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吕梁日报
白育铭:我有责任带领村民致富
□ 本报记者 李亚芝
在兴县蔡家崖乡张家岔村,提到第一书记白育铭,村民们连连称赞,“这小伙子不错,别看他年轻,本事大了,是实实在在为百姓做事的好后生。”90后的白育铭是市农业农村局派驻兴县张家岔村的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两年的驻村时间虽然不长,但白育铭却做了不少实事,在当地口碑颇好。
白育铭从安徽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怀揣着多年所学一心想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当他满怀信心来到村里后,白育铭却犯了难。本以为仅仅是条件艰苦,这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可以忍受的。关键问题是村里老年人居多,再加上村民的不配合和不信任,如何开展工作让他犯了难。
但是,这种畏难情绪很快就打消了,白育铭想通了,“既然组织信任我,让我当第一书记,我就要担负起这份责任,想再多,都不如行动起来。”
如何让村民富起来,腰包鼓起来?这是白育铭首要思考的。万事开头难,经过一段时间的入户走访,了解村民的想法和需求,实地考察了村情村貌,白育铭的工作思路逐渐清晰起来,用自己的专业所长为张家岔村未来五年发展进行了科学规划,探索出张家岔乡村振兴的发展途径。
在农民增产增收上,经过反复研究,他认为可以探索新的种植模式,就是打造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绿色防控试验田。理论知识有了,怎么联系实际,运用到实践中这是关键。白育铭也深知,要想让这种模式得到推广,必须要让村民看到实打实的成效。所以从去年开始,白育铭有了搞试验田的想法,经过和村民的沟通,村民们同意借给他两亩地,用来搞田间试验,得到村民的支持,白育铭喜出望外,用村民的话说:“白书记自己买种子,买化肥,顶着大太阳在地里干活,他很认真。”随着试验田初现雏形,村民们开始慢慢地接受他,一起和他探讨怎么种好庄稼,把他们的经验告诉他。一年的辛勤劳动,终于有了满满的收获,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今年有不少农民也开始了他的这种植模式。
为了打破单一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白育铭又想到了利用村里的本土资源,探索“有机肥厂+鲜食玉米”发展模式,将水果玉米和糯玉米加工包装,进行反季节销售,从管理到收购再到销售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经过重重努力,鲜食玉米和有机肥厂正在有序地步入正轨。
除此之外,白育铭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对全村百姓每年至少开展6次防返贫动态监测大排查,对重点人群一月开展两次入户走访,仔细了解他们近期的基本生活情况、健康状况、孩子受教育、外出务工情况及饮水安全等情况。
由于张家岔村是6个自然村合并成的行政村,村情比较复杂,因此,他在驻村期间,几乎没有假期,天天与老百姓在一起。“村里的工作需要自己慢慢揣摩,我会尽自己的力量为百姓做点实事。”白育铭深有感悟地说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5 14: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