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从建安五年(200)官渡之战结束到建安十一年(206),经过6年的连续作战,北方四州中的冀州、青州、并州已全部纳入曹操的势力范围。
对曹操来说,与10年前相比现在的局势更为清晰简单,10年里,陶谦、公孙瓒、袁术、孙策、袁绍等人先后离开政治舞台。弱者淘汰,强者更强。
对曹操来说,这是将士们奋死拼杀的结果,自从已吾起兵以来,几乎每一天都有战斗,每一仗都有成百上千的人流血牺牲,胜利来之不易,功劳应该归于大家。在北方大势初定之后,曹操下令对死去将士们的家属、遗孤给予抚恤,对有功的将士们给予封赏。
曹操开始起兵时身份是奋武将军,勉强算个杂牌军的军长,当时的骨干只有曹仁、曹洪以及夏侯渊、夏侯惇等几个,他们的身份是奋武将军属下的司马或别部司马,类似于团长。后来,随着军队规模越来越大,加入的将领越来越多,曹军的组织体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到官渡之战时夏侯惇他们已经升为军长一级的各种名号将军,或者师长一级的校尉,其中夏侯惇担任的是建武将军,可以看作是少将军长;夏侯渊担任的是督军校尉,可以看作是个大校师长;曹洪先是鹰扬校尉,后担任扬武中郎将,可以看作是个准将副军长;曹纯统率虎豹骑,具体军职不详,应该是校尉这一级。而曹家的年轻一代曹真和曹休,都是“虎豹骑宿卫”,即虎豹骑部队里的军官。曹氏和夏侯氏兄弟们进步都很快,但相对于其他的异姓将军们,他们还算是慢的。
在官渡之战前后,于禁等人已经晋升为将军或偏将军、裨将军了,其中于禁是偏将军,乐进是游击将军,李典是捕虏将军,程昱是振威将军,张辽是裨将军,张郃、徐晃是偏将军,他们担任的这些职务,可以看作是军长或副军长。军衔较低的许褚,担任的也是校尉,可以算作是师长这一级。
这些情况说明,在曹军中曹氏和夏侯氏兄弟的地位并不是最高的,起码现在仍是这样,他们晋升的速度并不比其他异姓将领更快,甚至还稍稍有些落后。曹操的用人方略历来受到后人的推崇,其中一条就是奖罚分明,平时建立有严格的军功考核、登记制度,该奖的时候必奖,不该奖的时候决不滥奖,避免了奖惩和职务晋升的随意性。
建安十一年(206),曹操从壶关回师许县,考评各位将领官渡之战前后的功劳,结果是于禁、乐进和张辽三个人的功劳最大。曹操上表汉献帝,对他们三人予以表彰,表彰命令说:“乐进、于禁、张辽武力高强,谋划周密,品质专一忠诚,有节操和大义,每次临敌交战,都身先士卒,有时亲自擂鼓助战,没有他们攻不破的坚阵。每次派他们出征,都坚决执行命令,安抚士卒,遇事当机立断,从未有过任何疏失。”
于是擢升于禁为虎威将军,乐进为折冲将军,张辽为荡寇将军。除这些武将,谋士们也功不可没,功劳最大的自然是荀彧。早在建安八年(203),曹操就根据荀彧前后所立的功劳,上书汉献帝表荀彧为万岁亭侯,曹操在给汉献帝的奏章中写道:“侍中兼尚书令荀彧,积德累行,从少到长均无过失,遭遇纷扰的乱世,却怀抱忠诚,想念太平。我始举义兵,四处征伐,与荀彧戮力同心,帮助朝廷谋划,他所提出的建议,付诸实践后没有不成功的。有荀彧的功业,我才得以成功,如同拨去浮云,才显出日月的光明。陛下到许县后,荀彧在陛下身边地处机要,他忠诚尽职,如履薄冰,不管处理什么事务,都准确而精当。现在天下平定,是荀彧的功劳呀,应该授予他很高爵位,以表彰他建立的功勋。”
但荀彧坚决推辞,他是朝廷的尚书令,相当于秘书长,有关文件需要从他这里传递,荀彧自作决定将其扣下不发。曹操只好专门给荀彧写信,恳请荀彧接受,曹操在信中说:“与君共事以来,建立朝廷,是先生你从中辅助,你帮着提建议,出谋划策,建立的功勋已经很多了,愿你不要推辞。”
经过反复劝说,最后荀彧才肯接受。不久,曹操又表奏荀彧的侄子荀攸的功劳,说“军师荀攸开始辅佐我以来,无征不从,前后克敌,都是荀攸出的主意”,于是封荀攸为陵树亭侯。
荀彧之所以坚决辞让,是因为封侯通常需要有军功,在战场上杀敌通常是最直接的条件,而文士封侯一般是很难的。一般来说,封侯不以职务和地位高低为取舍,职务高的人即使位至三公,没有特别的功绩也难以封侯,职务很低,如果有特殊贡献的,也可以封侯。荀彧认为自己没有“野战之功”,不配封侯。
曹营的武将中封侯比较早的是乐进,在破张超的雍丘之战中,他第一个攀上城头,因此被封为广昌亭侯。后来,于禁在征张绣之战中功劳显著,被封为益寿亭侯。张郃在官渡前线临阵倒戈,加速了袁绍的灭亡,被封为都亭侯。曹氏和夏侯氏兄弟里,似乎只有夏侯惇一个人较早被封侯,那是在汉献帝刚到许县时,汉献帝任命夏侯惇为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
到了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在邺县又表奏汉献帝,大封功臣20多人,全部封为列侯,其余的也都评出等级予以封赏。这次受封的20多个人名单不详,根据现有资料看,曹纯的高陵亭侯、张辽的都亭侯等都是这次受封的,想必其他战功显赫的武将们也都封了侯。除了武将,谋士里至少郭嘉在这次也得到了封侯,他受封的是洧阳亭侯。
荀彧当初被封为万岁亭侯的时候食邑是1000户,此次又加封1000户,共计2000户。曹操在上汉献帝的奏章里又一次追述了荀彧的功劳,说他在官渡之战时鼓励自己坚持,官渡之战后自己想先征刘表,还是在荀彧的正确分析和判断下才决定北征冀州。曹操认为,如果当时不听荀彧的这两条重要建议,局面将完全不可想象,荀彧的这两项建议“以亡为存,以祸致福”,是自己所不及的。
但荀彧再次谦让,曹操多次写信给他,让他不要推辞。曹操甚至想让荀彧担任三公,荀彧让荀攸出面谢绝,前后达10多次,曹操才放弃了这个想法。
荀彧不肯受封和接受三公的任命,固然有其低调、谦谨的一面,但也传达出某种微妙之处,在对待汉室的感情和态度上荀彧与曹操有温差,相对于曹操的利用与防范,荀彧对汉室有着更为真挚的情感,对于曹操的专权独断荀彧无力阻抗,但在潜意识中已经多了一份排斥的心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5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