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
本报记者 郭帅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0月24日  第 11 版)
袁晓燕和老人在医院走廊。
“有这些孩子的贴心陪伴,每年重阳节都过得暖意融融。”重阳佳节前夕,在湖北武汉洪山区空巢老人陈阿婆家中,老人一边听志愿者耐心讲解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一边感叹道。
老人口中的孩子们,是湖北“晓燕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从2015年3月5日服务队成立以来,每逢传统节日,志愿者们总会到当地福利院、空巢独居老人、退役军人家中陪伴老人,风雨无阻。
“给爷爷奶奶们剪个指甲,打扫下房间,做顿饭菜,拉个家常,他们就开心得像个孩子,每次参与活动总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来自武汉城市职业学校的志愿者李祺说。
“晓燕志愿服务队”因湖北省荣军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袁晓燕而得名。2006年,湖北省荣军医院设立了省内首个非营利性临终关怀机构——老年护养中心,主要收治处于生命末期的孤寡老人,袁晓燕成为该中心的首批护士之一。
“当时和我一批进入中心工作的同事不久后都走了。”袁晓燕说:“我们护理的老人大多身患重病,隔三差五就有老人过世,蛮压抑的。”
袁晓燕也一度动了离开的念头,“但有的老人会紧紧握着我的手,也有老人把我当成了亲人总是叫我‘闺女’,有好吃的也会想着我。我就想,再坚持坚持吧。”面对一个又一个重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袁晓燕耐心安抚、悉心照料,陪伴他们安详地度过生命中最后一段旅程。
多年来,袁晓燕与同事陪伴着400多位孤寡老人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如今,日复一日的坚守让袁晓燕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份工作也让我对老人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我想让更多老人能够安享晚年,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为了帮助更多老人,2015年3月,袁晓燕发起成立“晓燕志愿服务队”,主要服务湖北省福利院孤寡老人、社会空巢独居老人、残疾老人、退伍老兵等。
“我是2021年申请成为服务队志愿者的。”李祺回忆道,“那时武汉新冠疫情形势严峻,我想为我们的城市做点事。”李祺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帮助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登记信息,“那时候我才意识到,其实身边很多老人是需要我们帮助的,于是助老志愿服务成了我学习生活之外的重要任务。”
从一个人到一支队伍,从护养中心到走向社会,服务队成立8年多来,越来越多的“李祺”加入。“我们的志愿者有退役军人、老师、医护人员等,但主力军还是青年学生。”目前,服务队注册志愿者已有近700人,服务老人12万余人次,服务内容也从单一的探望、捐赠、义诊,扩展到生活辅助、医疗帮扶、心理疏导等多样化志愿服务活动。
“每次去边远山区福利院服务孤寡老人时,很多志愿者还会带上自己的孩子。”袁晓燕说:“孩子们从最初躲在父母身后,到能够主动和老人聊天、逗老人开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一次次活动中,他们真正理解了敬老爱老的含义。”
看到一个个“小火苗”被点燃、一批批志愿者们热情参与,袁晓燕关爱老人的脚步更加坚定。“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孝亲敬老之星”“中国好医生”……近年来,因为爱老助老,袁晓燕多项荣誉加身。她说,自己的初心从未改变。如今,她依旧“泡”在护理一线,用全部的耐心和爱心照料、护理老人。
89岁的老人刘梅清患有严重的阿尔茨海默病,因为病情进展迅速,老人焦躁、忧郁的情绪愈发严重,但袁晓燕总有办法安抚她。“其实就是要有非常多的耐心,不管身患多么严重的疾病,他们总能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如今,刘梅清已经记不清很多身边人了,唯有袁晓燕,她总是忘不了。
今年,袁晓燕当选湖北省人大代表,在履职过程中,她重点关注养老服务内容。“省人大代表的身份让我有了更多的发声机会,我希望能够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一起用心用爱守护‘夕阳红’。”袁晓燕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4 06: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