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伦敦大学学院基建可持续转型长聘教授梁希:CCUS投融资活动回顾与展望|WISE·双碳大会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12-01 19:06:00 来源:36氪

双碳,正在叩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11月28日,「点绿成金 勇者入局」36碳双碳同行者大会在北京拉开帷幕。

“双碳”目标提出三年来,碳达峰、碳中和已经从概念、政策走向落地实践。三年回望,一场围绕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已经深入千行百业、千家万户。随着“双碳”逐步走向深水区,这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将行至何处?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又有哪些挑战尚待突破?

在大会现场,各行各业的双碳同行者们围绕能源变革、创投风向、零碳实践及ESG思辨等主题,分享来自产业界、投资界、科研界的一线观察与探索,展开了一系列话题广泛、视角深入的专业交流——双碳新世界的面貌,正愈发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在【“双碳”新周期】主题板块下,伦敦大学学院基建可持续转型长聘教授、广东南方碳捕集与封存产业中心秘书长梁希带来了主题分享《CCUS投融资活动回顾与展望》。

伦敦大学学院基建可持续转型长聘教授梁希:CCUS投融资活动回顾与展望|WISE·双碳大会

伦敦大学学院基建可持续转型长聘教授、广东南方碳捕集与封存产业中心秘书长梁希

以下是演讲全文:

感谢主持人介绍,感谢活动的邀请。借这个机会,我想从投融资的角度跟大家分享CCUS技术最新的一些进展以及未来的机会。此次分享汇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CCUS技术目前的进展;第二部分,投融资案例;第三部分,商业化展望。

很多观众对新型能源系统涉及到的新能源技术,如光伏、风电、储能及电动车等技术会比较了解。相比上述技术,CCUS可能更重视二氧化碳排放的末端治理,即如果排放了二氧化碳或者必须排二氧化碳时,能否通过捕集、利用和封存的方式来开展减排工作。我从2005年开始开展CCUS方面的研究,到后面致力于推动CCUS产业化应用,并设立了相关的机构,推动落地CCUS项目。最早我们谈CCUS,主要是对大型高浓度的排放源,如钢铁厂、水泥厂、化工厂、造纸厂等,把二氧化碳从这些排放源捕集分离,通过管道、槽车和船舶运输到二氧化碳利用或者封存场地。早期由于政策不到位,主要的利用方式是提高石油采收率。在当前碳中和的背景下,很多的科学家和团队开始研究生物利用和化工利用方式,如把二氧化碳加氢变成有用的化工产品,通过藻类吸收二氧化碳,把藻变成化肥、化妆品和燃料等。目前的成本和解决方案下,每年约有数十亿吨的二氧化碳可以被封存。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把二氧化碳分离后进行运输和封存。

2019年-2021年全球各国提出碳中和目标以后,CCUS的角色从过去的储备性技术、新兴技术、过渡性技术,成为实现碳中和不可或缺的拖底性技术,特别是负排放的技术。COP28会议讨论的负排放的技术,不仅包括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如森林和海洋碳汇。还包括在空气中实现碳捕集,以及在生物质转化为能源的生产过程中进行碳捕集。这两项技术可以实现负排放,抵消非常难减排行业的碳排放。国内外很多研究报告显示,CCUS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我说CCUS技术是碳中和技术里的“丑小鸭”,大家喜欢新能源和储能等新技术,包括新材料、建筑节能等等。但对CCUS,因为它衔接着化石能源和传统工业,往往很多NGO国际组织会觉得CCUS是用来给化石能源续命的技术,因此对CCUS的支持力度没有像其他能源技术大。但现在随着大家开始研究碳中和,发现我们必须得使用CCUS,否则钢铁、水泥厂等非电力行业的排放将很难通过可再生能源完全解决。CCUS很多不同的预测结果显示,中国到2060年实现中和,需要的CCUS规模超过20亿吨每年,相比全球目前的碳排放和未来难减排的剩余排放,也是非常高的值。届时生物质结合CCUS和空气结合CCUS的负排放技术的规模为5-8亿吨每年。当前,全球范围内CCUS项目的数量和规模都在迅速增加,国内也是如此。这两年一个省新增的项目比过去15年全国新增的项目还多,以前需要宣传CCUS,而现在到处都是新开工、新规划的项目。如果已经规划的大型项目都建起来,全球的总二氧化碳捕集能力大概会有3.6亿吨每年,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1%左右,未来增长的潜力非常大。

中国正在规划和建设中的CCUS项目超过100个,具备二氧化碳捕集能力400万吨每年。因为有非常多千万吨级别的CCUS项目正在投入到规划中,如果规划建设的项目都建成,捕集能力会接近1亿吨每年。CCUS也是一个成本相对比较高的技术,但取决于CCUS跟哪一个环节结合。像刚才所说,如果跟二氧化碳驱替开采石油等早期机会结合,CCUS会实现负成本。如果从空气中捕集二氧化碳再注入到地底下封存,成本有可能很高。CCUS的成本区间非常宽,我们从左边的图(图1)也可以看到。捕集是CCUS成本最高的环节,影响捕集成本的主要因子是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天然气处理和煤化工的制氢单元出来的二氧化碳浓度在70%或80%以上,这部分二氧化碳分离的成本通常在20美元以下,如果我们的碳市场稍微涨一下碳价格,就可以支撑此类CCUS项目的商业运行。我个人判断,对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如煤制氢、天然气制氢、天然气生产中的处理过程、化肥厂的部分装置以及钢铁的部分工艺,可能到“十五五”阶段就会实现CCUS的大规模部署,届时每年将有上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被解决,且因为浓度高,处理成本比较低。高浓度二氧化碳一旦排到空气中,未来从空气中捕集的成本会翻几十倍,虽然空气捕集技术也在往前走,但能够在源头上解决是更好了。

伦敦大学学院基建可持续转型长聘教授梁希:CCUS投融资活动回顾与展望|WISE·双碳大会

图1 CCUS与主要低碳技术边际减排成本对比(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2023)

CCUS的投融资案例很多。我在气候投融资做很多工作,大家都是业界的专家,投融资不是靠政府喊口号或者说制定政策就可以发生,根本的问题是怎样提升项目的回报率,降低项目的风险。我们看到中国、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的经济体,在过去的几年里都提出了很多政策支持CCUS的发展。美国的力度最大,现在如果到美国投资一个CCUS项目,比如说从发电厂捕集二氧化碳并封存,每吨二氧化碳联邦政府补85美元,而国内的碳价格不到85人民币每吨二氧化碳。只要在美国开展这个工作就会补贴,州政府还会有一些特定的补贴。对从空气中万分之四的浓度捕集二氧化碳,完成空气碳捕集再封存后,联邦政府可以给每吨二氧化碳180美元的补贴。中国人民银行把CCUS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的目录内,给予低息贷款支持,未来要更大力度的支持才能推动行业大规模的产业化往前发展。现在海外的机会可能更快,有一些更大规模的机会。

空气碳捕集一直非常有争议,为什么不从煤电厂10%的烟气浓度捕集,为什么不从刚才所说的煤制氢90%以上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捕集,而从万分之四浓度的空气中进行捕集?浓度低的话捕集成本会非常高。我在2017年的时候在苏黎士的机场看到这家公司的广告,宣称到2025年捕集全球1%的二氧化碳。我当时发了朋友圈说他们吹牛,根本不可能,成本会是非常高的。但无论最后能否实现,它已经在资本市场取得了非常大的认可。经过多轮的募资,技术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在冰岛等几个国家都开展了示范。另外一家加拿大的空气碳捕集公司也打算在美国开展50万吨每年的空气碳捕集示范,并计划到中国开展一些工作。空气碳捕集的进展速度比我想象中快很多。国际很多大的资本,比如微软、JP摩根、比尔盖茨、亚马逊等大的公司对传统森林碳汇的质量和永久性都有很大的质疑。他们觉得空气中捕集二氧化碳再永远封存矿化起来是一个更加稳妥的选择,是对他们的声誉更好的一种方式,也提供了很多资金的支持。

很多CCUS项目拿到了非常多的资金支持。天然气生产的过程中,二氧化碳本来浓度比较高,可以从这里分离捕集二氧化碳,然后再进行封存。美国、加拿大的碳价格比较高,此类项目拿到了很多商业上的投资。空气碳捕集还有很多其它的项目,像1PointFive公司通过空气碳捕集吸收二氧化碳,最终实现封存。挪威的Aker solutions不是做具体项目的,它主要是做CCUS工程,也做的比较早。它的工程实施成本比较高,但挪威很多国家项目利用他们的技术,该公司也开发了自己的碳捕集溶液。为什么讲这家公司,因为它是全球第一家开发了以二氧化碳捕集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从母公司分出来,上市当天的股价上涨2倍,股价在比较好的环境下发展,该公司还参与了挪威的国家碳捕集的项目。

国内也看到商业的资金逐步投向了CCUS项目,腾讯集团从可持续发展公益的角度设立碳寻计划,筛选出来30个有潜力的技术、商业模式和基础设施项目,给予每家50万人民币的资金支持,并进一步筛选出部分技术进行大规模千万元人民币级别的资金支持。计划里也看到很多过去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新科技。在申报的过程中,最后收到300多个申请,其中190多个是高质量的申请。我们专家委员会也从中筛选出一些特别有前景,特别有潜力的项目。碳寻计划会继续开展下去,未来范围会进一步扩大,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关注明年碳寻计划的申请。

CCUS未来会从单个的小型项目向集群化发展,国外已经有趋势,如英国东海岸集群、挪威的北极光集群。一个工业区域减排二氧化碳需要依靠清洁电力、氢气和CCUS等综合解决方案,CCUS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给广东省、宁夏自治区和陕西省做了CCUS集群规划研究。重点是要看整个的区域内所有的大型排放源能否进行CCUS改造,用什么技术,未来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有哪些,这些研究会给我们未来碳的价格上涨时开展CCUS改造提供很大便利。另外,我们也看到CCUS技术的成本未来肯定还是会继续下降。我们在碳寻计划里看到很多技术有潜力把电力、钢铁、水泥碳捕集的成本降低一半左右。有一些像二氧化碳矿化变成有用物质,二氧化碳利用的模式等也可以带来成本的不断下降。未来CCUS商业模式会更加丰富,从过去油气公司和大型能源公司为主导的模式,向更多市场上的商业运行商和第三方基础设施的模式转变。我们除了考虑大型的工程项目建设以外,也得开始尽可能早的做一些选址和绿地开发的项目,这些项目很适合初创企业在全社会物色一些早期发展机会。

我们给中石油和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做的报告中提到,CCUS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立足长远的规划,提前布局未来可以低成本实现CCUS的排放源,开展大示范项目。国外的碳价格和政策比较好,要尝试着走出去,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最后就是要积极的引导风投去投向一些新技术,在国内和国外进行大规模的示范。预计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潜力还是会非常大的。

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1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院院长王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委会常委、伦敦大学学院基建与可持续金融长聘教授梁希,围绕绿色建筑、商业银行气候风险管理与转型金融、“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的发展与合作、
2023-07-08 12:16:00
36碳直击COP28|CCS 、CCUS被抵制,“碳捕手”技术是骗局?
...CCUS是用来给化石能源续命的技术,所以争议比较大。”伦敦大学学院基建可持续转型长聘教授、广东南方碳捕集与封存产业中心秘书长梁希对36碳表示。事实上,没有CCS/CCUS技术
2023-12-15 10:09:00
第二届机器之心AI科技年会成功举办,24位大咖共论AI发展新趋势
...工程系副教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领军科学家林达华,伦敦大学学院(UCL)计算机系教授、上海数字大脑研究院联合创始人&院长汪军,分别围绕科学机器学习、多模态学习、AI
2023-01-13 12:00:00
...上也体验到了生成式AI推动品牌营销变革的巨大潜力。在伦敦国王学院的百年庆典活动中,生成式AI让学校的吉祥物雷吉(Reggie)—— 一头火红的狮子——“活”了起来。得益于AI
2024-05-21 18:14:00
粤港澳低碳技术创新高端论坛在广州举行
...氧化碳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路线图研究等方向做主旨报告。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梁希教授作题为《中国气侯投融资政策解读》主旨报告。报告介绍了中国气候投融资政策背景、发展
2022-12-31 16:25:00
...规定,自2023年起,气候大会每5年进行一次全球盘点。 伦敦大学学院基建转型教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委会常委梁希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
2023-11-16 10:01:00
北京胡同里长大的我,娶到了伦敦“白富美”
...舍弃乐团的稳定工作,在大洋彼岸成为一名街头音乐家,伦敦各处都有他演奏笙乐的印记。在四十余年风吹雨打的英伦生活中,他选择用音乐搭起文化沟通的桥梁。也正因为坚持了这份热枕,他赢得
2023-05-22 10:56:00
...。2023年10月,北京市文联组织作家代表团前往剑桥大学、伦敦大学等地举办交流研讨活动,在开展“译介中国——2023北京作家剑桥行”活动期间,获知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珍藏着一
2024-02-03 17:18:00
顶刊Nature首次遭遇罢工,颜宁潘建伟等签名声援
...应该是开放、自由、热情和公平的主体。”6月20日,英国伦敦,抗议者们聚集在施普林格自然的办公室外。图/NUJ 得到科学界支持伦敦国王十字车站是英国乃至欧洲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
2024-07-01 09:16: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近日,厦门市商务局、厦门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厦门市促进直播电商产业园(基地)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以下简称《扶持办法》)
2025-10-13 08:47:00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安徽往前赶 | “风神之眼” 开启智慧送风时代 美博助推安庆宜秀“智造” 出海
大皖新闻讯 “人在哪,风就到哪!”10月10日,“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 安徽往前赶” 集中采访团走进安庆市宜秀区美博集团安庆智能化制造基地
2025-10-13 09:51:00
近日,在中国人民银行雄安新区分行指导下,中国银行河北雄安分行推动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食堂正式启用
2025-10-13 10:13:00
广州:“以税赋能”提振消费 黄金假期“好旺好彩”
羊城焕彩,共贺金秋。今年国庆假期与中秋佳节“快乐叠加”,又恰逢十五运会举办的冲刺阶段,广州旅游、餐饮、零售等消费场景迎来多轮热潮
2025-10-13 10:21:00
网友新手机号意外登录李玟账号,网易云回应
10月11日,有网友发文称,使用新办理的手机号注册网易云音乐时,通过短信验证码直接登录了歌手李玟的账号。登录后,该网友还能在账号后台看到粉丝们发来的怀念私信
2025-10-13 10:34:00
雷军开启小米汽车高原测试,回应没舍得买8000元的小刀
10月12日,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微博发文:我们测试车队来到了盘龙古道,海拔3500多米,连续急弯的山路,30公里山路超过600多个弯路
2025-10-13 10:35:00
果立方郑州突围记:新消费品牌如何在中原大地完成势能跃迁
河南,一种新的入场规则过去,新消费品牌的“入场券” 似乎必须由北上广深来颁发:要在北上验证市场,因为这里聚集着引领潮流的年轻人
2025-10-13 11:01:00
2025 VDC安全与隐私分会:技术持续创新,夯实安全地基
2025年度vivo开发者大会于10月10日成功举办。此次大会以“同心•同行”为主题,开设主会场及11大分会场。其中,在安全与隐私分会上
2025-10-13 11:04: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可 通讯员 马传哲近日,在郓城农商银行重点行业营销专项汇报会上,某支行行长对升级后的智慧服务平台赞不绝口
2025-10-13 11:09:00
据央视新闻报道,全国首张“职业弹幕人”罚单近期落地: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对一家销售“燃咔果冻”的生物科技公司开出10万元罚单
2025-10-13 11:14:00
海尔空调双11将推可感知呼吸、可一键托管等新发明
与利物浦、巴黎圣日耳曼并肩,和中国女排同行!当竞技精神遇上空气科技,海尔空调以“可触摸、可感知”的千人“众测”开启双11
2025-10-13 11:39:00
填补空白!海尔智能门锁主导的《AI智能锁》团体标准发布
随着人工智能飞速发展, AI智能锁正成为市场新宠。奥维云网公布的消费者调研数据显示,超60%的用户愿为了AI智能锁而加价买单
2025-10-13 11:40:00
央视财经综合《新西兰先驱报》等媒体12日报道,美国微软公司将于10月14日起,停止对Windows 10系统提供安全更新和技术支持
2025-10-13 11:42:00
“大地之子”C位出道!深圳车展跨界顶流艺术IP,打造国庆打卡新地标
2025深圳国际车展在跨界融合中开辟新路径,通过引入现象级艺术IP“大地之子”,成功打造了一场艺术与汽车工业深度对话的盛宴
2025-10-13 12:10:00
海尔集团与阿里巴巴达成全面AI合作
10月11日,海尔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达成全面AI合作。双方将充分发挥海尔的全生态布局与阿里的全栈AI能力优势
2025-10-13 12: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