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刘禅的投降是明智之举还是误国之行?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04 08:00:00 来源:戏说三国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共同匡复汉室,二人齐心协力,在不占任何优势的情况下白手起家,创建了蜀国。

可是刘备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兢兢业业的守住主公创下的基业,传到刘禅手里却被他拱手相送给魏国,还留下了“乐不思蜀”这个成语,一度成为后世的笑话,那么刘禅当初听从谯周的建议投降当真是正确的么?

刘禅的投降是明智之举还是误国之行?

刘备白帝城托孤

谯周执意要求蜀国投降

诸葛亮死前留下了姜维代替自己辅佐刘禅,姜维继承了自己老师的遗愿,带领蜀国的将士们不断征伐,虽然几乎每年一次的大战的确让蜀国境地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拓宽,但是战争给百姓和耕种所带来的压力也并不小。

蜀国国君刘禅没有刘备的英明果断,在失去了诸葛亮以后,更是不知应该主战还是主和,主弱臣强的模式就导致了朝臣持有不同的意见经常争执。

段谷之战失败以后,蜀国在兵力上元气大伤,谯周一直不建议开战,恰巧抓住了这场战争失败的机会向刘禅提出了应该立即停止战争,恢复百姓生活和生产,静静的等待曹魏和东吴内部割据分裂,蜀国在从中坐收渔翁之利。

刘禅的投降是明智之举还是误国之行?

谯周

在公元262年,谯周反对战争的意愿更加明确,他摆明了认为蜀国和吴国已经没有任何能力和魏国开战,比起用一些不必要的战争试图反抗,造成耗财费力的结果,还不如早些投降。

而且面对魏国的实力越来越壮大,蜀国的人心早就散了,唯一剩下能够坚守的那些人不是曾经受过诸葛亮和刘备的恩德,就是坚守蜀国最后一丝可能性的直臣。

公元263年,司马昭带领18万精兵强将直攻汉中,邓艾领大军绕道江油进攻,拿下四川平原,先后打败了马邈和诸葛瞻,整个汉中北方彻底失守。

刘禅的都城周边已经被司马昭的大军前后包围夹击,处在非常危险的状态。

刘禅的投降是明智之举还是误国之行?

谯周剧照

刘禅打开城门投降

刘禅作为蜀国的君主,面对司马昭大军压境的情况只有三条路,第一条就是刘禅带领蜀国现有的兵力严防死守,和司马昭的大军拼死抵抗,不过双方实力悬殊,战果几乎显而易见。

第二种可能就是刘禅在身边死忠臣子的保护下,一路逃往东吴,寻求东吴的庇护,相对他要付出的代价很有可能是割让蜀国的土地,甚至还会有被东吴吞并的可能。

最后一种可能就是避免即将发生的战乱,直接选择开城投降。

谯周了解了具体战况之后第一时间向刘禅谏言,他的想法非常明确,直接要求刘禅不要做任何抵抗,投降到魏国。

刘禅的投降是明智之举还是误国之行?

刘禅剧照

因为寻求东吴方面的庇护这条路几乎走不通,无论是吴国还是魏国实力都要强于蜀国,二者均有问鼎天下之心,在刘禅没有足够和他们对抗的实力时,东吴并不会好心收留刘禅,帮助他东山再起。

虽然在逃往东吴的前段时间很有可能会得到他们的帮助,但是时间一长,刘禅一定会成为他们的人质,蜀国也将彻底成为东吴的一部分,最后的结果依旧是灭国。

哪怕蜀国现在的将士们拼死保护刘禅一路逃到南中地区卷土重来,可南中地区并不是刘禅可以东山再起的地方。

刘禅的投降是明智之举还是误国之行?

刘禅剧照

先不说刘禅是否有重振旗鼓的能力,光是南中地区对蜀国的不认同感,就足以让刘禅在此地费尽心血,最后依旧逃不了被灭的命运。

谯周已经意识到魏国现在的强大有多可怕,未来统一天下不过是时间的问题,若是刘禅能够借着这个机会主动投降帮助魏国节省一部分兵力,魏国方面自然也会选择投桃报李,对他和蜀国剩余的部将有着极其优厚的待遇。

而且司马昭当时已经掌握了魏国大部分的实权,刘禅这种意味鲜明的示好对他来说正是收拢人心的好机会,蜀国的臣子们也能跟随刘禅幸免于难。

刘禅在慌乱之中自然是对谯周的建议无所不从,干脆利落地选择了开城门投降。

刘禅的投降是明智之举还是误国之行?

司马昭

刘禅投降后乐不思蜀

刘备和诸葛亮等人千辛万苦所创下的蜀国基业就这样在刘禅的手中彻底终结。

当时蜀国都城内一共有4万兵力,在外征战的蜀国将士们得知都城被围后立刻调兵遣将赶回成都进行支援,如果刘禅当时宁死也不投降,带领4万士兵坚守,一定能够及时等来援军。

司马昭派出的18万大军虽然战斗力极强,但是此地毕竟是蜀国的地盘,只要援军一到,里应外合之下,谁输谁赢还是一个未知数。

刘禅输就输在了没有魄力和偏听偏信上,而且谯周毕竟是蜀国的臣子,从头到尾一直在主和,甚至到了战争后期开始消极抵抗,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候,谯周非但没有积极出谋划策帮助主人分忧解难,反而一力要求刘禅投降。

刘禅的投降是明智之举还是误国之行?

刘禅剧照

无论谯周对刘禅的劝告是出于想要节省兵力、保护更多百姓,还是为了顺应局势,他执意投降的行为依旧是没有尽到一个蜀国臣子应尽的职责,愧对蜀国对他的重用。

而司马昭为人奸险狡诈,他对于刘禅的投降一直持有怀疑态度,在多次试探之下,司马昭总算发现刘禅并没有任何卧薪尝胆要和他争夺天下的心思。

宴会上几次三番的试探也有了刘禅赫赫有名的那句“此间乐,不思蜀”,被封王之后的刘禅每天享受着美食美酒,再也没有提过有关于蜀国的任何话题。

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司马昭还是仔细调查了当时劝说刘禅投降的人,刘禅虽然不是他称霸天下的对手,但是他也不愿意让刘禅身边留下有用的臣子。

刘禅的投降是明智之举还是误国之行?

谯周

当司马昭得知谯周主动劝告刘禅投降,还说出魏国一定会给予刘禅优待的言论以后,开始将谯周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司马昭不仅没有选择重用谯周,还在第一时间利用内讧的机会杀掉了谯周,避免日后会被谯周暗害。

除掉了这个心腹大患之后,司马昭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刘禅的身上,全心全意扩大手下的势力,将目标对准东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4 1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扶不起的阿斗”刘禅,却成为三国在位最久的君主
...如装傻来保全自己和蜀国百姓。从这个角度来讲,阿斗是明智的也是值得被后世尊重的。
2023-04-30 10:52:00
三国实力最强的魏国,为何是第一个灭亡的
...夺利。当时的曹魏的领地,是中原地区,此时的中原地区还是最发达,人口最多的地方,经济实力强大,自然国力也强。东吴和蜀汉,都是占领的很多不毛之地,实力自然不行。所以,无论诸葛亮还
2024-05-18 16:31:00
蜀汉被灭亡时,东吴在干什么呢
...吴王孙皓终其一生都在和交州的叛军死磕。吴王孙皓最终还是平定了交州的叛乱,加上当时晋帝司马炎忙于处理内政,延缓了东吴灭亡的危机。可惜没有几年,交州合浦部曲郭马反叛,孙皓不得不再
2023-05-02 16:36:00
司马昭吞并蜀汉后,东吴为何能坚持17年?
...可以领兵攻吴的将领。蜀国灭亡之后,当时的吴国的国力还是很强盛的,同时吴国有长江为天险,并且当时还有陆抗这些名将,可以当时的吴国易守难攻,一直到后期,出现了孙亮,孙皓这两位败家
2023-02-26 22:31:00
蜀汉灭亡之后为何东吴能撑17年之久
...吴为何没有被迅速灭亡而是撑了17年的时间。在刘禅投降魏国后,天下三分的格局就被打破了,而当时东吴知道蜀汉投降后也是懊恼,但是东吴做出了,不反抗政策,积极的加大防卫力量,而东吴
2023-05-14 16:55:00
寿春之战爆发的缘由与东吴的应对
...权出名,但的确做的比喜带兵的孙权要出彩一些,至少他还是敢赌一波的,只是可能能力不行。言归正传,当时孙綝的立刻作出以下措施应对。——他安排了将军全怿、全端、唐咨、王祚等人领兵三
2023-08-27 21:25:00
三国中蜀国最弱,政权却最稳定是为何?
...相比,国土面积也只有东吴的一半。所以无论是人口数量还是国土面积,蜀汉政权都是三个王国中最弱的。而最弱小的蜀国,却是三国中政权最稳定,内部政治管理最好的。为什么是这样?从魏、蜀
2023-02-17 14:43:00
文鸯叛逃吴国向司马昭投降,司马昭为什么接纳他?
...军队很快就攻下了寿春城。文鸯能够再次回到魏国,主要还是时机抓得很准,他因为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取得了司马昭的信任,又在司马昭攻城的时候,起到了辅助作用,所以司马昭接纳了他。文鸯
2023-05-15 21:17:00
诸葛亮北伐真的穷兵黩武了吗
...城之战、木门之战被打的丢盔卸甲。曹魏无论是进攻规模还是兵力损失都远远大于蜀汉,诸葛亮何来穷兵黩武?
2023-06-06 15:4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