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帷幕,大抵几家欢喜几家愁,这事从科举诞生的隋唐年间便是如此。考试愈重,对考场的监管也就愈加严格,为保公平对防止作弊也是煞费苦心。
今日就来聊聊科举,说说明清科考时对作弊的防范。其严格程度毫不亚于今天,甚至到了疯狂的地步。
明清时期科举考八股,重寻章摘句,考试已相当僵化死板。八股大多考四书文,从其中摘出只言片语作试题,让考生以固定格式作答。
四书字句是有限的,本来就不多,考来考去也就容易重复了,因而明清时期越到后面,出题是越来越难,考官得绞尽脑汁,换个花样,甚至前后“截搭”出题——就是将本不相关的几句话拼凑起来,由考生八股而文。
如此一来,市面上解读科考的“复习资料”就泛滥起来,《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就是干这个的。对历年科考文点批,选刻,再针对四书试题作篇篇科举“范文”。
因此对科场的监管就越发重要起来,否则四书章句就那么多,打包夹带一些篇章,到里面一抄,登状元取榜眼是不大可能的,但要中个举是绰绰有余。
清承明制,在科举方面犹是如此。对舞弊案处罚也格外严厉,动辄抄家砍头。
至于科场监管,更不用说了,里外都得仔仔细细搜了个遍。不然一旦出事,是连带科场监管大小官吏都要倒霉的。
如此严厉到疯狂的搜身防作弊,自是会引发不满的。清末一大才子,就栽在了上面。
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的顺天府乡试,发生过一次莫须有的夹带作弊事件。彼时有个名满天下的大才子张石舟前来应考。
按例的搜查是免不了的,但可能是这次的搜查衙役过于粗鲁,又或是文人心性,张石舟就觉得一遍遍的脱衣搜身很是有辱斯文,发了几句牢骚。
搜捡大臣与衙役更有不满,愈加粗鲁起来,石舟遂挺着大肚子说:
我这里有书千卷,你们有本事倒是搜出来啊。
监官怒,愈搜之。终于,在张石舟笔袋里,发现半张残纸,是用来包笔用的,上面倒霉催的还有字,是几句《离骚》。
张石舟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被拿下了,送交刑部治罪,最后革了功名,此生再不能入考场,只得待家隐居,当名士搞书画去了。
其实照理说,考四书,关离骚什么事?带进去也没用。这道理,从搜捡大臣到刑部堂官哪个不懂?但上意有旨,片纸不能入考场,你这个“离骚残纸”,当然是比不过“皇帝圣旨”的了。
话又说回来,若当时张石舟不那么狂傲,搜捡官吏们也就不会如此大张旗鼓地搜身了,就算搜到了片张残纸,估计也会睁只眼闭只眼。
怎么说呢,狂傲文人遇上僵化科举,就是这么个结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8 23:45:2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