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黔南日报
以“‘4+3’在农家”为抓手 促进各族群众团结发展
——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张小研 张义猛
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年来,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以“‘4+3’在农家”为抓手,全力推动镇域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以“富在农家”促增收为核心,拓宽“富”的途径
抓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利用镇域自然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以水维村、龙角村、仙人桥村为试点流转土地发展“北京菊”产业,同时持续做大做强冬瓜、罗汉果、紫葡萄等原有产业。据悉,2023年共种植“北京菊”600余亩,累计带动600余名各族群众实现“家门口”日增收100余元。
抓文旅融合发展。以民族文化为载体,通过在各村及国家3A级旅游景区雪花湖马尾绣小镇举办富有民族特色的周末文化体育系列活动,吸引镇内外游客前来游玩,既丰富了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促进其增收。据统计,2023年,全镇累计开展如水维村赛马活动、“雪花湖”杯篮球赛等民族文化体育活动17场,累计接待游客7万余人,综合旅游收入达100余万元。
直播带货拓销路。通过整合镇域特有的非遗产品、土特产、农副产品等如马尾绣服饰、马尾绣挂件、山地罗汉果、林下土鸡蛋等,借助短视频、抖音直播等平台,聘请当地农村网红和网红个人在各自基地阶段性准时准点进行室内直播,快速让网民了解并购买当地优质农产品和非遗产品,在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同时,也让互联网成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最大增量。据统计,2023年来,全镇累计开展直播带货50余场,完成零售额23万余元。
以“学在农家”长智慧为抓手,凸显“学”的效果
抓“推普兴乡”行动培训。以开展普通话集中培训为主,双语广播、APP自学、结对帮学为辅,线上线下齐发力推广普通话,同时依托社区“双语”广播设备,每天早、中、晚循环播放学习内容及政策技能等知识,营造轻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少数民族使用普通话交流的能力,大力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据统计,自开展“推普兴乡”行动工作以来,中和镇累计开展培训50余期。
抓致富技能教育。聚焦农民生产,开展“科普为民惠民”培训活动。通过邀请农业专家、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以村(社区)农民讲习所、田间地头等为课堂,围绕科学种植、田间管理、防灾防虫、施肥技术等内容,开展农技知识培训、技术帮扶等送科技下乡活动,助力农业增产、各族群众增收,推进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今年来,全镇累计开展各类科普为民惠民培训活动80余次。
抓宣传演练教育。为进一步提高辖区居民各族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应对处置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积极深入到各村(社区)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活动,旨在通过“以练促学”提升公众的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据统计,2023年来,累计开展消防演练2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
以“乐在农家”精神为动力,丰富“乐”的内容
开展民族文化活动。通过开展水族双歌(旭早)、水族铜鼓大赛和水族马尾绣高质量发展文创大赛等系列民族文化活动,不但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而且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助力乡村振兴,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开展“三下乡”演出活动。每年在春节来临前,积极主动对接县精神文明办、县文旅局等县级单位,在集镇广场举行一场文化下乡文化惠民演出,目的是让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打造文明村风,畅想幸福生活。
开展公益电影放映活动。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邻里和谐,通过开展公益电影放映活动,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精彩的“文化盛宴”,露天电影这种传统播放形式,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缓解了村民的工作生活压力。
以“美在农家”展新貌为目标,提升“美”的内涵
突出典型带动。面向全镇广大群众与家庭,深入挖掘,选树和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以爱党爱国、勤俭持家、清洁卫生、夫妻和睦、孝老爱亲等思想美德为核心,组织开展“十大最美好人”“十大最美家庭”评选活动。据悉,自2022年来,先后分别评选出20户最美家庭和20位最美好人,以此引导广大群众向其学习,争做好事。
深挖“乡贤”力量。以“乡土、乡情、乡愁”为纽带,积极鼓励新乡贤大力参与“基层统战·重教兴学”行动,让乡贤文化成为乡村振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据统计,自2022年来,全镇各村(社区)开展新乡贤捐资助学活动累计30余次,动员新乡贤近600余名参与捐资助学,筹措资金累计达80余万元,受益学生700余人。
美化人居环境。以环境整治为突破点,坚持综合治理。以站所、村(社区)为单位,细化工作责任,排查突出问题,重点整治乱堆乱放乱搭建、背街小巷白色垃圾、废弃房屋和农村河道卫生、道路沿线卫生等,改变村民不良行为习惯,从源头改善村寨环境卫生。今年以来,已清理垃圾1965吨,清理沟塘河道20余处,清理乱搭乱建7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9 1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