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闽北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在科技创新中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厚植农业发展新优势,对于农业强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农业农村具有重大意义。
面对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和乡村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乡村振兴机遇,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培育壮大高效绿色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农业农村现代产业,完善现代化绿色产业发展体系。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的,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组合的质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是生产力的巨大跃迁。农业新质生产力呈现出颠覆性创新驱动、产业链条新、发展质量高等一般性特征,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新业态变革背景下,农业新质生产力具有生产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经营便捷化、全程绿色化的时代特征。
在劳动资料上,新质生产力以智能化硬件等工具为劳动资料,可以实现人、机、网的一体化,不仅拓展了人的脑力,还可以有效提升生产力发展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劳动对象上,新质生产力以重复利用信息(如知识)或再生的资源(如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能源)等为劳动对象,从而有效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从理论意义上理解,农业新质生产力不能简单地看成从旧的生产力向新的生产力的转型过程,而是以绿色、智能、普遍存在为特征和趋势的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和传统产业变革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生产力“质的跃升”。简言之,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在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能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从现实意义上认识,农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尤为迫切,相对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是短板。相比世界先进的农业强国,我国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多处于较低水平,虽产量庞大,但相对成本高、附加值低、竞争力弱。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依靠传统、常规的生产力水平提升是远远不够的。初露端倪的农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已初步展示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力。当前,数字技术、低碳技术、生物技术等如雨后春笋,其中颠覆性最强、影响力最广的是数字技术与低碳技术,推动当前的农业新质生产力朝着高效化与高优化新阶段跨越。
众所周知,新质生产力不会凭空而生,离不开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耦合。农业新质生产力也不例外,其本质是由科技创新主导的先进生产力。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3%,但与先进的农业科技强国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很多领域依然处于跟跑阶段,重大原创性成果不足,推广应用也不够顺畅。当务之急是推动农业科技攻关在关键领域、关键接口取得新的突破,并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农业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高质量转型升级,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实际上,乡村以耕种为肇始,农业之属性使乡村成为提供了人类基本生存物质的重要依托地;散居之属性造就了乡村广袤田园及世外桃源之美景,让乡村保持了自然生态的无穷魅力。从古至今,乡村都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依归。现代乡村的美好生活将带给人们新的向往。城市与乡村实现深度融合,乡村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这样的乡村彰显出地域特色和乡村价值的产业体系与生产基地,其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各领域实现全面振兴,让振兴的乡村成为自然、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重特征的地域综合体,成为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且令人向往的胜地。
实践表明,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更注重人力资本的能力,更注重劳动者的全面发展,劳动者从事智能创造的水平和能力因而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更为欣喜的是,在产业经济振兴与宜居宜业乡村建设热潮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乡土人才。没有奋力拼搏的乡村人才创新创业,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是难以实现目标的,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多乡村创业带头人,没有“一懂二爱”新农人的拼搏创业,就难以突破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带动,能人引领,无疑是一面引人注目的旗帜。如今活跃在乡村干事创业的新农人,包括一大批科技特派员、驻村第一书记、龙头农企专家等各领域的创业榜样,他们回归为农与创新立业的初心,展现了一幅幅精美的田园牧歌画卷。他们或躬耕一线、守于田间,或潜心科研、推广成果,或为农企翘楚、造福百姓,或为乡村领头羊、挥洒乾坤,他们为乡村带去了新鲜血液,成为乡村得以振兴的中坚力量,他们为新时代农人做出了表率,是奋进乡村振兴新时代的杰出人才。成功创业与出色业绩鞭策着广大农业科教工作者,继往开来发挥产学研一体化作用,培养更多、更优秀、更具传播执行力的乡村创新创业人才,为乡村振兴奉献青春和血汗,塑造未来乡村的坚实羽翼。
南平市是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的发源地,科技与人才的高位嫁接与一体运作,为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应用提供了平台及其载体,南平各县(市、区)乡村具有独特的地理条件,孕育了山区乡村的别样风貌,形成了林业、竹业、粮食、茶叶、水果、蔬菜、菌业、花卉、观光、旅游等特色产业百花齐放、物产丰饶的高质量绿色发展格局。山区乡村琳琅满目的特产,点缀在八闽大地的原野上。闽北乡村产业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进展与成效予以我们深刻的启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农村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才能赋予更加有力的驱动力,科技特派员要担当新时代新使命,以联合攻关与推广应用农业新质生产力,为乡村产业振兴与现代绿色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结合山区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三产融合发展,助力产业振兴,建设和美乡村,让更多爱乡之人能复归乡村,创造爱乡之人可以回得去的宜业宜居乡村,重现乡村美景美物,和谐共生;让乡村的明天生生不息,兴旺发达;带领更多的农民创业发展,增收致富。
(作者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4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