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农村大众报
他在盐碱地上育出乡土林木良种
回乡五年,无棣农民孙成义专注培育杜梨树,红叶白花逐渐覆盖了荒草离离
杜梨花一树成景。 (资料图)
孙成义在介绍杜梨树优点。无棣县水湾镇程庄村村民怎么也没想到,他们村村西的一片盐碱地,五年前还只长些芦苇和杂草;如今却完全变了个样子:春天花开灿如云,白如海,秋深叶红似晚霞。
地里种的是杜梨。杜梨开花,一朵精美,一树成景,一片成海。
让这片盐碱地变大样的,是孙成义,无棣县西小王镇王管村人,今年50岁。当地农民都知道的杜梨,也叫棠梨。这种树以前都是零星生长在村头、田间,没人特意去栽植。
孙成义在职业中专学的是林果专业,毕业后在一家大型林场负责技术,十几年间为林场建起两个万亩林地。2012年,孙成义从山东省林科院的一位专家那里了解到,杜梨苗木有前景,能把盐碱地绿化起来,杜梨耐盐碱啊。
此后孙成义就对这种乡土树种上了心。他看遍了无棣境内上百棵百年以上的老杜梨树,在盐度高达千分之三的土地上,这些老树仍然长得根深叶茂。他去内蒙古,发现在零下24度的低温下,当年生的幼苗没被冻死。他跑到云南大山里,发现在海拔1700米以上的大山深处的崖壁上,有杜梨生长。
杜梨耐盐碱、耐寒、耐干旱、耐贫瘠。但无棣没有乡土林木良种,孙成义告诉自己:就它了,把它培育成无棣县的乡土林木良种。他学的林木,又搞林木,就他所知,在盐度达到千分之三的盐碱地里可以生长的高大乔木中,杜梨是唯一的开花树种。
杜梨花开成簇,花瓣白色,花蕊紫红色,整个花序呈伞形,花量很大,单独一棵成年杜梨花开便成风景,成片杜梨花开似海洋。树上结的果子,霜后酸甜,是栖息林中鸟儿们的可口美食。鸟儿栖息在杜梨树林里,捕捉树上的害虫,产下粪便肥树,可形成一个很好的生态食物链。
2017年,孙成义辞掉工作,回到农村。2018年,他流转了程庄村村西的600亩盐碱荒地,引来少量苗子,再加上实生育苗,孙成义培育出300亩杜梨苗,其他地块栽下白腊、国槐苗,开始了他的培育本地乡土林木良种梦。此前,在大型林场工作期间,他培育出6个林木新品种,并且都通过了国家鉴定。
杜梨优点多,却很少被视为绿化树,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生长慢,一个是它有粗而长的刺。作为绿化树,那坚硬的长刺便成了一大缺点。孙成义利用实生幼苗容易变异的特点,在300亩杜梨苗中选优。抽叶时看叶,开花时看花,果成时看果,看哪棵苗性能更优越。到2023年秋天,他已经培育出6个新品种,其中一个已经是第三代,2024年就可以进行成果鉴定。
孙成义培育杜梨新品种,有三个最重要的标准:少刺或无刺、速生、树形好看。他现在培育的6个新品种,都符合这三个标准。直径10厘米的杜梨,以前至少要长6年,他培育的品种4年就够了。他培育出的另一个新品种,所结果实直径可达2厘米,以前的杜梨树结的果子,直径在0.3—0.5厘米之间。
围着杜梨没白没黑地忙了5年,孙成义更有信心了。这种树长寿,几百年的树都不见衰老;花香中带甜,是很好的蜜源;木材色黄,花纹细密,材质紧密,是很好的用材树。如今,他已经带动农民发展起540亩杜梨苗木。
孙成义最早育出的9.6万棵杜梨小苗,年年在长,年年间挖着卖掉。现在,他还有3万多棵杜梨树,直径大多在8至10厘米之间。
当地农民多栽植枣、葡萄、桃等果树,遇到问题后,开始时是小心翼翼地找到孙成义。后来一个电话,孙成义就开车去了他们的果园,或者直接开视频,问题便解决了。
“我指导的果园,至少有1000亩。有农民说我一趟趟地跑,应给点费用。我说,都是乡里乡亲的,我正好懂,要啥钱?”孙成义说。
农村大众报记者 孙成民
通讯员 高士东 肖 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1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