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天龙造像知多少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14 17:30:00 来源:太原新闻网

12月12日,“美成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在中国政法大学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共太原市委组织部指导,太原市文物局和中国政法大学主办,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天龙山石窟博物馆)、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承办。天龙山石窟自佛首回归后再次引发了大家的关注。

天龙山的石刻造像究竟有多少?除了现有的东、西峰25窟及千佛洞4座石窟外,多年以来石窟总量一直维持着原状,直至2014年3月份。

2014年3月25日,在圣寿寺(天龙寺)西院内院塔以西约3米处,建筑工人在建造窨井时,碰到了石头状的硬物,扫开虚土仔细一看,竟然是各种石雕佛像,随即将情况报告给了当时的天龙山文物保管所(现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和市文物局。当天市文物局即安排考古研究所领导、专家赶赴现场,并制定了严格的发掘方案。

挖掘工作历时10天。当发掘至深约1.5米处时,掩藏物完全暴露了出来。至此共清理出较完整的佛像10余尊、佛身10余尊(其中有一尊保存较为完整),锈状的铁佛头一块(铁佛头有20多个),以及一些残破不堪的佛像和一些唐宋时期的建筑用瓦残片。

在场专家认为,天龙山出土的这些石佛是近年来太原市较大规模掩藏出土物的一次发现。同时,专家们还在回填坑上面约20厘米厚的地方发现了明朝建筑的痕迹,由此断定此坑回填应在宋元时期。同时根据出土佛像造型风格和特点,专家对其作出推断:这些石佛一部分是唐代,大部分是宋代的作品,还有以西域人物为题材的造像精品。

石窟寺是开凿于崖壁间的佛教寺院,自东汉时期传入我国。千百年来,全国各地石窟寺林立,佛教造像众多,其艺术色彩斑斓,时代特色鲜明,已经成为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的见证和象征。久负盛名的天龙山石窟就是在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北方地区佛教盛行的大背景下,由东魏权臣高欢主持开凿的,之后的北齐、隋、唐历代均有凿刻,遂形成现在的规模。

在东魏、北齐时期,太原地区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交流与融合的地区,因此这个时代在文化上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特征。天龙山位于晋阳古城遗址祭祀文化较为集中的区域,是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地,因民族文化的融合互鉴诞生了许多高质量的艺术作品。高氏政权作为少数民族统治者占据太原,其崇佛、信佛,以佛教题材为表现方式的石窟作品就成了这个时代的产物。此背景下,天龙山出现了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是理所当然的。

在《晋祠志》中,有整个西山地区的佛寺在金代曾遭受大规模破坏的记载,天龙山作为西山环带的一部分也不例外。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天龙山》一书中记载:“金天会年间,天龙山遭到兵火,寺庙被毁,金皇统至正隆年间重新修复。元至正二年(1342)、明弘治年间均有重修,并修复了第九窟前的窟檐。为躲避兵乱,创建了南千佛洞。”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两条信息:一是金代天会年间天龙山曾遭遇兵火;二是元代、明代天龙山重修。这就印证了有关金元回填坑和明朝建筑痕迹的推断。由此推测:这批佛像是金代兵火前后,为了保存有意掩埋于地下,即这批佛像来自天龙山圣寿寺。

这批佛像的出土填补了宋元时期天龙山石刻造像的空白,并由此可以梳理宋元时期天龙山的文化内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4 22:48: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成。1月28日,央视科教频道“跟着书本去旅行”栏目以《天龙山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为题,通过“书本旅行团”在天龙山一天的探访,呈现天龙山石窟造像之精美。《佛像的历史》一书中讲到
2024-01-31 08:12:00
...人员组”精品项目的《国宝回家》。《国宝回家》讲述了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回归故土的故事,展现天龙山的石窟艺术和文物工作者在文物追索、石窟寺保护利用方面所作的努力。该
2024-02-24 18:46:00
...由太原市文物局和文物保护研究院主办的“祈愿·归来”天龙山石窟造像绘画展,在天龙山石窟博物馆艺术中心举行。本次展出的天龙山石窟造像绘画,是从艺术家张晋峰历时七年绘制的100多幅
2024-01-12 19:30:00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美成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埃及站)”,9月23日在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开幕,“中埃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交流合作”论坛同步举办。中
2023-09-24 17:29:00
...化中国行”栏目推送《中国日报》近日在头版刊发报道《天龙山石窟佛首的数字回归与重生》,介绍在现实中,流离在外的佛首也在数字世界中得以部分的回归和重生。报道介绍,坐落于山西省太原
2024-09-22 19:17:00
...市文物局与开罗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的“美成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9月23日在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开展。两天来,新华社、中新社等中央媒体对这一文化盛事给予关注报道。人
2023-09-26 07:30:00
...》为题,通过晋祠文物修复实现“修旧如旧”、数字化让天龙山石窟“走出去”、双塔寺构建文物保护体系等实例,全面解构近年来太原市在文物保护方面的思路和探索。报道称,近年来,晋祠博物
2025-05-19 06:20:00
...以《一座关帝庙为什么是“万里茶道”的重要见证?》《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为什么会轰动世界?》为题,对太原关帝庙和天龙山石窟作了介绍。作为传承关公忠义文化的载体,一座庙宇是如何寄托
2024-12-07 06:46:00
...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徐剑的散文《天龙八窟》,讲述太原天龙山石窟故事。文章讲述称,佛首从东瀛归来,世人才发现天龙山藏着如此精美的石窟。天龙山最大的石窟第九窟的立式观音,造像高约5
2023-12-08 08:1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