇帝看明朝。身为一国之主,不想着如何安邦治国,一门心思地扑在了木工活计上,这样不务正业的奇葩帝王就是大明王朝的特产。那么这位号称木工第一的皇帝,水平到底如何呢?

清代学者赵吉士曾经在自己的《寄园寄所寄》一书中记载到,明熹宗朱由校对于木工有着一股独特的喜爱之情,而他营建楼宇的手艺即使是一些非常有名气的大匠也是比不上的。

朱由校是光宗朱常洛的长子,按照道理来说,无论他最后能不能继承皇位,以他皇长子的身份都是被寄予厚望的,所以一出生就应该被重点培养,学习治国安邦之策,然而事实却截然相反。

万历皇帝不喜欢长子朱常洛,一心想着要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即使在朝臣的逼迫之下勉强立了朱常洛为太子,也依旧拖着不肯让他出阁读书,严格说起来朱常洛算得上是半个文盲了,自然无暇顾及到自己的儿子。而他又是个短命的,登基不到两个月就驾崩了,16岁就登基为帝的朱由校更是一天书都没有读过。

朱由校作为皇上,他算昏君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朱由校也没有想着多读点书增长自己的见识,承担起治理天下的责任,他看不懂那些堆积在案上的折子,也不想弄明白该如何去处理,反而一门心思扑在了木工上面。

都说勤能补拙,但是事实证明1%的天赋比起99%的努力更加重要。文盲皇帝读书不行,在木工方面却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连领进门的师傅都没有,完完全全是自学成才,却稳坐明朝木匠的头把交椅,秒杀一众从业多年的老木匠。

毫不夸张地说,朱由校就是“明朝鲁班”,他不仅展现出过人的天赋才能,设计出来的东西也都是实用性非常强的,而且款式新潮,时常有奇思妙想。

朱由校作为皇上,他算昏君吗

当时宫内流行用木桶盛水喝,某一天朱由校突然就来了灵感。他想办法在木桶内设置了一个精巧的机关,然后在外面放上几个木球,只要一操纵机关,木桶里面的水就会激起水柱喷射而出,被水击中的木球盘旋不息,令人叹为观止。

史书上还记载,当时人们所使用的木床是非常笨重老旧的,要好几十人才能够搬得动。朱由校嫌它又重又丑,就亲自设计图样,整个过程中甚至连锯木板这样的体力活都亲力亲为,最后制作出了一张美观又实用的大床。雕花镂空精美不说,还很结实,最重要的是这张床是可以折叠移动的,非常方便。

朱由校作为皇上,他算昏君吗

大到床、木桶喷泉,小到漆器、梳妆匣等物品,朱由校制作起来都是得心应手,而他最喜欢做的还是房屋建筑。根据《旷园杂志》一书的记载可以得知,朱由检曾经仿造乾清宫的模样打造了一座缩小版的宫殿,巧夺天工,堪称当时一绝。但是他本人却嫌弃成品不够完美,狠心给毁掉了,如此追求极致完美也难怪他的木工技艺能超乎寻常了。

然而朱由校的这份精益求精却没有放到他的正业之上,把国家大事都丢给了旁人,一心只知道耽于享乐,由此给了魏忠贤可乘之机。除了木工,朱由校最喜爱的就是傀儡戏了,兴致来了还得自己扮演一番,也因为嬉戏过度才会亏了身子,整天都是病恹恹的。

后来他带着乳母客氏和魏忠贤一起到宫中西苑乘船游玩,大肆饮酒之后又醉醺醺地跑到深处去泛小舟,却不想小舟被狂风刮翻了,他也跌入了水中。虽然很快就被救了上来,但是却落下了病根,群医束手无策。

朱由校作为皇上,他算昏君吗

这个时候尚书霍维华进献了一种叫做灵露饮的灵丹妙药,说是吃下只能就能够药到病除,而且立竿见影。朱由校对此深信不疑,就每天按时服用,没想到没过多久竟然全身水肿卧床不起,原来所谓的灵露饮就是蒸米水。或许是预感到自己时日不多,朱由校把自己的弟弟朱由检给叫到了床前命他继位,安排好这一切就驾崩了。

朱由校的木工手艺,在当时可以说是无人能及,堪称第一。但是他身为皇帝却没有尽到该尽的职责,任用魏忠贤这样的奸佞之人搞得朝廷乌烟瘴气。如果他能够生在寻常人家,未尝不是一大幸事。可人生哪里有“如果”二字,朱由校的人生,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0 21: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皇帝朱由校的死和游泳有何联系
...治理国家的事务还没有经验,又贪玩好耍。即使是当上了皇上也没有让他规矩地做事,而且对于自己不擅长的政事,朱由校又想到办法来治理,自己不会就找人来帮忙打理,当然这个人得是自己信任
2024-06-24 13:16:00
“木匠皇帝”朱由校,他的木工活水平到底有多高?看完我不淡定了
...校这木匠手艺到底啥水平呢?据明末的《酌中志》所写:皇上特别喜欢盖房子,只要他自己拿起斧锯凿子进行削凿,那手艺精巧得连能工巧匠都比不上。而且皇上还喜欢当油漆匠,凡是他亲手使用的
2024-12-15 17:38:00
明朝历史上在位最短的皇帝,在位29天而亡的明光宗
...之高可见一斑。朱由校作品四、打击东林党,重用宦官魏忠贤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后,也想有一番作为。面对当时明朝上下吏治腐败、贪污成风的现实,东林党提出的廉正奉公,振兴吏治的主张,正中
2023-01-25 20:38:00
张嫣:美貌背后的智慧与勇气,明朝皇后的传奇人生
...国范围内选举,并设“八关”来重重审察,最后才能来到皇上的面前。张嫣便是这全国五千多人的选美大军中脱颖而出,来到明熹宗的面前。刚开始还有人因为她长得胖来反驳她不适合为后,但明熹
2024-05-01 14:16:00
明熹宗朱由校到底是文盲皇帝还是木匠皇帝?
...也有人说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木匠皇帝。还有人说他是一个昏君。可谓是众说纷纭。这位颇有争议的皇帝就是明熹宗朱由校。堂堂的大明皇帝为何是一个文盲,又为何是个木匠,有人骂他是昏君又为何
2024-01-04 15:13:00
宁远之战:明熹宗朱由校与明朝的命运之战
...党争不断,民不聊生。这些真的能说明他的无能吗,他是昏君吗?我看未必,很多人忽略了他的真正能力。1、平衡党争他16岁继位,在位七年,期间一直小心翼翼地平衡东林党和阉党,利用东林
2023-09-30 15:47:00
明武宗与明熹宗:被误解的明朝皇帝
说到明朝的昏君,对明朝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一般都会想到明武宗和明熹宗,在史书中,这两位皇帝有着很多相似的特点,宠信宦官,致使权阉横行;有皇帝不该有的自己的特殊爱好(武宗好武,熹宗好木
2023-11-21 07:42:00
魏忠贤因躲避债主自宫进皇宫做太监,从而走向人生巅峰
...在所谓的亲情,官员之间为了上位也不存在真友情,就连皇上身边的太监也对权力有巨大的期盼,古时候宦官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他们整天陪在皇上的身边,是和皇上接触时间最久的人,比皇上
2023-04-19 09:04:00
明王朝的宦官专权原因、后果及影响
...,在朱翊钧即位之后登上了权力巅峰。万历皇帝是著名的昏君,他效仿自己的爷爷几十年不上朝,把所有事情都扔给身边的人。张居正在这种形势下要进行改革,少不了强有力的支持,而冯保就是那
2023-10-20 22:1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闹市寻迹西安都城隍庙 宛如历经沧桑的智者
西安都城隍庙坐落于西大街,宛如一颗遗落人间的历史明珠隐匿于闹市之中,散发着独有的神秘与古朴。作为统辖西北数省城隍的西安都城隍庙
2025-08-07 07:36:00
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在京举办130余件(组)文物在中国考古博物馆集中亮相,唐代陶质龙首修复后首次展出本报讯(记者龚正龙)雄安古州城出土的两件唐代陶质龙首修复后首次展出
2025-08-06 09:01:00
高山仰止、史笔昭世、河山之阳……穿过一座座木牌坊拾级而上,一步一脚印登上拔地40余米高的汉太史司马迁祠,放眼望去,大河奔涌,长桥飞跨,史圣凝望!#大河奔涌万象新#来源:华商网 相
2025-08-06 11:48:00
赵培宪:从战俘营到正义审判的血泪控诉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赵培宪同志(图片由太原市档案馆提供) 位于太原市小东门附近的“太原工程队”的血泪记忆旧址,静静地隐匿在城市的喧嚣当中
2025-08-06 13:00:00
在陕西韩城司马迁祠墓的祈福墙上,学子们留下心中所愿。“逢考必过”、“圆梦西工大”、“学业所成”......你们许下的心愿都实现了吗?#大河奔涌万象新来源:华商网相关热词搜索:心愿
2025-08-06 13:25:00
池州学者喊话《长安的荔枝》原著作者及出版社: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创作地非泾县应为秋浦县(今贵池)
大皖新闻讯 随着暑期档电影《长安的荔枝》热映,其原著小说也引来一些阅读爱好者青睐。近日,池州市贵池区文联主席张华在研读原著时发现
2025-08-06 14:30:00
武当武术名家陆国柱向武当山特区档案馆捐赠珍贵档案资料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朱江 通讯员 王婷婷)8月5日上午,当代著名武当武术名家、书画家陆国柱先生珍贵档案捐赠仪式在武当山旅游发展中心隆重举行
2025-08-06 16:24:00
【图说政务】上周看点:荔波县今年新增5种病种实现“跨省通办”
编辑:骆文文一审:王曼二审:徐红三审:袁小娟
2025-08-06 18:49:00
“看·见殷商”展览新增四件国博珍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实习生 陈玺炀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8月5日,从中国国家博物馆新引入的四件殷商时期珍贵文物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看・见殷商”展览正式亮相
2025-08-06 20:05:00
《南京照相馆》六安家书让人泪目 金寨最新揭开三封“哑谜”家书背后真相
大皖新闻讯 电影《南京照相馆》开头,一对夫妇拦住邮差苏柳昌问:“阿昌,有信吗?六安寄来的。”在拿到信后老两口兴奋不已:“是我女儿的字
2025-08-06 20:18:00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殷维制作 孙上修
2025-08-06 21:5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烽火岁月里的课本 见证不屈民族脊梁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蒋巍 朱江 田晶晶)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近日,记者在武当山一位收藏爱好者家中
2025-08-06 19:58:00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②|栗子树下的交通站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红梅 刘丽普 曹青文案:宗苗淼 王学峰 李春炜制作:齐媛媛 曹旭 翟晓晖 宋学双鸣谢:灵韵数字艺术工作室
2025-08-05 08:28:00
97岁抗战老兵刘益谦:只想把受伤的战士照顾好,少疼一分是一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回望烽火岁月,97岁抗战老兵刘益谦的话语朴实而坚定:“一当兵我就被分到了卫生队,其实心里想得很简单
2025-08-05 12:05:00
团城演武厅 香山脚下的清代阅兵场
◎户力平在香山脚下,有一座椭圆形的城池建筑,青灰色的城墙,绿色的琉璃瓦顶,在远山的映衬下,显得雄伟而古朴,这就是具有260多年历史的清代阅兵场——团城演武厅
2025-08-05 14: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