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中国古代对时间的管理是政治管理秩序的体现,中国古代官方在计算时间之后,要将时间的更迭交错公告于形成“晨钟暮鼓”的报时体制。
在政治意义上,时间管理关系到朝廷正朔,是关系到王朝的治权能否实现的大问题,所谓“正岁年以叙事,颁之于官府及都鄙,颁告朔于邦国”。
一、宋代官方报时用鼓的种类与作用
晨鼓,宋代虽然是坊市制度打破的时代,所谓至熙宁时,“二纪以来,不闻街鼓之声,金吾之职废矣”,但在宋人生活中,街鼓并非就此废除,真正逐渐消失的是街鼓的“禁鼓昏晓”的限制性职能,但其报时服务职能依然存在。
宋代街鼓的报时作用和之前大致相仿,分晨鼓、昏鼓,并增加了夜间更鼓,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出行提供时间参考。在宋人的观念中,晨鼓是天亮的标志。
晨鼓还能提醒官员早起工作,葛胜仲描述过身兼数职的官员奔波劳苦境况,写得是起床的时间之早,晨鼓标志的是天明,未必是提醒参衙的“衙鼓”,时间也应比衙鼓更早,天明即起床公干,可见劳苦之甚。
暮鼓,暮色日落是一天活动结束,进入休息状态的开始,暮鼓提供时间标准的参考的作用十分重要,是宋人每天生活活动的重要节点,苏轼《郁孤台》中的“晓钟时出寺,暮鼓各鸣楼”描述的便是晨钟暮鼓的景象。
宋代的暮鼓职能似乎多由鼓角楼来负责,欧阳修在诗中写道“城头暮鼓休催客,更待横江弄月归。”描述的是甘泉寺的游赏心旷神怡,直到暮鼓声响起依然不忍离去,诗中提到的“城头暮鼓”指的应是城楼上的鼓楼。
宋代街鼓制度与宵禁制联系紧密,街鼓为宵禁提供了时间依据。在宵禁方面,宋初颁有法律条文,敲击闭门鼓以收到放鼓契为准,鼓声过后城门关闭,进入宵禁时间。
敲击开门鼓以收到止鼓契为准,鼓声过后城门开启,白昼时间开始。到了北宋末年,宵禁失去了存在价值而退出历史舞台,街鼓的职能也由限制性管理转变为时间报时服务。
二、宋代皇城的报时制度
北宋皇城的钟鼓报时制度如下,白昼每时时正时,鼓楼的直官报时牌,鸡唱引唱传呼,钟鼓楼击鼓15声。到午正时击鼓150声,宫中各类活动至午正告一段落。
如胡宿的诗《馆中候马》中写得“紫陌归鞍后,端门午鼓余。铜池衔落景,铁擿掩残书。”即为听到午鼓结束工作回家的情景。
到日暮时分即酉时,钟鼓楼的直官置放鼓契,以此为凭证击钟鼓100声,标志着夜漏的开始。进入夜间,“每夜分为五更,更分为五点,更以击鼓为节,点以击钟为节。”更和点的变换分别以鼓、钟为节。
禁门内的钟鼓之声向全城及近郊传播,为政务的运行和人们的时间提供时间信息参考,其作用主要有管钥之节、更鼓制度、宵禁制度和官员上朝。
管钥之节即对管钥、门禁的管理制度。宋代京师作为国之核心,其管钥之节有严格的时间规定,禁门的启闭以鼓契为凭证,鼓契分两种,一为放鼓契,一为止鼓契,分称雌雄契。
雄契为为放鼓契,雌契为止鼓契,分别指导天明和入夜的鼓声,而禁门的关闭和开启也恰以此为信号。宋代女性诗人曹希蕴新月中写道“禁鼓初闻第一敲,乍看新月出林梢。”写得即是表明夜晚到来的宫廷里的更鼓声。
严格的上朝时间规定关系到朝政运行的主体力量,具有严格的上朝时间规定,所谓因“漏者所以正晨昬之度,为朝会起居之节。”其上朝前集合的一段时间称为待漏,待漏之时集结休息之所亦名为待漏院。
北宋朝臣动身上朝的时间是四鼓,抵达待漏院后,再等到五更二点禁门开启方才入参。这些报时的鼓声自然是由钟鼓楼发出的。
宋祁的《禁门待漏》诗中有“破月余光淡禁街,驻车聊候九门,漏箭急传催叠鼓,酒炉争拥卖寒醅。”写得正是天明前待漏时,报更的禁鼓声阵阵,商家争相向朝臣卖酒酿的景象。
三、宋代地方报时建筑种类
宋代地方城市中报时建筑风格多元,称谓各异,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依各建筑的修建特点和沿革状况大致可分为谯楼、鼓角楼、鼓楼三种最为多见。
根据地方条件的不同,报时设备也有所不同。在较大的府州如成都府、福州、苏州等地,设备较为完善,有鼓。角、辰牌、漏刻、壶箭等,成都府还修建有专门的报时建筑铜壶阁。
谯楼最早作为高楼出现于城市防御中,秦汉以后谯楼作为重要的城防建筑一直存在于城市中,其具备瞭望功能,启闭城门,但在早期并非报时建筑。
南宋以后,谯楼在各地子城中广泛修建,“因其承担报时之责逐渐向官衙附近乃至城市中心挪移,与官衙、宣诏亭、颁春亭等一起构成了城市的核心建筑群。”
开始成为整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换言之,谯楼本身仅为宋代城市较为重要的建筑之一,还无法成为“国家及其权威的主要标志物”。谯楼向报时建筑的转变经历了较为漫长的过程,并非所有的谯楼皆为报时建筑,部分地区可能终宋一代亦未设谯楼。
直至明代,谯楼才广泛修建于各地州县城市中,较为普遍的成为报时建筑,进而为“国家及其权威的主要标志物”。
鼓角楼最早出现于唐代,中和五年,泗州重修鼓角楼成,由李磎的《泗州重修鼓角楼记》可知泗州鼓角楼在朝暮时分为城市居民提供时间报时。
宋人高承所撰《事物纪原·鼓角楼》介绍了宋代鼓角楼源于唐代且承袭了唐代之制,并提出宋代州郡中设置鼓角者皆被称鼓角楼,且多建于府州以上城市中。
宋代大体沿袭唐代规制修建,并逐渐设置刻漏等物,配合鼓角等报时设备对府州日常时间有更为准确的传报。
熙宁元年,曾巩为广德军撰《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在时人看来,即谯楼之上设鼓角报时已成为普遍现象。此时谯楼作为报时建筑仍不多见,鼓角楼作为报时建筑则更为常见。
宋代官方报时的鼓楼多设于县级城市中,宋代的鼓楼与与谯楼相似,多为设鼓报时的建筑。但与谯楼不同的是,鼓楼建立之初即为报时建筑,多建于城门之上,但也有为独立建筑者。
四、宋代社会报时用鼓的种类
鼓在寺院生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寺院一般会在院中左右分置两座小楼,一边是鼓楼,一边是钟楼,分别由称为“鼓头”和“钟头”的执事僧人主管。
楼下为一小殿,供奉佛像,楼上则悬挂钟鼓,用于通报漏刻。从实用角度说,鼓在寺院被用作管理规矩与法度的工具,“凡是禅堂坐参、佛殿诵念、食堂斋粥、升堂集众、普请巡寮,入浴送亡等一切行事,都要听钟鼓等号令进行”。
寺院的鼓声传声广远,可以辐射到以寺院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其既可弥补地方谯楼的声音传播盲区,也能形成一个隶属于寺院的报时系统,从宋人的诗文来看,寺院的鼓声具有较好的传播效果。
如胡松年的《题观音寺德云堂》诗有“路迷绝壑荫松筠,身到半山听鱼鼓。”黄庭坚的《赠清隐持正禅师》诗中有“水鸟风林成佛事,粥鱼斋鼓到江船。”写的都是寺院中鼓声的传播范围比较广远,可以为路过的人提供时间信号。
尤其是当游人处于相对荒僻的地点时,寺院的鼓声更是能提供地点和时间的参考,便于游人前去歇脚,暂解风尘之苦,苏过的《次韵承之紫严长句》描写的“乱山穷处闻鱼鼓,梵宇潭潭不知暑”就是这种情况。
鼓在寺院中也承担着时间管理的重要职能,《百丈清规·法器章》规定“早晚平击三通”,是为寺院生活的“晓鼓”、“昏鼓”。夜间报告时辰则称“更鼓”,其与世俗的时间管理制度基本相仿。
此外,寺院中还有作为开饭讯号的斋鼓、粥鼓,作为洗浴讯号的浴鼓等,而这些鼓声都有教义规定的时间要求,因此它们形成了一套有规律可循的报时系统,可以为附近居民提供时间信息的参考。
寺院的鼓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斋鼓。斋鼓顾名思义是报斋之鼓,即寺院中通知进食的鼓声的统称,因为在佛教教义中,正午以前的时间为正时,正中午以后的时间为非时。
正时是僧尼吃饭的时间,在非时里则不可以吃饭,即是俗语讲的“过午不食”。斋鼓的形制被称作鱼鼓或云鼓。鱼鼓指的是报斋之鼓的形制,其外观为一挺直之鱼形,中空,鱼嘴里衔木珠一枚。
这种渔鼓或搁置在斋堂门外五、六尺高的木架上,或吊于库堂,用木槌敲击,作为开饭讯号,也就是报斋时,唐代僧人真觉的《咏鱼鼓》描写道:“我暂作鱼鼓,悬头为众苦。师僧吃茶饭,拈槌打我肚。身虽披鳞甲,心中一物无”。
周紫芝的诗中多有对斋鼓的记载,可资证明寺院的斋鼓即是用来在寺院中报斋时,也能顺便为附近的居民或路人提供报时服务,《鹿苑假寐》诗中的烈日方在舟,腾云未成雨。濒河得风岩,佛饭过斋鼓。
僧尼进食的时间主要是早晨和正午,故而寺院的斋鼓声可以给经给经过的路人和在寺院借宿的客人提供时间参考信息。
通过胡宿的《彭山赠贯之》中的“方舟过谷隐,风雨寒霎霎。黎明带星归,尚及斋鼓踏。”可知寺院在天际刚刚拂晓时便斋鼓报时,时人赶了一夜抵达目的地时,刚刚赶上寺院清晨的用斋饭。
早晨的斋鼓之声也可起到催促寄宿在寺院中的人起床的作用,陆游《寺居睡觉》诗中的“心地安平晓梦长,忽闻鱼鼓动修廊。披衣起坐清羸甚,想象云堂缹粥香”的描写也是拥被酣眠而被寺中早晨集众会食的鼓声惊醒的情景。
对需要较早起行路的旅人来说,寺院早晨报斋的鱼鼓声尤其重要,如王柏的《宿仙山浸碧轩二首·其一》中写道“冒黑投精刹,呼灯读旧诗。平分禅榻稳,共听雨声驰。鱼鼓催行色,溪山挽故知。人生萍聚散,后会复何时。”
从诗中可知,王柏夜间匆匆投宿于寺院,早晨须赶早启程,他正是以报餐的鱼鼓声作为时间上的参考提示。
中午的斋鼓声也能为旅人提供时间参考,陆游的诗《舟中有赋》中写道“山寺日中斋鼔动,江楼风急酒旗斜”,可知在河面上的船上即便听不到谯楼的鼓声,只要附近有寺院,也可以通过寺院的斋鼓声确定时间。
总结
从对地方衙鼓的考察,也可窥见地方官衙运转的一角,在宋人的文字记载中,衙鼓最主要的作用似为管理官方人员的工作时间,上班的参衙和下班的放衙都以衙鼓报时为准。
宋代是一个经济活跃,懂得享受的时代,这个时期商业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宵禁逐渐解除,社会对娱乐的需求迅速崛起,昼夜不停、处处可闻的箫鼓之声是宋人繁盛的娱乐内容的一个象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2 20: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