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未来网
未来网北京11月2日(实习生 孔令霞 记者 拜晓艺)“没完没了!我只是希望我的孩子能看到更优质内容,为什么收费总是一环套一环。”来自宁夏中卫的家长刘莉(化名)向未来网记者表示,从今年2月份至今,其已在孩子的互联网付费内容上花费了近千元。
乱象不止于此。伴随着儿童经济的火热,越来越多内容供应商打起了孩子的“算盘”,“儿童VIP”便是其中之一。为何买了VIP后还要另买儿童VIP?音视频平台究竟是如何“套娃”的?记者对当下儿童会员收费现象展开调查,发现多平台、多终端都存在儿童会员“套娃”式付费现象,这些平台和终端商都对儿童内容设置了相应的付费门槛,有的还会为儿童内容专设会员进行收费。
《2023年第三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图源: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
儿童会员“套娃式”收费乱象
据第三方机构QuestMobile发布的最新《儿童经济洞察报告》数据显示,“90后”父母是互联网原住民,广泛使用生活多元应用,必然会带动儿童经济线上化转移。此外,这种变化,必然影响线上消费能力,2022年4月,有孩人群月线上消费能力千元以上用户占比69.9%,近五年增长了5.9个百分点。
作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这代人,他们在为人父母后也更善于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习惯甚至偏爱使用不同移动终端或智能终端来为孩子的生活提供便利。但不同的终端之间,儿童会员却不能通用,让不少年轻父母感到“头疼”。
一位家长表示,“一般而言,能在智能电视、智能手表或者智能音箱等终端上的儿童付费内容或儿童会员都非常贵,有时还有好几个版本,更过分的是儿童会员手机端和手表端竟收两次费用,堪比抢钱。”
此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部门已部署治理电视“套娃”收费有关工作。近日,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内容中,通报了不少消费者反映的智能音箱终端会员服务“套娃”情况。
针对儿童会员的“套娃”式收费现象,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樊春雷告诉未来网记者,这类独立面向少年儿童群体的APP或不同终端平台都深谙家长的消费心理,由于当下互联网环境催生出的80、90后年轻一代为了孩子能享受优质的内容都会选择付费,而他们正是利用这种心理频频把“诱饵”撒向有娃一族。
家长不断买单陷入“无底洞”
多平台也普遍存在儿童会员收费项目,如米兔、小米电视等。有家长表示,现在几乎都开通了儿童付费项目,视频平台、网络电视、智能音箱,甚至连点读笔都要对儿童内容进行单独收费。
记者亲测了一款儿童智能电话手表终端米兔APP,该APP在儿童音频内容中显示需开通“少儿会员”方可观看。而“少儿会员”一年的价位为298元,规则页面显示,该会员仅可以在听力机、儿童手表、词典笔等设备上使用。
在黑猫投诉上,涉及“儿童会员”的投诉量达1400余条。有投诉内容显示,小米电视推出的儿童成长VIP会员,同样是与普通会员分开付费,价格为349元/年,只有购买了儿童成长VIP会员,孩子才能享受到小米电视中的儿歌及动画片库。无独有偶,华为视频同样设有少儿会员,价格更为高昂,包年价金额显示为488元。
“这个要会员,那个也要会员,妻子看电视剧需要办一个会员,孩子看动画片又要一个会员。不让孩子看动画片,孩子就会跑去看游戏直播,生怕把孩子带坏了。”来自贵州的周先生深感无奈。
周先生称,今年三月,他为孩子开通了一个488元/年的少儿会员业务,又为自己开通了一个448/年的极光会员业务,光是在购买电视会员上就花费了九百多元。
对此,北京市东城区妇联特聘家庭教育专家、校法通创始人沈斌倜表示,这一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互联网服务的碎片化和差异化。此外,平台和终端商应该更加关注未成年人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友好、更便捷的服务。
沈斌倜建议,从行业监管角度出发,关注和控制类似的“套娃”式收费乱象、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也是重要的一步;消费者应该获得清晰明了的收费信息,以避免产生误解或混淆;服务提供商、消费者以及相关行业监管机构各方也应在建立良好的消费环境方面需要共同努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3 1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