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沧州日报
杜安国:
盐碱地上“智”种草莓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杜安国在整理滴灌带
智慧气象监测站
运河区东屯村边,几个崭新大棚甚是醒目,这里,就是“80后”青年杜安国的农业创业基地。
前些年,杜安国上过班,也开过饭店,怎么也没想到,兜兜转转,最后在农业里找到了归宿。
开辟“莓”好人生,他不断摸索,想着法让草莓这个“外来客”在盐碱地茁壮成长。甜甜的草莓,不仅满足了市民的味蕾,更甜润了他的创业路—
娇嫩草莓苗扎根盐碱地
上午9点多,到达运河区东屯村的丰成农庄时,杜安国正低着头,理顺秧苗旁的滴灌带。
“为了让苗子更好扎根,得定期滴灌。有些带子让风吹得‘跑偏’了,得把它重新归置到草莓根部,这样滴灌时水肥能直达根部,有助于营养吸收。”他边忙碌边介绍道。
在杜安国的精心照料下,一株株草莓秧苗伸展着翠绿嫩叶,生机十足。谁能想到,几年前,它们在这片盐碱地上还水土不服,种下活不了几棵。
杜安国是从2017年开始种草莓的。彼时,刚投身农业的他,先种植的是甜瓜。精心管理了一季,经济效益并不尽如人意。
“有市场,才有发展前景。”思量许多个来回,他决定及时转舵——种草莓。“我在市场上考察了一圈,多年来草莓的售价和市场接受度是接连上涨的。”
没想到,第一季,过半数的死苗率就打了他个措手不及。
“主要是因为这边多是盐碱地,草莓不好扎根,黄苗弱苗多。”杜安国说。
原来,由于是新建棚室,表层的沙土都被用来建设保温后墙,剩下的种植土壤偏胶黏,浇了水,下地黏脚,干透后,又板结坚硬。
“土不行,水也不行。我们特意请来技术人员测试,盐度、碱度都超标。”
这可愁坏了他。
去到各个草莓主产区考察,人家都没遇到过这种问题。想请有着几十年种植经验的老师傅来指导,对方连说:“就算我们去了也不一定能种好。”
不过,让杜安国欣慰的是,虽然草莓扎不下根,产量上不去,但品质却没得说。“酸甜可口,一下子就把口碑打开了。”
他信心大增,从此就一门心思琢磨,怎么让草莓苗在盐碱地上也能生活舒适。
不断试验耐盐碱品种,转移种植基地,在土壤中添加农家肥、益生菌,多施氨基酸矿物元素,改善灌溉水质……这些年,只要听说能帮草莓扎根的好办法,他都认真学习、耐心试验。
“通过不懈摸索,今年我们已经找到了适合咱盐碱地种植的好品种,管理技术也在几年间不断成熟。今年,我们又扩建了6个棚室,扎根在咱盐碱地的草莓越来越多。”杜安国说。
“黑科技”助力品质提升
让草莓扎好根,产出的品质越来越好,是杜安国不懈追求的目标。为此,他请来了不少“好帮手”。
他正收拾着的滴灌带,就是产出优质草莓必不可少的“营养快线”。
“这些滴灌带是恒压管道,不管离蓄水池是近是远,灌溉水量、频次都是一样的。这样,无论在棚室哪个位置,草莓苗都能长势均匀。”使用滴灌,好处还不止这些。
“用上滴灌,不光水肥的利用率提高了,还能降低棚室湿度,减少菌病发生。”
棚室旁,一个蓄水池甚是醒目。这是他为了改善水质引进的水肥一体化项目,是产出好草莓的“营养补给站”。
“补给的营养充足了,草莓苗长得旺,就跟咱人体一样,身强力壮了,免疫力强,让病菌入侵的概率就低。苗子少生病,管理就能少用药,不光控制了种植成本,产出的草莓品质也有保障。”杜安国说道。
在棚里转上一圈,“好帮手”还不少,就连棚顶那不显眼的棚膜,都为产出优质草莓贡献了不少力量。
“棚室种植,相当于搭出了一个‘小房子’,营造出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虫害相对较少。不光如此,大棚膜还自带‘散光’功能,能将蓟马这种害虫生长所需的光线打散,不给它提供生长所需的环境,减少发生、繁殖。”杜安国解释道。
为了防治虫害,不管是时新的设备还是技术,他都热衷于尝试。“以虫治虫”,就是通过试验后,可行的管理良方。
“草莓主要受蓟马、红蜘蛛等虫害威胁。到了管理节点,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在棚室里撒上捕食螨。这个‘生物卫士’是虫害的天敌,投放后,主要以害虫虫卵为食,可以有效抑制害虫的大量繁殖,达到防治效果。”杜安国说,“当害虫少了,捕食螨就会因为失去食物而饿死,也不会破坏生态平衡。采用这样的‘生物疗法’,能让大棚草莓告别化学农药,是保障品质的有效途径。”
扩大规模奔向“莓”好明天
随着不断尝试,杜安国的草莓管理技术越来越成熟,这几年,丰成农庄的草莓不光产量高了,品质也越来越好。
“绿色管理,种出来的草莓酸甜可口,滋味特别足。”杜安国不无骄傲,“我自己说好不叫好,顾客的认可,才是咱草莓品质的最真实反馈。”
他说,自从种草莓以来,他们没有费力进行市场推广,凭着口口相传,被“丰成草莓”圈粉的人就越来越多。
“最开始,我们就是发发朋友圈,有顾客接龙购买,给配送到指定地点,大家自取。后来粉丝越来越多,人手有限也送不过来,顾客就自发上门采摘、购买,同样是供不应求。”如今,他们已组建起多个粉丝微信群,每到草莓上市旺季,来采摘、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
不少人,还成了丰成农庄的“铁粉”。让杜安国甚为感动的是,一年冬天,大雪压塌了棚室,给管理带来了不小影响。不少人都反映,那一季的草莓不如以前好吃。即便如此,了解到实际情况后,大伙儿也都表示理解,继续购买草莓给予支持。
“这些年种草莓,我们遇到了不少困难,天灾不可控,一季投入说没就没了,也有资金方面的压力,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但无论遇到多大难题,看到顾客认可、夸赞我的草莓,就又有动力了。咱走这条路没有错。”他言语朴实。
一份份认可与支持,给了杜安国继续发展的信心。今年,他又将种植规模扩大,新建了6个棚室。
“我们还为农庄的草莓注册了品牌,已提交申请,等待审核。接下来,我们想要通过自营的方式,将草莓种植及销售当作一份事业来做。”
扩大规模,并不意味着放松品质。
为了管好10多个大棚,杜安国又引入了物联网设备。在农庄安装了智慧气象监测站,实时监控当天的温度、湿度及天气情况,再由物联网设备启动自动化程序,及时对大棚进行通风、灌溉等操作,让管理走上数字化、智能化轨道。
“有了‘智慧大脑’,不仅管理效率提高,还更加精准,这样,种植规模就算扩大了,也不用担心管不过来。”
种得好、管得上,杜安国对于“莓”好明天期待满满。
“我们自己种、自己摘,草莓品质有保障。随着规模的扩大,草莓成熟后,我们计划去北京、天津的商超试试水,看看我们的草莓,能不能在外地市场吸引更多‘粉丝’。”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1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