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蜱虫可传播多种疾病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4-05 07:1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赣南日报

每到春季,蜱虫就进入活动高峰。它通常出没在草丛、灌木丛、森林等植物茂密的地方,活动范围较小。

蜱虫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可以传播多种疾病。被蜱虫叮咬后,蜱虫的唾液会引起周围血管充血、水肿、出血及角质层变厚。如存在虫媒传染病感染,可能还会出现高热、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感冒发烧,结果耽误治疗。

如果被携带新型布尼亚病毒的蜱虫叮咬,可能会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部分患者可因多器官衰竭死亡。

蜱虫这么凶猛,发现蜱虫叮咬,千万别硬拽。

医生提醒,一般就算蜱虫自己掉落了,但它的嘴巴还会留在皮肤里。如果处理不当,蜱虫的口器残留在皮肤内,可能会引起发炎甚至感染。

蜱虫是一类重要的吸血节肢动物,绝大多数寄生在哺乳动物体表,少数寄生在鸟类、爬行类及两栖类。

蜱虫分为硬蜱、软蜱和纳蜱三大类,前两者较为常见,纳蜱较少见。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硬蜱科无论是从种类上还是数量上,都占有绝对优势,危害最为严重。

我国科学家基于宏基因组学技术分析了全国范围内六大蜱种的病原体分布与构成,发现它们均具有蜱种特异性和生态地域性。

全沟硬蜱和长角血蜱携带无形体、巴贝虫、疏螺旋体、柯克斯体、埃立克体和立克次体等各种微生物。相比之下,血红扇头蜱的微生物病原体丰度最低。微小扇头蜱在牲畜和野生反刍动物中传播巴贝虫和无形体。森林革蜱携带伯氏考克斯氏体和土拉弗朗西斯菌,它们分别是Q热和土拉菌病的病原体。(钟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5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踏青出行,如何防蜱虫?
...呼吸衰竭。此外,蜱虫可携带多种病毒、细菌、螺旋体等病原体,可传播多种传染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性脑炎等。 个人如何防护蜱虫?到户外活动或劳作,尤其是草地、山地等
2024-04-12 16:16:00
介绍草丛里潜伏的旅行杀手——蜱虫
...日的同时,大家要小心草丛里潜伏的旅行杀手——蜱!蜱可传播多种疾病!蜱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不是昆虫。世界已知约1000多种,我国有100多种。蜱的一生包括卵、幼虫、若
2023-07-05 18:57:00
拱北海关截获活鼠、臭鼩共20只鼠体检出1100余只螨
...1100余只螨、蚤等寄生虫,以及钩端螺旋体、博卡病毒等病原体。鼠形动物是海关口岸监测的重要病媒生物之一,鼠体外寄生虫叮咬、鼠粪便污染食品等多种方式可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
2023-05-13 19:17:00
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如何应对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如何应对——权威专家介绍我国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和健康提示有关情况◎本报记者 张佳星1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专家介绍我
2024-01-15 01:46:00
咽结膜热、沙眼……北京疾控:暑假来临小心这几种“游泳病”
...行卫生消毒制度。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其病原体可由多种病毒和细菌引起,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病原体通过污染的手、毛巾、眼睛、脸盆、游泳池水等接触眼部间接传播。患者主要临
2023-06-29 13:57:00
医院门诊“一号难求”!多种病原体叠加感染,“一老一小”怎么办?
...分析认为近期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持续上升与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有关。其中,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此外还有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多种病原体联合袭击,不
2023-11-29 16:41:00
警惕多种呼吸道病原体混合感染 专家建议这样预防
...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一些人甚至同时感染多种呼吸道病原体,“混合感染”引发关注。什么是混合感染?如何防范多种呼吸道病原体混合感染?“混合感染就是同时感染2种或2种以上的病原体
2023-11-13 10:17:00
多种病原体来袭,你检测对了吗?
在冷空气组团出没的同时流感、肺炎支原体、腺病毒等病原体也开始活跃相信很多人都已不幸中招病原体检测做了,药也吃了病情却反反复复仍不见好如果你有以上担忧和困扰不想冒着交叉感染的风险屡
2023-12-12 21:35:00
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一老一小”如何科学应对?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李晓青)面对流感等多种呼吸道疾病叠加感染,“一老一小”作为易感人群如何科学应对?11月30日,记者采访了市友谊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刘甚红。老年人应对要点老
2023-12-01 10:29: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