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种业振兴,资源基础更坚实(大数据观察)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12-28 06:18: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第三次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成果丰硕

种业振兴,资源基础更坚实(大数据观察)

本报记者 郁静娴

核心阅读

历时3年,投入150万名普查人员、累计行程6300万公里,首次开展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首次查清青藏高原区域畜禽遗传资源本底、首次公开推介一批耐盐碱的种质资源……第三次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全面完成,摸清我国农作物、畜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区域分布、特征特性等家底,成果丰硕。

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是种业振兴行动的重要内容。农业农村部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三次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成果。此次普查2021年3月启动,历时3年完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农业种质资源普查。

普查有哪些新发现和重要意义,资源保护利用最新进展如何?记者采访有关方面进行了解读。

为选育优异的果菜茶、肉蛋奶等品种提供更多选择

“没有种质资源做基础,再先进的育种技术和保障条件也不可能凭空育出新的优良品种。”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专家组组长刘旭表示,这次普查全面摸清了种质资源的家底,抢救收集保护了一批优异种质资源,为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种业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

——夯实了国家粮食安全的资源基础。新收集资源中,粮食作物种质资源6.3万余份,占比45.4%。其中,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作物占比超过三成。

——丰富了多元食物供给的资源种类。此次普查覆盖了农作物、畜禽、水产养殖资源,在山西、上海、浙江等11个省份还开展了农业微生物的普查。

农作物方面,收集保存资源新增加了24个科、166个属、370个种,物种总数增加21.2%;畜禽方面,查明了33个畜禽种类、1018个品种资源状况,首次查清青藏高原区域畜禽遗传资源本底,填补了我国极高海拔地区的普查空白;水产方面,共找到857个种质资源,物种和品种数量都居世界第一。“这些资源对落实大农业观、大食物观,选育优异的果菜茶、肉蛋奶、鱼虾蟹等品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刘旭说。

——挖掘了具有较高价值的优异资源。“新收集的种质资源,或性状优良,或生存地生境特殊,或历史悠久,对于培养高产优质、抗逆广适的新品种,研究作物的起源演化以及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刘旭说,目前已经有6238份资源应用于育种创新和产业开发。

此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种质资源数量的分布情况与我们各地现有水产养殖产量和产业情况基本保持一致,客观反映了种质资源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刘新中说,普查中也发现,吉林、山西、陕西、云南等传统意义上的水产养殖小省,种质资源的数量不少,均在百种以上,云南甚至达到240种,“说明这些区域在水产养殖中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和潜力。”

重新找回10个曾宣布灭绝的畜禽地方品种

红色的羽毛、带有像䅟子壳一样的飞花,老一辈人记忆里的山东烟台䅟糠鸡,外观漂亮、肉质好、蛋重大。在普查队员的努力下,这一消失20年的优良地方品种,在原产地400公里外的山东济宁太白湖畔重现踪迹。

与上次相比,这次普查中畜禽地方品种一个没少,还重新找回了10个曾经宣布灭绝的品种,包括河南项城猪、山东烟台䅟糠鸡、广东中山麻鸭等。“这些品种资源历史悠久,弥足珍贵,重新找回是一个意外收获。”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左玲玲介绍,通过大力实施抢救性收集保护,避免了濒危资源的灭失。据最新调度,61个濒危畜禽地方品种存栏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性增长。

普查新收集的13.9万份农作物资源,近九成为地方品种,也就是常说的老品种或农家种。受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等因素影响,一些农家种在生产应用中逐步退出。

“我们将地方品种资源抢救性收集保护作为重点,对农户种植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悬挂在屋檐房梁,珍藏在木柜瓦罐中的农家种进行了全方位摸排。”刘旭介绍,这些资源已收入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中,实行长期战略保存。

“这次普查强调了应收尽收、应保尽保,尤其是对普查发现的濒危珍稀资源开展了抢救性保护。”刘旭介绍,目前每一个濒危农作物种质资源都有一个明确的保种单位、一个专家组、一个评估体系和一套保护方案。抢救性保护经费随普查启动同步落实,3年来,共安排中央财政资金超千万元,带动各级筹措资金超3000余万元。

“广大普查工作者辛苦努力,收集了大量的种质资源。”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司长刘莉华介绍,保护好这些种质资源极其重要,农业农村部不断加大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建设,初步构建了原位保护和易位保存相结合、活体保护与遗传材料保存相补充、国家保护与省级保护相衔接的保护利用体系。

目前,现代化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新库已建成运行,可以满足未来50年长期战略保存的需求;世界单体最大的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正加快建设,预计到明年年底能够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的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已投入运行。此外,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正在筹建,保护体系也在逐步完善。

国家启动实施玉米种质资源改良计划

在浙江温岭,坞根镇红山村村民陈阿公种了几十年小土豆,近年收入增加了不少。对这种个子小、产量低、品质好的“温岭小洋薯”,当地加强优异种质资源开发应用,延长产业链条,全市小洋薯种植面积超2500亩,实现年产值约7000万元。

“我国的地方品种丰富多样,分布面积范围广、性状独特,是现代育种不可多得的种质资源,有广阔的产业化开发前景。”刘旭表示,种质资源是育种创新的物质基础,普查收集只是第一步。让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创新优势、产业优势,主要有三方面重点任务。

加快资源的鉴定和挖掘。当前,国家库保存资源的规模化基因型鉴定和表型鉴定正在系统推进,已鉴定挖掘出一批高油高产的大豆、耐密高产和抗旱宜机收玉米、短生育期的油菜、抗赤霉病高产小麦等优异资源,并全部分发用于育种创新。

强化资源改良和创制。“目前保存的资源多为传统的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种,好的性状比较突出,不好的性状也在里面,需改良转化。”刘旭坦言,资源改良的周期长、投入高、见效慢,育种者积极性不高。今年,国家启动实施玉米种质资源改良计划,未来将逐步向大豆、油菜等重要农作物延伸。

推动资源共享和利用。目前,我国每年向社会分发共享种质资源超过10万份次,服务育种单位和企业超过2000余家;制定出台种质资源共享利用的办法,先后发布了两批可供利用的种质资源目录,首次公开推介了一批耐盐碱的种质资源。

“各地的育种单位、企业都可以在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上查询这些资源,这为推动种质资源共享交流迈出了关键性一步。”刘旭说,目前正在开展资源登记工作,鼓励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社会组织、个人登记其保存的资源信息,以实行统一的身份信息管理,方便育种者查询和申请获取。

《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28日 05 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28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见的作物,就要赶紧停车。”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是现代种业创新的重要基础。我国计划用3年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现对全国2323个农业县(市、区、旗)的
2023-03-15 22:29:00
...基础,良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自2021年7月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出台以来,我国种业创新跑出加速度,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科研机构、企业、地方正携手推动中国种业向育
2024-01-26 07:06:00
乡村全面振兴的“济南方案”
...另外,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也已实现零的突破,5类7个种业品种入选国家农业主导品种,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首次获得国务院“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优秀等次、位列全国3
2025-02-27 16:17:00
为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夯实资源基础(深阅读)
...上规模最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取得系列成果为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夯实资源基础(深阅读)本报记者 郁静娴《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17日 第 04 版)数据来源
2024-03-17 06:03:00
天府粮仓,川种雄心
...,背后有川种振兴提供的充沛动力。成都市邛崃天府现代种业园内风景如画。粮与种——四梁八柱支撑大发展处暑前后,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邛崃市,制种水稻陆续开割。“今年六月份之后气候好,
2023-08-29 10:20:00
种业创新如何助力粮食产能持续提升?——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观察
...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此间举办的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上,与会专家对此充满信心,共议推动种业振兴,助力持续端稳中国饭碗。大会展示的育种科研新成果。(新华社记者罗江摄
2023-01-07 17:03:00
育好每粒种  打好“翻身仗”
本文转自:兵团日报我国种业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效——育好每粒种 打好“翻身仗”●崔浩金秋十月,丰收的画卷在田野上铺展开来。丰收离不开良种。今年是种业振兴行动“三年打基础”的收官之年。
2023-10-23 04:12:00
...鉴定和利用体系不完善、部分种源“卡脖子”现象突出、种业企业“小散弱”等问题亟待解决。优势资源如何育成优质品种?如何将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子攥紧在手中?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原特色
2023-01-12 10:49:00
培育更多“金种子”——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轮驱动推进新疆种业振兴扫描
新疆天玉种业与科研单位种植的小麦试验田。(受访者供图)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江斌伟)粮安天下,种铸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
2024-01-05 12:10: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安徽往前赶 | 不卖门票,营收可观!桐城杨安村打造“可看可玩可忆”的文旅新体验
大皖新闻讯 10月11日,“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集中采访团走进桐城市范岗镇杨安村。秋日阳光下,杨安村的大官塘旅游区碧波荡漾
2025-10-13 14:00:00
日照交通能源发展集团承建国省道养护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
近日,日照交通能源发展集团承建的2025年度全市普通国省道养护工程(二标段、三标段)顺利通过交工验收。验收委员会通过实地核查路面
2025-10-13 14:00:00
近日,日照市第五届茶叶技能大赛暨第十七届全民饮茶日在集团35°Tea旗舰店成功举办,来自全市各区县、功能区的35位炒茶大师同台竞技
2025-10-13 14:00:00
菏泽市发改委组织召开全市以工代赈工作推进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保珠 通讯员 刘倩倩为深入贯彻2025年山东省以工代赈工作推进现场会议精神,落实好中央和省关于以工代赈政策文件要求
2025-10-13 14:01: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保珠 通讯员 刘晓静近期,孙寺镇遭遇连续多日阴雨天气,降雨量较往年激增约8倍。如此极端的天气状况
2025-10-13 14:02:00
厦门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两岸城市环境标准共通试点项目获批东南网10月1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曾宇姗通讯员唐雪平)近日,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厦门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2025年“两岸城市环境标准共通试点”任务
2025-10-13 10:41:00
张家界武陵源双节交出答卷:玩法出新 服务无忧
当山水与故事相遇,当科技为旅程减负,当服务让出行无忧——在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张家界武陵源以“深度游”“舒适游”“顺畅游”的全新体验
2025-10-13 10:52:00
河北新闻网讯 为深入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社保公共服务水平,优化三地群众办事体验,近日,京津冀三地社保经办部门联合发布《京津冀社会保险经办窗口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2025-10-13 10:55:00
10月11日获悉,省卫健委日前发布“关于确定2025年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通知”,我市北大医院太原医院皮肤科、呼吸内科和太钢总医院创伤(烧伤)成功获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2025-10-13 06:53:00
南昌市民“打高铁”上下班成为可能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谢梦丽)10月11日起,从南昌西站出发前往赣州吉安和抚州等方向的旅客,需要前往南昌站或南昌东站乘坐。这一变化源于一条联络线的施工——南唐联络线
2025-10-13 06:57:00
“十四五”期间江西高校研发投入超2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李思成)10月10日,“辉煌‘十四五’‘赣’出新精彩”系列新闻发布会之“十四五”教育高质量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在南昌召开
2025-10-13 06:57:00
问政快报(2025.10.13)
江西日报社大江大数据显示,2025年10月9日-10日,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共计收到帖文320条,其中,新余市教育体育局
2025-10-13 06:57:00
总投资超15亿元 江西两大公路项目正式获批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邬强)近日,江西省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两项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分别为G640万载县城至双桥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与G354安义东互通至鼎湖镇段公路改建安义县南外环路工程
2025-10-13 06:57:00
新画的斑马线遇水“打滑”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志燕)“刚压到斑马线,电动自行车就不受控制,整个人直接往前扑。”近日,遂川县泉江镇市民王先生向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反映
2025-10-13 06:57:00
中交一航局一公司同日收两张海事罚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于中国海事局监管信息公开栏获悉,10月11日,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下称“中交一航局一公司”)同日收到两张罚单
2025-10-13 07: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