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AI走读新质生产力丨杭州强脑科技公司:迈向脑洞大开的未来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5-02-24 14:56:00 来源:杭州网

编者按:

数字杭州,活力奔涌。超前的战略眼光,让杭州在创新领域率先起飞,从“杭州六小龙”引发的全球关注,堪称“杭州现象”。

浙报集团杭州分社推出“新春走基层·一线潮——AI走读新质生产力”栏目,记者携手“西湖智库”专家走读杭州创新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沉浸式体验科技中国的春潮澎湃,一同走入杭州引育科技新锐的神秘之境……

本期将镜头对准推动脑机接口技术从1到100的进化的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

1924年,德国神经科学家汉斯·伯格通过头皮电极首次记录到人类脑电波。这一发现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突破之一。

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韩璧丞无数次讲起这个“简陋”的实验,那是脑机接口从0到1的历史时刻。

2015年,韩璧丞与伙伴们几乎是在同样简陋的条件下创立了强脑科技(BrainCo),他们的目标是:推动脑机接口技术从1到100的进化。

仅仅3年后,韩璧丞和团队决定将公司总部搬到杭州。他们要让脑机接口跨越实验室穹顶,为这场持续百年的努力构建全新坐标系,他们认定杭州是最适合的“枢纽”城市。

在“杭州六小龙”的现象级热度推动下,更多人开始意识到“强脑”的价值——截至目前,全球脑机接口领域融资额最高的两家企业,强脑科技是其中之一。他们试图用截然不同的方式,链接人类的意识与行为。

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这个年轻的公司将给世界带来变化。

走人更少的路

2月12日,久未更新的强脑科技公众号、微博突然放出消息,寻找“真正的极客”:面向全球招募神经传感器、机器人、算法、液压和流体等多个方向的顶尖科学家和专家工程师。

强脑科技合伙人何熙昱锦特意在朋友圈请大家帮忙扩散:“期待与我们一起用科技的力量,守护普通人,改变世界!”

10年前强脑科技成立时,“技术改变世界”就是他们坚持的方向。当时,韩璧丞还在哈佛大学脑科学中心读博士,研究神经科学。

纵观脑机科学百年历程,这一领域的技术派几乎都选择了“开颅”侵入式方向。

在旁观了20多起开颅手术后,韩璧丞毅然选择了一条更少人探索的路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相比侵入式,非侵入式更加容易被人接受,也拥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因为脑电信号极其微弱,采集前必须用导电膏涂抹头皮,而导电膏的使用需要彻底清洁头皮油脂。为此,他每天至少洗4次头,以至于母亲一度以为他在美国“勤工俭学,给别人洗头”。

这种看似枯燥的日常,最终促成了团队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上的重大突破——研发出无需导电膏的干电极传感器,极大提升了脑电信号采集的便捷性和精度。强脑科技也成为首个入选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的中国团队。

这样的执着,让大半时间都泡在实验室的韩璧丞在同事眼中始终像一个研究员多过像老板。把实验室成果带到真实世界,是他与团队共同的愿望。

至于为什么选择杭州?韩璧丞提到,2016年,杭州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明确提出“打造创新创业新天堂”,以开放姿态招引全球人才,也开启了人才净流入率连续保持全国首位的纪录。

也是那一年,强脑科技进入了杭州的视野。事后韩璧丞回忆那次会面,说杭州科技考察团是唯一一个不远万里到波士顿办公室与他面谈的官方组织,聊了三四个小时,“聊得最多的竟然都是脑机接口未来的发展”,显然他们对这项技术的未来发展已有所洞察。会面后不久,整个团队就从波士顿飞到杭州,落户余杭。

“我们选择扎根杭州,不仅因为核心团队都是中国人,也得益于杭州政府的诚意和远见,他们对初创企业的信任让我们振奋。”何熙昱锦说,那才是强脑科技决定把总部迁到杭州最重要的原因。

成为新时代的“电”

截至目前,强脑科技已完成约3亿美元融资并投入研发,与马斯克创立的Neuralink并列为全球脑机接口领域中融资规模最大的两家公司。

人类拥有860亿个到上千亿个神经元,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更是不计其数,要想弄清楚所有神经元及其连接,几乎不可能。所以在脑机接口的研究与应用中,研究者关注的并非单个神经元的活动状态,而是每个意图产生后,整体脑活动所呈现出的、最容易被检测的表征,这也构成了“脑机交互”链条的起点。

在研究陷入瓶颈时,韩璧丞曾怀疑,非侵入式这条路是否走错了。很幸运,他遇到了一位特殊的“实验员”——幼时因故失去两只手臂却一路拼搏成为参加国际比赛的残疾人运动员的倪敏成。

“在残运会赛场上,我见过世界上最先进的各种假肢,但第一次见到强脑科技的仿生手时,感觉就像触电了一样。”倪敏成回忆说。事实上,倪敏成不仅是技术落地的受益者,更是技术研发的重要支撑者。他为强脑科技第一代仿生手的神经电、肌肉电信号数据库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来源。不过那时,处于试验阶段的仿生手需要在腰上绑外接电池。

如今成为强脑科技体验官的倪敏成已经可以用仿生手写出遒劲的毛笔字,而强脑科技新一代智能仿生手也早已不需要外接电池。

强脑科技选择让前沿技术走出实验室,在真实需求中迭代生长。2022年1月,强脑科技实现全球首个高精度脑机接口产品单品10万台量产。从用户发布的视频里,我们能看到他们用仿生手剥香蕉、弹钢琴、打电话,用仿生腿走路、攀岩、滑滑板……

“2024年,我们单季度销售量已经是2023年全年的四五倍。”何熙昱锦认为,脑机接口技术或许可以成为新时代的“电”,“就像20世纪初的互联网,一旦技术成熟,可以赋能百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卡位“脑计划”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科技战略的精准卡位。

从2013年开始,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相继启动国家脑计划。

仅过了一年,中国科学院就成立“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布局新一轮的脑科学竞争。2021年,“十四五”规划中,我国第一次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列入重点关注的七大前沿技术产业。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强脑科技的目标远大。他们想继续基于脑机接口技术,去探索和解决阿尔兹海默症等全球高负担疾病问题。

两个多月前,强脑科技与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携手成立创新实践中心,将致力于脑机接口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创新,构建“产、学、研、赛”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赋能普通高校及职业技术院校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实训中心建设。

到强脑科技总部所在的钱学森路上走一走,你就会明白杭州的创新浓度。这座城市不仅集聚着数十家与脑科学、人工智能产业高度关联的企业,更孕育出独特的产业生态——从电子皮肤、神经反馈算法到云计算,每个细分领域大多在半径5公里内就能找到协作伙伴。

正如韩璧丞所说:“我们在定义人机共生的中国方案。”

杭州的创新基因正在发生更深层的裂变。当外界还在津津乐道杭州数字经济“软实力”时,这座城市已在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生物与仿生工程等硬科技赛道悄然融合,一道新的护城河汩汩流淌,“天堂硅谷”正快步迈向“硅谷天堂”。

【西湖智库·一线潮点评】

以梦为马,创新浙江有定力也有耐心

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杭州的成功在于找准了比较优势,坚定选择了数字经济,从2000年前后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种下杭州数字经济时代基因,到今天以杭州“六小龙”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企业澎湃发展,是用二十年时间浇筑的数字经济基座与一代代创新火种的深度融合的结果。早在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提出“八八战略”、前瞻性布局建设“数字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千,一张蓝图绘到底。杭州数字蝶变,离不开党中央的战略指引和一代代建设者久久为功的矢志坚守,也离不开无数创业者脚踏实的探索精神。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在我国“放管服”系列改革指引下,浙江先后实施“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等重大改革,取得积极成效。杭州打“创新牌”、吃“改革饭”、走“开放路”,大胆探索实施一系列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行之有效的创新实践,用“四到”服务政府助力“四千”精神企业成长。归纳总结“四到”服务:“不叫不到”——无事不扰,让企业有一个安心、清净环境,一意一心谋划发展。“随叫随到”——有求必应,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能够第一时间予以反馈。“服务周到”——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对企业进行无微不至的支持。“说到做到”——言出必行,对企业的承诺坚定不移地加以兑现。

可与全球前沿研究人员对话的专业化政府团队。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需要知科技、懂产业、明方向的政府工作人员,才能与研究世界前沿技术的科学家、创业者对话。早在十几年前,群核科技、强脑科技等公司创始人在海外留学时,空间计算、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对大多数人还很陌生,技术也还只停留实验室阶段。但浙江省的政府官员、招商团队就已了解到新兴技术重要性和产业发展潜力,积极招引年轻高技术人才回国创业。

以梦为马,助力年轻化、高知化团队硬核创新。强脑科技等杭州“六小龙”是人工智能技术主导背景下,浙江数字经济的创新先锋,标志着“创新浙江”向企业更加多元、生态更加丰富发展,更是从应用创新、跟随创新向硬核创新、前沿创新拓展。从效率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的跨越,本质上是民营企业家主导的群体向科学型企业家主导的群体跨越。强脑科技、云深处、群核科技、灵伴科技等创新企业都是用“十年磨一剑”长期理想主义紧跟世界前沿、开展科技创新。那么,政府支持硬核科技研究、未来产业发展,也要有“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的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坚持“算长远账”,培育更有担当的耐心资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24 1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助力西部大开发 百事公司首家西北地区食品基地落地陕西西安
...新质”食品生产基地。响应国家倡导的传统制造业“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的号召,百事食品陕西生产基地将按照国际“净零排放”标准进行建设。这不仅是百事公司向“地球与人和谐共生”愿景矢
2024-04-25 13:08:00
乌镇网事:用好“亚运遗产” 数字技术普惠中小企业
...研发。这十年,互联网、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在带来更大生产力、更大便利度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样、更复杂的安全风险。“最初的网络安全,就是能保证上网,到后来的要保障数据安全,如云数
2023-11-10 23:22:00
...特别为护航企业创新活力设立的机构在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的知识产权支撑,这就是杭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过快速预审 专利授权周期大大缩短产品刚上市就能获得知识产权
2024-03-21 06:54:00
...记在了笔记本上。“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提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提高产业链稳定性的‘方法论’。”去年,成都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01.2亿元、同比增长6.0%,成为全球最大的智
2024-04-24 06:16:00
...从“实验室”到“大市场”江南科技城“无界”催生新质生产力记者 方亮 郑丽华萧山微融圈 陈洁科学家和企业家,这两种看起来完全不同的身份,正成为越来越多科创人身上独特的标签。继成
2024-05-22 06:20:00
助力新质生产力 从半年报看杭州银行如何加速破圈
...风险抵补能力增强。靓丽的指标背后,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杭州银行积极投入金融资源,加强创新驱动,聚焦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重点领域向新而行
2024-08-29 21:15:00
杭州万科拧动创新发条,助力城市向上
...进行一场激烈的思想碰撞和天马行空的交流。好生态就是生产力,杭州万科通过连续6届的发条节,为产业营造着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时光不止,步履不停,杭州万科的“发条精神”永远在激荡。
2023-12-12 06:30:00
北京银行杭州分行:聚焦科技金融 助力企业向“新”向“绿”发展
...与科技型企业同向而行,始终把发展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点经营方向,致力构建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以“专、精、特、新”的精神在产品、服务、合作模式上不
2024-07-26 18:00:00
把政策“含金量”转化为发展高质量!贵州加快建设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
...一的数据要素市场是实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今年5月,在国家数据局推动下,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等24家数据交易机构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论坛上联合发布《数据
2024-07-07 12:21: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DEKRA德凯百年庆典隆重举行:传承百年使命,共创安全未来
2025年,全球领先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DEKRA德凯迎来成立一百周年。值此世纪里程碑之际,DEKRA德凯亚太区于9月12日在上海隆重举行百年庆典
2025-09-16 13:38:00
中国品牌,全球奖项:及象教育双奖加身,引领银发教育“中国服务”时代
9月13日,第四届全球品牌经济大会在北京首钢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作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大会以“向远
2025-09-16 13:38:00
优机优补、有进有出:中国农机正迎来新的黄金时代
大众网记者 刘晓雨 通讯员 张一晓 潍坊报道当前,中国农机行业正站在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国家通过“优机优补、有进有出”的补贴政策
2025-09-16 10:21:00
河北新闻网讯(闫丽颖、罗俊明)近日,开滦股份范各庄矿顺利完成SVG智能升级改造工程。该工程不仅破解了长期困扰安全生产的供电系统稳定性难题
2025-09-16 09:41:00
西贝真正的敌人,从来都不是罗永浩
近期最热的事,毫无疑问,罗永浩大战西贝。如果你还没关注,也没事,差评君给你简单说下来龙去脉。9月10号,罗永浩发了条微博
2025-09-16 05:14:00
江西超高压工程实现“智能”验收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谢梦丽)9月12日,随着一架无人机平稳返航,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在赣州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现场的全线数字化验收顺利完成
2025-09-16 06:53:00
南京天加环境攻克技术难题,“节能”和“减排”双路径绿色发展为地球控温1.5℃持续努力□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黄琳燕当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上升超过1
2025-09-16 07:46:00
“法国经验”遇上“中国制造”,南山飞卓攻克大飞机产业链“关键一步”——全球主力民航客机今后将用上“南京造”□通讯员杨淏涵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希一个是欧洲排名第一的飞机精密零件制造商法国FigeacAero(下称“飞卓宇航”)
2025-09-16 07:46:00
最浪漫的潮州特产,统治美国人婚礼
凌晨3点,广东潮州。一家婚纱公司收到一封紧急邮件,屏幕那端,是美国客户的紧急恳求——“请务必保质保量,按时交货,拜托拜托”
2025-09-16 05:13:00
36氪合伙人、副总裁李政:中国产业的未来在哪?| 2025年36氪产业未来大会
9月10日,由36氪主办的2025年36氪产业未来大会在中国厦门盛大启幕。本次大会重磅携手商务部主办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2025-09-16 01:03:00
核电“听诊器”打破卡脖子壁垒 中船集团携多款核心产品亮相烟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于民星9月15日,2025山东清洁能源产业博览会和第18届烟台国际核电工业及装备博览会双展联动
2025-09-15 23:49:00
南方电网兴义供电局:职工自研装置投入使用 开启变电设备一键检测新模式
9月11日,在南方电网兴义供电局500千伏仁义变电站内,一套由该局文峰职工创新工作室历经3年自主研发的“无线传输型的氧化锌避雷器多组同步带电检测装置”成功投入使用
2025-09-15 23:11:00
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汪江涛:以人才体系创新激活企业内生动力
文/许笑“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在于精准识别组织痛点,通过体系搭建、机制创新与人才激活,将人力资源转化为推动企业前行的动能
2025-09-15 11:17: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久泰平近日,围绕“预制菜”的争论持续发酵,引发广泛关注。表面上看,双方争执的焦点是“什么才算预制菜”,实则揭开了餐饮行业一个长期被回避的核心议题
2025-09-15 11:22:00
威海智造 冠军领航 | 从“千规千面”到“千舱千智”,一艘高端客滚船的“冠军制造”算法
大众网记者 宁晓洁 仇艺畅 威海报道威海湾畔,巨轮林立,焊花飞溅。这里是招商工业威海船厂的生产现场,一艘艘高端客滚船正在建设中
2025-09-15 11: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