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一部三国演义,让三国时期许多武将的英武形象跃然纸上。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总有人争论谁才是三国时期的“武状元”。
当今流传最广的《三国演义》版本是明末清初文人毛宗岗删改过的,这位熟读《三国演义》的文人曾经排出过其中的二十四位名将,前六名分别是:吕布、赵云、典韦、关羽、马超、张飞。
从《三国演义》出发,这样的排名自然是很有道理,毕竟该书往往是从蜀汉视角出发,偏爱蜀汉名将;作为书中早期人物,经常以一敌多的吕布也常被认为,是三国中武力值堪称无敌的存在。
但《三国演义》终究只是一部小说,其中包含着作者以及删改作者自身的好恶倾向,且为了情节精彩常有与史实不符之处。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究竟哪几个人称得上是三国武将擂台上的三甲?
偃月青龙刀刃寒:关羽
即便在《三国演义》中,描述关羽之勇的桥段也并不少,早期就有“温酒斩华雄”、斩杀袁绍旗下大将颜良文丑等。
这其中“温酒斩华雄”情节是虚构的,但斩颜良以解白马之围是确实的。《三国志·关羽传》记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
历史上的“白马之围”是曹操设计分袁绍之兵后,袁绍已经将大军派往延津,仅余下颜良统率部分军队守在白马之后的结果。
尽管是“部分兵力”,但袁绍作为汉末各军阀中势力最大的一支,仅部分军队也有数万人之众。而当时曹操派去袭击白马的军队只有万余,且是轻骑。
守卫白马的颜良在得知有曹军来犯时确有些措手不及,仓促应战,因为在袁军理解中,曹操大军应该在延津地区,因而颜良的警戒心十分不足,在曹军距离白马只剩下两百里的时候才发现了这支人数不少的军队。
尽管如此,颜良仍占着人多势众的优势。况且他本人是被孔融称之为“勇冠三军”的存在,自身战斗力同样是不可小觑的。
荀彧评价他“一夫之勇”,反衬了他武力值的突出:毕竟仅以武力值不论谋算便能统帅大军,武力值之突出必定是可以让众人服气。
面对一名以武服众的大将,对方率领的军队又是己方数倍之多。
关羽能远远望见颜良,便可以在万军之中单骑杀出血路,迅速取颜良首级后凯旋,未被敌方数万人军队拦下。这是真正的“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耳”。
更难得的是,关羽之猛并非匹夫之勇,在《三国演义》中有“关云长水淹七军”一节以表其计谋。
根据《后汉书》记载,这次其实是自然水灾,彼时正赶上秋八月,阴雨连绵十数天,以至于“汉水溢流,害民人”,于禁、庞德及其所率军队不得不在堤坝之上躲避,关羽正是趁此机会大败曹军。
面对自然灾害,关羽能利用之,于禁却没有选好军队驻扎地,以至于在灾害之中先天处于下风,二者高下立判。
而在这场战斗中,前西凉军大将庞德,同样有“勇冠(马)腾军”之称的庞德,在一对一战斗中被关羽斩于马下,关羽自身的出色武艺再次展露无遗。
除开计谋与武艺,关羽作为战士的气节同样为人称道,最典型的事迹便是刮骨疗毒。
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割开手臂至骨头,流了一盘子的血,再加上用刀刮骨之痛,常人生生痛昏过去也是可能的。“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关羽仍能谈笑自若,这份心力,无人可及。
即便不看《三国志》,单单思考为何三国时期群雄并起,偏偏后世称关羽为“武圣”,便能够推测,关羽的武力值在整个三国时期也绝对是数一数二,且其品格、计谋等均不在人下,这才当得起一个“圣”字。
匹马纵横震雄师:张辽
与关羽相比,张辽的名气要弱上许多。即便在早期曹军阵营内,似乎都有许多将领比张辽更有武勇之名。如许褚、典韦、夏侯渊等以作战无畏闻名者更不计其数。
早期的张辽更像是《水浒传》中的柴进,不以自身武力值闻名,但结交了天下英豪,与谁都能说上两句话。最早关羽在曹军阵营中时,张辽便是史书记载上与关羽关系较为亲密之人;后来征战时,被记载的战斗也多是作为副将。
这与张辽的出身有关,他最早是并州刺史丁原部下。丁原此人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吕布“三姓”的第一姓便是在此。
丁原被吕布杀害后,张辽随吕布降董卓,吕布败亡后投降曹操,这才定了下来。
这样一个曾经周旋于多方势力的将领,即便其领军能力受到认可,但考察人品仍需要一段时间。早期张辽的事迹并不多,大概便是因为曹操也不放心给予他非常重要的任务。
而令张辽威震四方的战斗,主要有两场,且都是典型的以少胜多之战。
其一是公元207年的白狼山之战。此战是曹操为消灭乌桓势力,及袁氏参与势力而计划的一场战争,张辽为此战先锋。
彼时袁绍的儿子们逃到了乌桓,希望借乌桓势力“复图中国”。
时乌桓单于蹋顿也是个人物,凭借袁氏余威及自身能力,治下各族人口达三十万之众,正所谓“以雄百蛮”,乃至有传言说他要效仿当年匈奴冒顿单于一统北方游牧部落。
面对这样一个强大的存在,曹操北征乌桓时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光是骁勇的将领就带了七八位,名将如张辽、徐晃、张郃、张绣等都在其中。
但因当年气候不好,曹军一拖再拖,已经失去了锐气。
好不容易在当地向导的指引下抵达白狼山,此时曹军已急行军十几天,且先头部队都是轻骑兵,主力重装步兵还在其后,而袁氏兄弟与蹋顿单于集结数万骑在此虽然仓促,却是以逸待劳。
尽管当时敌军还没有整顿好阵势,但曹军也处于疲惫之中,且并非主力。张辽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力劝曹操出兵,并接过曹操授予的麾,居中指挥。
以疲惫的轻骑兵对上数倍于己且善于骑射的草原士兵展开了一场混战。
由于张辽指挥得当,其他将士也奋勇争先,这场数万人的大混战竟是曹军占了上风。张辽虽然说主要担当着指挥者之位,却也在其中左冲右突,并当阵斩杀对方首领蹋顿单于。
张辽的指挥能力,单兵作战能力,以及对大局的出色判断力,都在这场白狼山战斗中显露无疑。
相比之下,第二场以少胜多之战,张辽所率之部人数更少,他的单兵作战能力更加突出。这场战斗在《三国演义》中有名曰:“张辽威震逍遥津”。
这是一场曹军与吴军的战斗。彼时曹操令张辽、乐进等人率七千余人驻守合肥,孙权趁曹操出兵征讨张鲁之际率兵十万向合肥而来,意图围困并夺回合肥。
张辽纵观局势,决定在吴军未曾合围之前“逆击之,折其盛势”。
于是当夜张辽募集八百勇士,次日天刚亮便亲自披甲上阵,杀了数十人,斩地方两名将领,又大声喊着自己的名字直冲吴军中阵,冲到了孙权麾下叫阵,要孙权下来迎战。
孙权一时被张辽勇猛镇住不敢应声,只看着张辽部下人并不多,便命令士卒将他们围起来。张辽丝毫不惧,左冲右突,率领身边数十人直接杀出吴军阵中。
另有还陷在吴军中的战士喊道:“将军弃我乎?”张辽闻声,再次杀入敌阵,将部下救出后又突围而出。
这一场八百对十万的战斗从清晨打到中午,张辽数次进出如入无人之境,杀敌无数而未有敢拦截者。此战后吴军士气大不如前,即便是孙权亲率军围城,十余日后仍没有建树,只能撤军。
要知道,这次战斗的敌军可不是宵小之辈,而是与曹操能够分庭抗礼的孙权军队。且作为主公的孙权乃是亲征,对军队的鼓励作用不可小视。
即便如此,张辽依然能以八百之数在敌军十万中杀进杀出,向孙权叫阵而“权不敢动”。
此后数年张辽镇守合肥,听其威名可止小儿夜啼。直到末年张辽生病时,孙权依然对他忌惮非常:“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曹操更是称赞此战:“自古用兵,未之有也”。
纵观三国历史,能以八百敌十万者仅张辽一例。单凭此战,他在三国武将的排行榜上就能夺得三甲之位。
乐嘉城内争锋处:文鸯
与前两位相比,文鸯的名气又要差上一筹,因为文鸯生活的时期已经是三国末期,准确来说是位魏末晋初之时。
此时三国基本形势已定,蜀吴两国几无名将,争端只在曹家与司马家之间展开。《三国演义》中交代这一段的笔墨较少,文鸯之名便不显于世。
文鸯最著名的一战便是,其在随父亲文钦攻打司马师一战。彼时司马师废掉了魏帝曹芳,文钦效忠王室,不忿司马师所为,便在淮南起兵反司马。
这一战虽然是败了,但文鸯在其中的表现不可谓不亮眼。
时年文鸯18岁,但胆识已经在父亲之上。当时司马师暗中率大军来到乐嘉,文钦得知消息后错愕不知所措,还是文鸯提出要趁着司马师军队立军未稳,先行袭击之。
于是父子二人约定分兵两路,趁夜色夹击司马师。
谁知这边文鸯率军到达了司马师寨前,大呼司马师名字叫阵,另一边文钦的军队却一夜未到,文鸯只好在天明时分撤军。
父亲出兵不力并不能证明文鸯的判断不准,因为当时司马师帐内也不是和平景象:司马师当时刚刚做完割除眼部瘤的手术,听得文鸯在外叫阵大惊,以至于做手术的那只眼睛从创口中迸出,这份疼痛可想而知。
但因为不能乱军心,司马师硬生生咬着被子忍了一夜文鸯的叫阵。可想而知,若文钦能够与儿子会和,是夜二人说不准真能大败司马师。
这边文鸯撤回了,司马师又下令追赶。他深知:“一鼓作气、再而衰”的道理,认定文鸯鼓噪一晚后必定疲惫,军队气势受挫。
少年人的心气奇高,锐气更是不可挡。见到追来的军队,文鸯不仅不退,反倒认为应该要挫一挫司马军的气势。
于是,他率领身边亲卫十余人冲入敌阵,大杀一阵后扬长而去。
不久后司马班又领八千人前来组助阵,文鸯不带亲随,单枪匹马闯进八千人的阵势中,进出六七次、杀伤百余人后全身而退。
文鸯此战之勇猛,与张辽相比也不遑多让。能在敌阵中单枪匹马杀进杀出六七次,斩杀百余人,光是力气一项便是了不得。与张辽相比,唯一差的便是没有叫阵,或在敌军中斩杀敌首领而已。
不过,司马师也可以说是为文鸯所杀——此次征讨回师后,司马师很快就死了。因而演义中有“文鸯惊死司马师”一说。
按如今的常识来看,司马师可能是眼部伤口没有处理好,因并发症去世。但将其原本就没有愈合好的伤惊吓至更严重者确是文鸯,“惊死”之名当之无愧。
结语
三国的确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无论魏蜀吴还是周边游牧民族,都有不少名存史册的将才,每一个看《三国演义》、看《三国志》的人,也都会有自己心中最为喜欢的将领,每一场战斗带给人的感受不同,也会让不同人对将领战斗力的评判出现不同。
本文所列举的三员猛将,都曾有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不仅不怯战,能够战而胜之,甚至还能以一己之力斩杀数百人的战绩。
虽然说一个人身边最多能接触到的也就几个人,但能够接连斩杀数人后不被大军斩杀,绝对是自身实力过硬的结果。
且这三人所面对的敌人——颜良之于关羽,孙权之于张辽,司马师之于文鸯——全都不是等闲之辈。能够在同样以勇或以谋闻名的将领手中取得这样的战绩,更显此三人勇武非凡,能当得三国猛将三甲之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8 23: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