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磺厂石窟北壁
近日,在太原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中,在磺厂村发现一处北朝石窟,为目前太原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石窟,距今1500余年。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对磺厂村石窟展开了现场勘察工作。此次勘察主要涵盖扫描、绘图、描述等一系列环节,从而完整地获取了该石窟的基础资料。
磺厂石窟坐落于太原市万柏林区磺厂村东南方向300余米处。整个石窟开凿于一块巨石内部,该巨石宽约5.1米、高约5米。石窟整体坐北朝南,立面呈长方形,位于山坡中部,地势呈现北高南低之态。石窟内部为三壁三龛式结构,共有九尊造像。三壁主尊均有明显的“褒衣博带、秀骨清像”风格,符合北魏孝文帝改革后,特别是迁都洛阳后石窟造像艺术汉化的趋势,多采用南朝士大夫服饰形式雕凿。
磺厂石窟外观
那么,何为“褒衣博带”和“秀骨清像”呢?
“褒衣博带”最早见于《淮南子·氾论训》:“古者有鍪而绻领以王天下者矣……岂必褒衣博带,句襟委章甫哉?”《汉书·隽不疑传》:“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褒衣博带本意是形容衣服的样式宽大飘逸,下摆自然垂落,狭义上专指儒生的衣服。
在南北朝时期,北方长期处于分裂与战乱之中,儒家思想自汉代以来的主导地位开始衰落,黄老之学逐渐成为一些人心灵的寄托。人们渴望达到神仙般的长生不老境界,衣着飘逸,步态轻盈,宛如仙人。儒学与道家思想在服饰风格上实现了融合。北魏统一北方后,开始推行汉化政策。孝文帝推崇汉文化,尊崇古法,恢复儒家礼制——尊孔、孝治。这些举措象征着文化的转变,人们开始穿着宽大的华服,遵循礼制,取代了过去穿着紧身胡服征战沙场的旧俗。这种思想观念的转变,也被深刻地刻录在了历史的石碑之上。
“秀骨清像”这个词汇最早见于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用以形容南朝画家陆探微的绘画风格——人物清秀消瘦、身材纤细修长,从神韵上反映出人物飘逸自如的风骨。南北朝时期秀骨清像的绘画风格深深影响了石窟的雕刻风格,工匠以刀为笔,将自己个人的生命感受和艺术追求融入到了佛教的造像之中。从磺厂村石窟的造像中能看到北魏王朝推行汉化政策的努力,也能窥见当时最流行的,同时也是人人竞相模仿的雕刻方法与艺术风格。
北壁上部存有石刻题记:“延昌三年八月十五日,石窟主郭广兴等廿人为一切众生速速成佛。”延昌是北魏宣武帝元恪的第四个年号,共计4年,延昌三年是公元514年。此外,外部壁面上还有几处小龛。
磺厂石窟是目前太原地区年代最为久远的石窟。它的发现与研究为太原地区石窟造像形制的演变提供了崭新的材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01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