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二十载讲述梁启超家国梦赤子心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22 00:0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今晚报

人世间

走近梁启超纪念馆讲解员马霞

二十载讲述梁启超家国梦赤子心

二十载讲述梁启超家国梦赤子心

梁启超纪念馆灯光秀。通讯员 王津摄

二十载讲述梁启超家国梦赤子心

马霞在展室里讲解展品背后的一段段故事。

今年48岁的马霞,是天津梁启超纪念馆的讲解员。作为建馆之初就进驻的第一批讲解员,她的职业生涯与梁启超纪念馆的不断发展紧密相连。她回忆道,自己刚刚从事讲解员工作时,遇到一对十分儒雅的老夫妻来参观,那时她还处在“背诵课文”式的讲解阶段,当时认真听着讲解的老先生亲切地说:“小姑娘,你不用背词,像讲故事一样讲给我们听就行!”二十多年过去了,马霞对于这个情景记忆犹新,老先生的话也成了她后来努力的方向。

硬件升级 故事上新

“您现在看到的这个院子和主楼,如果一户人家住可以说是绝对的‘豪宅’,但就在这里改建成纪念馆之前,2001年这里面还住了足足91户人家!”站在纪念馆的大院里,马霞便介绍起纪念馆的过往。在梁启超纪念馆改建之前的一段时间,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大杂院”,各行各业的人都有,除了主楼被隔成大量的小房间以外,院子里还有各种搭建的小屋,连地下室都住了很多人,当时最小的房间只有三平方米左右。直到2001年前后,伴随着天津的城市发展和改建纪念馆的需求,这里的居民陆续离开。

“2002年,我一毕业就来到纪念馆应聘讲解员,刚上班就遇上第一次接待活动,要在一个星期内背下来所有的讲解词,当时还挺紧张的。”马霞回忆起早期的讲解工作,参考内容大部分都是历史资料性质的内容,无论是讲起来,还是参观者听起来都有点生涩。后来她在讲解的过程中一边背诵,一边理解,一边还要查询各种书籍,把很多藏品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比如,对早期纪念馆建筑的复原工作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三张图纸”,其实是根据梁启超四子梁思达的回忆画出来的,“梁思达从这里搬走的时候画了这三张图,画得特别的细!具体到外面廊柱柱头是什么样,房间里面大书柜都放在哪儿,圆桌放在哪儿,书桌放在哪儿,全都画出来了。后来那栋楼基本上就是按照那三张图复原的!”在马霞的描述下,即便没有藏品在身边,聆听者也能勾勒出生动的画面。

伴随着天津的城市发展更新,马霞也和很多早期的文旅从业者一样从初出茅庐逐渐成长为有经验的资深讲解员,讲解工作也不再有固定的讲解词,而是根据参观者的年龄、职业、文化、喜好等特点随时调整,在马霞的办公室里,一份机打的讲解词大纲上写满了她自己手写的批注,有些展品的介绍,手写的内容远远超过了机打的部分,“写不开就写反面,还有没写上去的都在脑子里了!”马霞一边给记者展示着自己的讲解词一边开着玩笑说。在她眼里,研究和发掘藏品背后的故事不仅是工作,更是爱好和兴趣。她告诉记者,博物馆的工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建馆后二十多年过去了,她和同事们又从库房里整理出了62件套相关文物进行了更新,同时也从不同渠道陆续征集到新的文物充实到展品当中,目前馆内展品95%以上为历史实物,这也是让一直未停下脚步的工作人员引以为豪的成绩。

观众多了 需求变了

“刚建馆那段时间,观众很少!”对于最初建馆时的情况,马霞回忆道,建馆的前几年,一年的观众都到不了1000人次,“印象很深的就是建馆前几年一到春节,从农历除夕到正月初二,几乎没有人,一个观众都没有。”2008年奥运会前后,纪念馆开始迎接越来越多的游客,周边景点和博物馆的不断增加与完善以及意风区引流能力不断增加,也让区域内文旅场馆和项目互相拉动。现在,到了五一、十一假期等重大节点,纪念馆已经需要限流来保证参观体验。

近几年,天津文旅火了,梁启超纪念馆也火了,2019年达到高潮,全年参观人次近16万,而在2023年五一假期,仅是夜场单日就有将近800人参观。“观众多的时候,还没到开馆时间,售票处就已经排长队了!”马霞向记者讲述着假期游客盈门的盛况。

观众多了,观众也变了!谈起纪念馆游客的变化,马霞坦言,早期虽有一些慕名而来的“专业”观众,更多的则是之前对梁启超先生完全不了解,因为在附近旅游而进馆的观众。如今的观众很多都是已经在网络上对于梁启超先生以及纪念馆有了基础的了解,带着“期待”和“求知欲”而来,尤其是很多亲子游群体、研学团队,甚至会专门带着孩子来,在展室里、院子里诵读梁启超先生代表作《少年中国说》。

对于观众群体和参观特点的变化,马霞和她的同事们也在不断地适应和改进。“讲解词里会讲到梁启超小时候很聪明,被人们称作神童,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但是很多小观众甚至是家长,很难真的理解12岁中秀才是个什么概念,相当于咱们现在的什么学历。”为此,马霞专门去查询各种史料发现,过去平均中秀才的年龄是24岁左右,而中举人是在30岁左右,这样给观众们一讲,大家心里就有个大概的参照了。

技术升级 不断学习

“有机会一定要来看看灯光秀,还有演出,很棒!”提起纪念馆的新项目,马霞就像是在夸奖自己家孩子一样带着自豪感。她告诉记者,如今的观众对于博物馆、纪念馆的文化和体验需求越来越丰富,“沉浸式体验”也是近年来流行的旅游方式。为了满足观众需求的“升级”,纪念馆增加了夜场灯光秀项目,在楼体(饮冰室)外,通过工程投影机,利用建筑外墙实现时尚动感光影、梦幻绚丽的效果,还专门设置了纪念馆日常和主题日两类光影秀展示,结合情景剧展演内容,实现虚实结合的沉浸式体验,核心内容是突出梁启超的爱国情怀。另外,还有《少年强》沉浸式演艺,利用戏剧的表演形式和手段,选取梁启超先生一生中的重要历史时刻和爱国家风传承的元素,通过实景展现,情节演绎,带领观众打破时空概念,与梁启超先生对话,激发观众爱国情怀。

科技和设备升级的同时,如今的观众越来越重视互动,“正常一场讲解大概是在30分钟到40分钟左右,但是有时会拉长很多,因为有些感兴趣的观众会提出一些自己的问题,会有很多互动,氛围特别好!”提起如今的讲解工作,马霞坦言并没有因为二十多年都在做重复的工作而感到厌倦,反而能在和观众的互动中,不断发现新的知识点和细节需要补充,“我们真的是每天都在学习,在看书,在挖掘和寻找讲解中新的故事和细节!”

跳出场馆内的讲解,纪念馆的主题活动也越来越丰富,“让文化和历史走到人们身边,不再是传统印象里那些生硬的文字!”讲了二十多年梁启超先生的故事,也让马霞对于文化历史传承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使命感。

二十多年过去了,讲解员和接待工作,对于马霞来说已经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职业和工作,梁启超先生的故事和精神已然融入了她的生活,融进了她自己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同时也见证了每年数以十万计的市民游客了解到天津历史。在无数个像马霞这样的天津文旅人的努力下,爱国情怀、文化传承、家风教育……这些梁启超先生给后人带来的启迪,伴随着天津文旅人气的不断升温,也逐渐成为天津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推广和传承的文化价值之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2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2024年中秋假期,天津文旅持续发力
...匠心扬今风”研学体验活动等。 文博展览精彩纷呈天津梁启超纪念馆推出“家国梦赤子心”梁启超雅藏展,以梁家后人向天津梁启超纪念馆、新会梁启超故居纪念馆捐赠的梁启超先生藏品为主,
2024-09-20 00:52:00
在首都遇见侨乡江门(侨界关注)
...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举行。启动仪式包括“侨·梁——梁启超与近代华侨华人”展览、“侨批中的党史——江门侨批活化研究成果展”开幕及江门首部华侨主题电影《故园飘梦》首映和捐赠入藏。
2023-10-25 03:46:00
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本报实习记者 王伟杰梁启超晚年选择在天津定居,先后兴建了寓所和书斋饮冰室。在这里,他组织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反袁护国运动,著就了卷帙浩繁的《饮冰室合集》,也实践
2024-03-29 00:19:00
首届天津市河北区“饮冰室文化节”成功启幕 扫码阅读手机版
天津北方网讯:9月27日,华灯初上的天津梁启超纪念馆内,首届天津市河北区“饮冰室文化节”盛装启幕。梁启超先生亲属代表,各有关企业,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领导和学子
2023-09-28 11:48:00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启动广东江门主题月活动
...门的华侨历史与侨乡文化。在启动仪式上,“侨·梁——梁启超与近代华侨华人”展览、“侨批中的党史——江门侨批活化研究成果展”开展,江门首部侨主题原创电影《故园飘梦》举行了首映式。
2023-10-17 20:59:00
...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昨日上午,在梁启超纪念馆门前,育婴里小学的小学生们集体诵读《少年中国说》。“书香润津城 扬帆再出发”2024书香天津·全民阅读暨第二届书
2024-04-23 05:19:00
...记者刘桂芳 王洋)在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天津梁启超纪念馆“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昨天在该馆举行。现场举办了“梁启超纪念馆家庭教育研究基地”揭牌仪式,并发布
2024-05-19 02:42:00
前哲垂范 文津日新——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座谈活动在国家图书馆举行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和图书馆学家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这天上午,“前哲垂范 文津日新——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座谈活动”在国家图书馆举行。来自学
2023-02-24 10:32:00
坐着铛铛车逛“河北” 美不止一面
欢乐京津冀一起过大年东疆之星·意风新经济产业园天津梁启超纪念馆 华为天津区域总部曹禺剧院 马可波罗广场·巴布布冰场天津北方网讯:坐上铛铛车,驶过狮子林桥、望海楼、天津之眼,看
2024-02-02 14:4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