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金融监管总局:不存在"保本高息"理财产品 谨防财产损失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9-19 11:53: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9日讯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今日发布关于防范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的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高度警惕此类诈骗,谨防财产损失。

据介绍,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通常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实施:

步骤一:以“保本高息”虚假宣传吸引消费者。不法分子假借债券投资、股票投资、贵金属投资、期货投资、P2P投资、外币投资等概念,推出所谓“投资理财神器”,在网络平台发布消息宣称“稳赚不赔”,以高返利、按月返利、保持现金流等噱头吸引消费者关注。

步骤二:以“专家内幕”虚假消息诱导投资。不法分子通过社交软件添加消费者好友,将其拉入“投资”群聊,然后冒充投资导师、理财专家,以“投资暴富案例”“直播课”骗取消费者信任,或通过婚恋交友平台与消费者确定婚恋关系,再以有“内部消息”“会员渠道”“特殊资源”等诱骗消费者参与投资。

步骤三:以“投资返利”虚假平台转移资金。不法分子通过伪造或仿冒投资平台,向消费者发送虚假链接,引导消费者下载APP进行投资,并以小额投资返利作为诱饵,不断引导消费者加大资金投入。不法分子随后迅速转移资金,甚至利用消费者急于提现的心理,以“登录异常”“服务器维护”“银行账户冻结”等名义,收取所谓“保证金”“解冻金”等,进一步扩大消费者资金损失。

此类诈骗造成的损失金额巨大,受骗人群众多。为保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提示:

一、不存在“保本高息”理财产品。根据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消费者应认清银行理财、基金、信托、期货等均不是存款,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保本高息”“专家保证”等均是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的常见套路,应提高警惕。

二、不轻信来路不明“小道消息”。消费者进行投资理财时应首选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并颁发许可证的金融机构,不轻信通过网络论坛、微信群、QQ群等传播的“小道消息”以及无合法资质的机构或人员。如对金融业务存在疑问,可通过金融机构或监管部门官方网站、热线等咨询核实。

三、不贪图“一时便宜”因小失大。消费者要树立科学理性的投资理财观念,切忌侥幸心理、赌博心态。对陌生来电、邮件推销等非正规网络途径诱导投资行为保持警惕,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或扫描二维码,不轻易授权非官方APP使用协议;拒绝与陌生人共享实时位置、分享含有身份信息的照片,避免因信息泄露造成经济损失。

总之,消费者应培养正确的投资理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信息甄别能力,避免因个人信息泄露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如不慎被骗或遇到可疑情形,应及时保留聊天记录、转账记录、银行账号等关键信息,第一时间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9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的不法贷款中介信息,诱导消费者“借新还旧”或者申请高息过桥垫资,这种所谓的“重组”和“优化”不仅隐藏着高额收费陷阱和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而且可能被诱骗实施诈骗等犯罪行为而触犯
2024-12-24 22:10:00
返点、分红尝“甜头” 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揭露“保本高息”金融骗局
...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发布风险提示揭示不法分子“保本高息”金融诈骗的“惯用招式”,包括“画饼”式、“卖瓜”式和“传销”式。“画饼”式是指不法分子会通过编造虚假项目,以吸引消费者
2023-09-21 11:45:00
金融监管总局提示消费者防范“AI换脸拟声”等新型电信网络诈骗
...防范意识和信息甄别能力,对退还费用、礼品赠送、保本高息、高价收购等“天上掉馅饼”的说辞保持警惕,避免贪图小便宜,遭受大损失。避免盲目跟风或投机心理,不轻信来路不明“小道消息”
2024-07-24 18:18:00
...绍、就业推荐等幌子,捆绑推荐借贷业务,诱骗学生通过高息借贷缴纳培训费、中介费。或是伪装成政府工作人员,以“禁止大学生网贷”“查询征信”为由,诱导学生将网络贷款转至所谓的“清查
2023-10-08 01:51:00
买保险先查资质!三地监管相继提示非法保险中介风险
...充协议》形式对退保损失或借款利息回补,引诱客户购买高息产品进行投资。除了非法保险中介,还有“李鬼”保险公司欺诈消费者。近期,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金融监管总局海南监管局发布关
2024-08-13 21:45:00
‍工行三明列东支行“3·15”在行动
...挑战内容,参与者需大声朗读并理解标语内容,如“远离高息诱惑,谨防非法集资”“不透露个人信息,警惕电信诈骗”等。工作人员借此机会向大家科普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的真实案例,提醒大家
2025-03-21 13:28:00
金融监管总局江西监管局:不要委托不熟悉的人或中介代办金融业务
北京商报讯(记者 宋亦桐)3月1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西监管局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防止个人信息被泄露,避免财产损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
2024-03-19 20:53:00
...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退居百年人寿第二大股东。“高息揽储”被明令禁止,光大银行、渤海银行集体官宣 \"高息揽储\"现象正在被明令禁止。近期,大连农商银行、光大银行、广发银
2024-05-14 12:18:00
中新经纬7月12日电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12日消息,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金融监管部门或者工作人员,打着“P2P清退回款”“消除不良征信”“受理投诉”等旗号实施诈骗。国家金
2023-07-12 11:21: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