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六盘水日报
做服务“三农”的科研人
——记2024年优秀科技工作者罗凯
□本报记者 黄伶俐
在位于六枝特区岩脚镇联合村的羊肚菌种植基地,经常可见有一位戴着眼镜的年轻人,他一会儿伏低身体、一会儿又直起身,不停地拿着纸和笔记录着什么,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双膝沾满泥土。
走近了,才发现这个年轻人是在观察羊肚菌的原基分化情况,因为原基太小,只有半蹲着才能看得清楚。这位戴眼镜的年轻人名叫罗凯,是六盘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一名高级农艺师。
2016年,罗凯毕业于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硕士研究生。原本他学的是作物遗传育种,进入市农科院后,因为岗位需要,便转行做起了食用菌栽培研究。
研究食用菌栽培时间长了,罗凯渐渐对这份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很喜欢做农业科研,一边记录数据,一边看着菌丝从土里冒出来,让人感到充满了希望。”罗凯由衷地说。
2020年以来,作为科技特派员,罗凯深入六枝特区木岗镇、大用镇、岩脚镇,钟山区大湾镇、木果镇等乡镇开展科技服务,推广GIQ、G8、G5、六妹13等高产菌株及“拱棚替代平棚+羊肚菌外源营养袋技术优化”高产栽培技术。
罗凯的脚步踏遍了六枝特区的大小村寨,高产栽培技术累计推广面积超 2000亩,平均亩产值达16000元,每亩可增收1300元,总产值达3600万余元。与此同时,他还为我市许多农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解决羊肚菌防御高温、减少出菇期管理强度等实用技术难题,并培养一支羊肚菌栽培技术团队,为我市当地食用菌产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2020年至2022年,由罗凯主持的省级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六盘水乌蒙山区菌物普查及资源创新”课题实施中,共采集样本1481份,制作烘干标本1431 份、DNA分子标本1413份,涉及近200多个种,并成功分离了香菇、木耳、灵芝、羊肚菌等14个野生菌株,对香菇、羊肚菌、紫丁香麻等菌株开展驯化栽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摸清了我市菌物资源家底,为本地特色菌物资源的开发、保护、利用及种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除了研究食用菌栽培技术,罗凯还从事生姜种质资源收集、开发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工作,他牵头搜集生姜种质资源30余个,获得稳定性高、一致性高、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的无性系生姜种质6个。其中,2个品系被提交2024年贵州省生姜新品种鉴定区域试验。
此外,罗凯还先后主持实施省、市级科研项目4项,作为技术负责人实施省级农业标准化项目1项,作为主要发明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主持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持编写并发布地方标准1项,制订地方标准1项、发表研究论文12篇。
这些年,罗凯不是在试验田里,就在去试验田或种植基地的路上,把全市的羊肚菌种植基地走了个遍。工作间隙,他最喜欢的事就是和菇农聊天。“我觉得做农业科研就像艺术创作一样,有时很需要灵感。”罗凯说,在和菇农的聊天中,不但可以学习到他们一些好的管理经验,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到菇农的技术需求,找到下一步的研究灵感。
罗凯表示,农业科研虽然道阻且长,但也给自己带来了满满的收获,未来,他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服务“三农”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8 06: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