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买保险先查资质!三地监管相继提示非法保险中介风险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4-08-13 21:45:00 来源:北京商报

在鱼龙混杂的保险中介市场,一些不法分子经常触碰雷区,越监管红线。8月12日,贵州金融监管局发布《关于甄别保险中介业务资质的提示》表示,消费者发现不具备保险中介业务资质的机构违规开展保险中介业务,及时向当地金融监管部门举报。无独有偶,近日云南、广西等金融监管部门也相继发布有关非法从事保险中介业务的风险提示。这些不法机构背后藏着哪些猫腻?消费者该如何选择靠谱的保险服务方?

买保险先查资质!三地监管相继提示非法保险中介风险

多地提示保险中介相关风险

近一个月来,贵州、广西、云南三地金融监管部门相继发布有关非法从事保险中介业务的风险提示,广东金融监管局也发布了尚未取得保险中介许可证或备案报告公司名单。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保险代理机构、保险经纪机构应在领取营业执照后申请业务许可并取得《保险中介许可证》,方可依法经营保险代理、经纪业务;保险公估机构在领取营业执照后应报监管部门备案。但监管发布的风险提示指出,个别机构未经保险中介业务许可或备案,但名称中包含“保险代理、保险销售、保险经纪、保险公估”字样机构,此类机构不具备保险中介业务资质,存在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风险。

这些机构非法从事保险中介业务背后,或有更深的阴谋。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这些机构可能会以非法手段进行欺诈、误导或怂恿保险客户非正常退保等给消费者带来财产损失,甚至会以“高收益、低风险”诱导消费者参与非法集资活动。

根据此前监管通报的案例,个别非法保险中介会以保险公司员工名义告知既有客户,其持有的分红型保险收益率低,通知客户去办理所谓收益率升级业务。待客户到现场后即劝说客户退保或者进行保单质押借款,并以签订《分红补充协议》形式对退保损失或借款利息回补,引诱客户购买高息产品进行投资。

除了非法保险中介,还有“李鬼”保险公司欺诈消费者。近期,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金融监管总局海南监管局发布关于警惕非法经营保险业务活动的风险提示指出,一家名为“海南达昌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的企业在国内部分地区非法经营保险业务或进行保险欺诈活动,该企业未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未获得金融业务经营资格,其经营保险业务的行为属违法行为。

根据监管提示,消费者发现不具备保险中介业务资质的机构违规开展保险中介业务,应持相关证据线索及时向当地金融监管部门举报;遭受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违规活动侵害,应注意保留相关证据线索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火眼金睛”如何练?

非法机构的骗术层出不穷,消费者稍不留神,可能就会陷入他们的圈套。

付建表示,非法保险中介之所以屡禁不止,主要是由于其背后的经济利益巨大以及一些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理解不足。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资金紧张或对保险误解的情况,诱导其进行非法退保或其他违规操作。而互联网平台也为非法中介活动提供了新的渠道,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对于普通保险消费者来说,该如何判断为其服务的保险中介机构是真是假,防止落入非法机构的圈套?财经评论员张雪峰提示,消费者可以通过企业信息查询平台,如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实该机构的注册信息、经营范围及资质状况,并检查其营业执照和保险中介许可证。要警惕那些承诺高额回报或全额退保的非法中介,正规保险中介机构通常不会作出高额回报或过度承诺。消费者应对声称高额回报或“零风险”的保险产品保持警惕。此外,在投保过程中,仔细阅读保险合同条款,确认中介机构所销售的保险产品与实际条款一致,防止被误导购买不符合需求的产品。

监管部门在提示中也明确了信息查询平台,如贵州金融监管局表示,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或接受相关服务前,可登录“保险中介云平台”(www.insurcloud.com.cn)查询机构经营资质及从业人员执业信息。

北京商报记者 李秀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13 23: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纪、保险公估”字样机构。此类机构不具备保险中介业务资质,存在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风险。为保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西监管局郑重提示:一、根据现行《中华人民
2024-07-29 13:17:00
8月16日,湖北、贵州、大连三地宣布取消金交所。据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北京、四川、河南、山西、广东、黑龙江、海南、天津等多地发布取消当地金交所业务
2024-08-16 23:09:00
自媒体无资质“挂靠”卖保险遭监管棒喝,揭秘其背后的猫腻
...提示函》表示,近期,媒体报道某互联网自媒体通过业务资质及人员执业登记“挂靠”违规宣传、销售互联网保险产品,对保险消费者造成困惑和误导。同时,监管部门发现,部分保险专业中介机构
2024-08-22 22:12:00
“李鬼”险企频现 投保谨防“套路”
...记者注意到,这是近一个月内海南省金融监管局再次就无资质假冒险企进行风险提示。7月26日,该局发文称,近日接到群众举报,一家名为“海南达昌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的企业在国内部分地区
2024-08-21 09:58:00
...示,保险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时,应通过持保险业务经营资质的正规保险机构或有效保险销售从业人员执业证的销售人员办理。据悉,近期,青海金融监管局收到有关“青海茉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24-11-11 19:18:00
...放款时,消费者却发现贷款条件与承诺严重不符,甚至因资质不符被拒贷,最终损失中介费用且未能获得贷款。套路二:伪造材料骗贷款部分中介为促成贷款,教唆消费者伪造银行流水、收入证明等
2025-03-13 19:20:00
...,勿轻信营销话术。模糊话术引人入套AB贷,通常是指因A资质不够,无法通过银行贷款审批,便在不法贷款中介游说下,寻求资质较好的B为A担保,用B身份信息申请贷款。在话术方面,不法
2023-09-12 10:29:00
谨防房贷“转贷降息”陷阱
...接下来,商业银行要强化内部管理,严查合作中介机构的资质,避免内外勾结;要认真审核借款人的借款资质,严格监测信贷资金的流向与用途,防止资金被挪用。金融管理部门要坚持强监管、严监
2024-03-01 06:03:00
“转贷降息”背后的猫腻
...经对大数据信息筛查系统进行了升级,同时也对借款人的资质要求进行了提高。“监管层面应通过跨部门联动或采取专项行动举措。”银行业资深观察人士苏筱芮表示,就近年来中介违规助推贷款乱
2024-03-14 21:23: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